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影評::即便是狼狽的未來,也沒人會放棄掙扎

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影評

01

沒有宏觀視角下的尖銳對立,也沒有意識形態上的露骨批判,更沒有感性領域中的刻意煽情,但我想沒人會否定《抱歉我們錯過你了》是一部相當真實,且又十分沉重的現實題材電影。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失業的工人,而身為四口之家的頂樑柱,他必須為這一搖搖欲墜的家庭撐起一片足以呼吸的天地。正當其為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發愁時,他找到一種新型經濟模式下的工作途徑,即成為一個快遞站點的加盟司機,這似乎意味著他有了主宰自我命運的機會,他願意用自己的勞動來改變自己以及家庭幾乎崩潰的命運。於是,他有了規劃,他有了夢想,但現實往往不是平坦的大道,而是凶險的流沙,對於深陷其中的人來說,越是掙扎,越是狼狽,而在這時,人的偉大以及人的悲壯總是同出一轍,因為即便是狼狽的未來,也沒人會放棄掙扎。

他會努力工作,但卻改變不了未來。

02

這是機會?還是謊言?

瑞奇接受了快遞站點負責人的邀請,按照後者話來說,他不是為站點而工作,而是成為了站點的合夥人。總之,他有了一個機會,只要他買或者租一輛用以運輸的貨車,他便可以成為一個連接網絡與用戶之間的節點,這是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信息網絡留個人工的最後一座堡壘。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互聯網的這種眾包模式給瑞奇這樣失業的人提供了一個穩定但不穩固的就業機會,穩定是因為這種人工需求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而不穩固則是因為這些參與其中的勞動者並沒有得到較為完善的勞動保障,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僱傭工人,因為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公司為其提供一個關係明確的僱傭合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互聯網經濟下的自由人,而維持這份自由的前提便是工作,這是一組互為因果的關係,工作的密度決定了自由的廣度。然而,一旦這種邏輯關係被廣泛認可,那麼自由便不再是一種以自我主體之人格為前提的普遍概念,而是一種以某種量化標準為參考的狹義理解。

他們提供了機會,但他們也灌輸著謊言。

瑞奇找到了賺取報酬的工作,但相較於傳統的勞資關係,一些原本屬於企業對工人的責任、義務以及規定,在這樣一種新型經濟模式的架構之下被巧妙地剝離。在形式上來說,位於社會底層的瑞奇的確是為自己工作的主人,他有選擇不工作的權利,但那也意味著他將失去生活的唯一來源,於是,他成為了這一模式的附庸,他不得不接受超越法定工作時長的工作要求,也不得不接受沒有法定休假的工作制度。

對於掌控渠道與資源的平台方來說,瑞奇是個體的主人,同時也是這一經濟模式下的奴隸,他為生存以及自由而奮鬥,但當奮鬥的機會完全由他者所壟斷時,生存是一種施捨,自由是一種奢侈,而過於美好的未來便不再是一種可供想象願景,而是一種精心編織的謊言。

03

規劃的路線,精確的剝削

《抱歉我們錯過你了》是一部聚焦於底層個體的電影,它未曾像《寄生蟲》那般露骨地將對立階級間的矛盾表露出來,拋開宏觀視角的敘事只為關注某類群體的悲歡,瑞奇一家是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他們渴望改變,但卻沒有選擇。

瑞奇入職的第一天,與他綑綁在一起不止是嚴格的站點規定,還有一部用以發送快件的掃描器,它是連接網絡與個體的終端,它很體貼,也很智能,它為瑞奇規劃配送路線,它不需要配送員有過多的思考。毫無疑問,這是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源於技術的「侵略」。

你可以說這部電影相當質樸,因為構成其故事的要素相較於現實而言並無太大程度的超越,但你很難否定導演挖掘故事內核背後的野心。

瑞奇是一名失業工人,而掀起這股失業浪潮的不是某種時代的偶發事件,而是技術革命以及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下的必然趨勢。複雜的社會勞動被程序和機器逐步拆分,從個體作坊到流水線,再到現在的智能化生產,人就在這樣技術演變之下一步一步失去了對勞動的依賴,但同時也逐漸失去參與勞動的機會。

瑞奇作為一名快遞員,他所能擁有的工作機會是技術尚未解決的程序盲點,但你很難說這到底是莫大的幸運,還是更大的不幸。作為具有個體意識的人,他被置於某種算法和程序之中,對於後台系統來說,他是快遞掃描器的附屬物,任何背離掃描器要求的行為都會被認定為失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是一個不會出錯的監工,它的智能足以讓其規劃好瑞奇工作的每一項工序,沒有緩和的餘地,沒有博弈的空間。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精確到極致的剝削,而更重要的是,它將剝削者藏在了一個沒有生命實體的程序背後,這樣一種零工式的新型經濟模式也因此成為了對立階級間的緩衝帶,其可能產生的後果便是工人階級的抗爭性由於主體意識遭到了破壞(瑞奇在接受工作之初就被告知他不是僱傭工人)而漸漸消解,而他們應有的權益也隨之被規避甚至被捨棄,因為在智能化浪潮的侵襲之下,工作的機會已然成為了一種稀缺的資源。

瑞奇已經盡力,但對於現實來說,盡力遠遠不夠。

04

無處可逃的未來,無法守護的自尊

這部電影有它的平淡,但也有它的柔軟。其中最能觸動我的地方便是,當他向站點主管提出想要在聖誕節請假,與家人團圓。在這裡,我看到的是一位體恤妻子的丈夫,也是一位心疼女兒的父親。

「我女兒麗莎,她才是11歲,卻會失眠。」

瑞奇太失敗了,他有他的計劃,他想通過勞動來改變這個家庭的未來,但他卻不得不在兩個孩子的生活與成長中缺席,他拼盡全力想要給自己的家人提供一個溫暖的家,但他拼盡全力的樣子卻在無形之中成為孩子成長歷程中的負擔。對於麗莎來說,她父親不是在卑躬屈膝中賺取報酬的奴隸,所以當父親被客戶家的狗所咬傷時,在快遞單上執拗地寫下了「你欠我爸爸一條新的短褲」。在那一刻你便能感受到,瑞奇不是一個被機器剝離意識的工人,而是一個飽含生命情感的個體,通過其女兒的視角,觀眾切實感受到了他的痛苦、他的堅韌以及他的無奈。

然而對於智能化的程序來說,情感是一種不被識別的代碼,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無暇顧及個人以及家庭的生活,他想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為兒子豎立一個奮鬥改變未來的榜樣,但後者卻堅努力只是一種徒勞,你當然可以說這是他的叛逆和沉淪。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卻是一種有著群體認同的觀點。

瑞奇的家庭遭遇是這一時代底層群體的一個縮影,他們盤算著未來,又攀附於現狀,而由於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改變自身命運的途徑也隨之收縮,而他們想要獲得成功的成本也不可避免的隨之加碼,可能是更高的資金投入,也可能是更長的時間成本,更可能是更大的健康消耗,而他們能夠承受風險的能力並沒有因為成本投入的增加而增加,甚至更加脆弱,不斷攀升的債務,不斷加深的矛盾,不斷惡化的身體都可能成為壓垮希望的重擔。

當瑞奇在工作途中遭遇搶劫並被毆打後,隨之而來的不是完善的工傷認定,而是一系列的賠付清單,這些都轉化為了新的債務壓在了瑞奇肩上,他沒有機會休息,只能拖著沉重的身軀返回工作的崗位。個體的尊嚴在這般殘酷的外部環境中被折斷、被碾碎。

未來真的會改變嗎?這部電影並沒有給出答案,但我能夠看到的只有一個中年男人的絕望。


《抱歉我們錯過你了》抓住的是這個向著更高效率、更加智能不斷邁進的社會固有的時代矛盾,瑞奇一家只是這種矛盾的一個切面。

我們當然有理由歌頌技術革命帶來的文明之光,但我們也不應忘記,這個社會仍有義務去為每一個擁有人格的主體提供一個保有自我價值與意義的未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