首頁 > 電影

電影《天際傳奇》影評:View 視角 | 在銀幕前恐高到腳軟是什麼體驗

天際傳奇影評

「零下30度,11278米高空,觸碰極限。」

對於一部傳統冒險片來說,這樣宣傳標語在觀眾眼中只是種再正統不過的「老套口號」。不過,《天際傳奇》(The Aeronauts, 2019)成為了一個特例。對於這部三天前登陸IMAX的影片而言,整個觀影過程還真讓人拳頭捏了把汗,彷彿來了場視覺的「free solo」,坐實了標語中叫人「命懸一線」的極限體驗。

圖 | 《天際傳奇》海報

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效提名的《天際傳奇》,被譽為是今年最適合在大銀幕觀看的影片。繼在《萬物理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中動人演繹了霍金的愛情故事後,「小雀斑」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和菲麗希緹·瓊斯(Felicity Jones)再次攜手於「極寒高空」輕鬆地獻出了讓人信服的絕佳演技。

不論從哪個角度而言,《天際傳奇》都可以算作一場令人享受的視覺盛宴。


一次空前的飛行

故事背後的真實歷史

《天際傳奇》描繪了科學家格萊舍與氣球飛行員雷恩乘坐熱氣球展開的一場高空冒險。面對暴雨、狂風、極寒溫度,兩人沒有退縮,而是達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成就:飛行至11278米高空——一個人類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圖 | 《天際傳奇》(2019)

故事實際改編自英國現代氣象學的鼻祖人物詹姆斯·格萊舍(James Glaisher)的生平經歷。在當時的英國,人們還對氣象學一無所知,認為越高越接近太陽的地方,溫度就越熱,更別提對大氣分層等被現代科學所視為學科基礎的知識了。在真實的歷史中,當時的格萊舍與氣球飛行員亨利·考克斯韋(Henry Coxwell)聯手,進行了一次空前絕後的高空冒險。

圖 | 格萊舍與考克斯韋熱氣球飛行的歷史記載

歷史上真正與格萊舍共飛的考克斯韋,在影片中則由菲麗希緹飾演的女飛行員雷恩替代。雷恩是一個由導演湯姆·哈伯(Tom Harper)虛構的角色,靈感來源於世界上第一位專業女性氣球飛行員索菲·布蘭查德(Sophie Blanchard)。哈伯在訪談中說,考慮到兩者性格的鮮明反差做了這一重改編,希望給《天際傳奇》帶來獨特的火花。

圖 | 菲麗希緹飾演的女飛行員雷恩

那麼格萊舍究竟飛了多高呢?他們的氣球裝備能支撐飛行至9100餘米的高空,但格萊舍聲稱他與卡克斯韋飛得遠超這個高度。不過,因為當時所有的數據都是手工記錄,他們的讀數停留在了約8000米左右的高空。在沒有氧氣裝備的情況下從萬米高空存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蹟。據傳,兩兄弟從高空「死裡逃生」後,還步行了8英里找了一家酒吧點了杯酒,簡直可以算作歷史上最硬核的科學組合。

圖 | 片中,格萊舍與雷恩歷經千險著陸後,負傷露出微笑


一出驚人的視覺盛宴

險象環生的終極呈現

《天際傳奇》在年末院線異彩紛呈的優秀作品中能脫穎而出的最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所呈現的「視覺奇觀」。在最初放出定檔消息時,影片就被傳定位為IMAX特供。《天際傳奇》極其清楚影片的優勢所在,相較於小銀幕,它更是一部更適合在電影院觀看的作品。這使在IMAX的大銀幕上獲得了完全的成功:想象一下,在觀影過程中,你彷若與主人公親歷了這次萬米高空中的冒險,在特定的驚險場面出現時,恐高發作,被嚇得心臟停擺。

圖 | 《熱氣球飛行員》萬丈高空中的驚險動作段落

顯然,在觀影體驗方面收穫的此番成功,歸功於導演哈伯在製作過程中的「有意為之」。首先,讓觀眾能身臨其境最重要的一點,是哈伯在高空冒險階段選擇了一定主觀視角的拍攝:上望是蔚藍宏偉的星辰,平視時是開闊的雲海,下望則是萬米的高空。

大量的仰、俯拍鏡頭都打通了故事的垂直空間,在視點上,我們自旅程之始,就與兩位主人公共處於這個飛升在雲海之上的熱氣球吊籃之中。不得不承認,直逼腳下「深淵」的俯拍鏡頭,讓即便安安心心坐在電影院中觀影的觀眾,也成功被激起恐高的生理效應。

圖 | 哈伯選取的俯拍視角,打通了觀眾對垂直空間的感知

而海量的大遠景與極大遠景拍攝,體現出了萬丈高空的宏偉與廣闊。哈伯哈與團隊為了捕捉最佳的「雲圖」,在海量的前期調研後,乘坐直升機在南美與奧爾良的高空拍下了所有天空的背景素材。目睹熱氣球在陰、晴、雨、雪四種不同的氣象中穿行雲端,彷彿收獲了一場氣象紀錄片的旖旎景致。

同時,哈伯也在驚險的冒險旅程中加入了難能一見的「奇觀」:炫目的日暈、乘著高空氣流飛舞的蝶群……以上種種,即使脫開劇情,都能為人帶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純粹視覺享受。

圖 | 萬米高空中漫天飛舞的蝶群

除了攝影調度,整個劇組盡最大努力去複製了飛行旅程中的驚險事件。影片當中,兩位演員在熱氣球中的戲份,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熱氣球中進行的實拍。在暴風雨來襲一幕中,為了模擬風雨拍打的效果,埃迪與菲麗希緹遭受了劇組成員對他倆的瘋狂撲水。雷恩攀爬熱氣球的一幕,則也是在直升機上的實拍。特技替身師海倫·貝利(Helen Bailey)在高空攀行了三次,最終成功站在了熱氣球頂端。

圖 | 氣球在雲間穿行的每一幕都被網友譽為「絕美屏保」

在拍攝構思與執行層面實打實的功夫,最終創造了《天際傳奇》中宛如親歷視角的極致體驗。


一部「大銀幕適配片」

院線電影的未來方向?

自流媒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搶佔了影視娛樂的戰場後,傳統院線與大銀幕觀影在新的時代潮流下如何發展已成為近兩年來被討論得最廣泛的話題。以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為代表的一批創作者認為,科技媒介的發展自有其合理性,這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影人們亟待創作更適宜大銀幕播放的影片。

以視覺見長,卻並不屬於熱門IP與特效大片的《天際傳奇》,顯然成為了順應這一時代潮流的一個成功案例。在亞馬遜(Amazon)流媒體上映後,本片收到了許多觀眾大呼「小屏幕不過癮」的評價。對於該種視覺規效果影片來說,流媒體的放映確實是吃虧的。在《天際傳奇》的IMAX版本中,最關鍵部分的動作戲份以專為IMAX屏幕設計的擴展畫幅比例播放,這也意味著IMAX觀眾將比普通觀眾多看到26%的畫面。

圖 | 《天際傳奇》中展現的廣袤天空

我們也可以借《天際傳奇》的例子判斷,打造當下「為大銀幕合體剪裁」的影片,除了題材與故事的適配度,也對電影人在視角選擇、影像調度、後期特效,放映的配合技術制式等整體製作與播放維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即便《天際傳奇》在視覺呈現上讓人折服,依舊只在豆瓣收獲了6.9分的中庸分數,被批判故事套路而同質化,穿插的來回敘事盡顯了潦草的「過場感」,不管演員這麼賣力也只是一部平庸的類型作文。

圖 | 《天際傳奇》中反複穿插的背景故事被視為刻板劇作的程式化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固然觀影過程是一個體體驗,但如果真的剝離「視覺奇觀」的附加分,一部電影在故事本身是否真正過硬。這也為未來被標籤「大銀幕」屬性的電影和這一可能的趨勢本身,打上了一個問號。誠然,當下的我們擁有VR、AR、4D、IMAX等革新影像技術手段,但在流媒體大行其道的當今,將觀眾重新喚回影院,是否只簡單取決到「畫面好不好看」這一個單一問題?如果技術手段只是一個作品華麗的外殼與噱頭,那電影失去的是最本質的核心。

圖 | 《天際傳奇》(2019)

話說回來,《天際傳奇》依舊是本年度在觀影體驗方面,不可多得的一部院線佳作,不論如何都值得我們去大銀幕前一睹在1862年的英國,穿行雲端的驚人冒險。但我們也期待在奪人眼球的視覺效果外,有更多的大銀幕電影能找到電影藝術、技術與商業之間的完美平衡點,在令人「手腳冒汗」的同時,給我們帶來更深層的感動與思考。

*本文史實部分參考了aerosociety的相關資料。

*本文由cinewoo獨家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