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三小一家人》影評:你是在哪個瞬間意識到自己應該多陪伴父母?

三小一家人影評

我想是年齡的增長讓我越來越注重父母親的感受了吧,就在最近這幾個月裡,至少有兩個細節讓我深刻地思考起陪伴父母的職責。

第一個細節發生在年初回家過春節的時候。

我的母親打小就是一個性格很獨立的女性,為人處世很有主見,自己能處理的事務,基本不會讓他人幫手。這種獨立的個性源於她年少時期的艱苦經歷。在她還年幼的時候,我的外公外婆就早早地故去了,留下她和我兩個舅舅、一個姨媽相依為命。因為家境貧寒,四兄妹不得不過早地學會獨立生活。為了不讓肚子餓著,四兄妹經常分開行動:有人負責上山挖筍、摘野菜,有人負責下河捉魚、撈河蝦,有人負責到田間地頭撿拾他人剩下的稻穀或紅薯,有人負責到處蒐羅雞鴨羽毛送到收購站換點小錢。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母親生活的環境裡其實也沒有多少真正日子過得寬裕的。家家戶戶都比較貧窮,幾乎每個年少的孩子都被迫早早地成熟。我的母親便是在保障四兄妹不被餓死的生活壓力下,早早地養成了獨立的性格。在我們的成長記憶裡,母親做事總是雷厲風行,性格堅強獨立,似乎很少有脆弱的時候。這讓我和我妹妹至今都覺得她是一個了不起的母親。甚至還一度形成了「不用太擔心她,她什麼都可以搞定」的印象,以致於我在北京漂泊多年期間,對家裡總是很放心。

可這些年回家,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她開始在我們面前變得「柔弱」了起來。尤其是今年年初回家過春節,以前從來不會喊著我一塊陪著看電視聊天的她,居然會多次要求我多在家待著,陪她看看電視聊聊天。她總喜歡跑到鎮上逛逛街買買衣服,以往要麼是她自個兒獨自去逛個大半天,要麼就是由我父親陪著。而這次春節期間的某一天,她拉著我陪她去買衣服,說是一定要我幫她挑一挑。起初我還不太樂意,想著在家烤烤火看看比賽。但她那眼神裡透著一種做兒子的難以抗拒的期望,似乎只有我陪著她去,她才能心滿意足。

在陪著母親逛商場的時候,她會挽著我的手走來走去,臉上洋溢著喜悅。特別是碰到熟人的時候,她會格外的高興。當別人問及「這是你兒子啊?」的時候,她會非常自豪地回答「是啊!」。

彷彿母子之間有一種奇妙的心靈感應似的,每當母親非常自豪地回答時,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內心的那種滿足感。她還是像以往那樣,總覺得我沒衣服穿,或者總是買不到料子好的衣裳,走在商場裡,她還是會拿幾件衣服讓我試一下。就在她一排一排地挑適合我穿的衣服的時候,跟在後面陪著她的我,看到了她頭上幾根扎眼的白頭髮,看到了她漸漸佝僂起來的身型,看到了她仔細挑選衣服時,那雙瞇起來的眼睛周圍趴著的皺紋。

就在那一刻,母親在前面興致勃勃地選衣服,我卻在後面不禁鼻子一酸,內心裡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母親似乎一下子就老去了許多。也正是在那一瞬間,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多陪陪她。我知道,母親那獨立堅強的性格其實一直沒變,只是因為我們做子女的長期沒能陪伴左右,在她也發覺自己在老去時,便會格外珍視我們回家的時間。那個挽著我手的樸實動作,不僅僅飽含著一份母愛,更飽含著一種珍惜:要緊緊抓住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這個春節,我在家多待了一個月。

而另一個讓我產生觸動的細節,則發生在我回北京之後的一次與父親通話的過程裡。

我的父親脾性相對溫和,但作為一家之主,對我們兄妹的教育卻很嚴厲。他總說並不希望我們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只希望我們能學到好的東西做一個好的人。父親對待他的父母極盡孝義,對待他的妻兒充滿愛意,這都潛移默化地給我製造了良好的影響。他的人生信條裡視勤勞上進為重要品性,打小就督促我凡事都要努力。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擔收割完的穀子,那時候大概十歲上下,身闆還很瘦小,父親就教我如何使用扁擔擔起兩只籮筐裝起來的穀子。在炎炎烈日下,父親先將穀子從打穀機裏盛出來放入籮筐裡,等到放入三分之二的量了(怕我承受不了太重的重量,所以未放滿),用籮筐的挑繩纏好扁擔的兩頭,親自示範如何蹲下、如何把扁擔放在肩上、如何平衡好位置、如何迅速站起以及如何有節奏地挑著走起來。一套動作示範完之後,他便讓我半蹲在兩個籮筐中間,然後把扁擔放上我的肩膀,親手將我的兩隻手擺到恰當的抓扁擔和挑繩的位置,然後鼓勵我挑著走起來。

我那時候雖然心裡不太敢挑那麼重的穀子,但又生怕父親批我膽小怕事,更怕他指責我不夠勤奮太懶散,只好硬扛著也完成了挑穀子的任務。父親也許早就不太記得這種小事,但我卻記得很清楚,因為那時候我覺得我自己算是長大了,成了家裡幹農活的一個重要勞力了。等到我參加了工作,逐漸有錢貼補家用,我就漸漸讓操勞了大半輩子、已經有高血壓的父親不再去幹任何的體力活,就好好地在家養養身體打打牌。

我一直以為父親會很享受這樣修養的生活,從沒問過他到底喜不喜歡待在家裡看看電視打打牌的日子。直到三月裡的一次通話,我出於父親身體考慮,建議他也不要打太多的牌,坐久了對身體也不好,不如多去幹點別的。然後父親嘆了一口氣,說自己也不太想老打牌,但是除了偶爾打打牌,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突然被這一句話給問住了,我好像真的沒有仔細考慮過父親獨自在家(母親在深圳幫妹妹帶孩子,父親獨自一人在老家)平時都會做些什麼。除了下午出去和老友們打打牌,他其餘時間的生活是怎麼安排的呢?又能做什麼安排呢?他們那一代人本身精神娛樂活動就很少,待在家裡沒人陪伴的時候,可能真的會很無聊,甚至很孤獨吧?

一想到這個,我的心裡就一緊,無限的愧疚感便洶湧而來。父親最近幾年的心願就是希望我能盡早成家生娃,我卻遲遲未能遂願。加上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漂泊奮鬥,缺乏對他的陪伴,大概也讓他如母親一般對我抱有更多諸如陪伴陪伴的樸素期望吧。儘管父親從未說過類似「你回來陪陪我」這樣的話,但每次通電話或通視頻的時候,他那種越來越「聽我的話」的溫和態度,都會讓我覺得心懷愧疚。

尤其是最近的通話結束語裡,他都會叮囑我一定要保重身體,並說上一句這樣的話:「你現在是我們整個家的全部支撐」。

突然間,我有一種重擔上到肩膀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多年以前父親教我用扁擔挑穀子的下午。只是,我的肩膀上擔起來的不是兩筐穀子,而是父母二位雙親寄予我的期望,更是我應該多陪陪他們的自我反思。

上述兩個細節讓我有了許多關於陪伴父母的思考:比如對居住城市的選擇,比如對將來事業的規劃,比如對婚姻生活的期盼,比如多騰出時間去陪伴他們,如此這般,都開始圍繞著「多陪陪父母」這個核心想法展開。

有了這些思考,內心也會對父母有了更多的關懷,對外界的一些事物的感知也因此變得更為敏感。前兩天去參加電影《三小一家人》的媒體觀影,原本是一部意在讓觀眾輕鬆歡樂的法式喜劇片,卻愣是讓我看得眼含熱淚。

這部電影如果僅僅是以一種放鬆的心態去體驗,那必然能從片中的諸多喜感中收穫愉悅。導演丹尼·伯恩本身就是法國著名的演員,同時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脫口秀明星,很擅長製造令人捧腹的喜劇笑點。早在2008年推出《歡迎來北方》的時候,就曾通過講述一個能夠消除人們對北方「寒冷可怕」的偏見的故事而吸引大量觀眾觀看,並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如今這部《三小一家人》,不僅再次利用地方偏見與口音差異製造笑點,還通過一種典型的法式幽默傳遞了關乎身份認同、關乎親情和解的動人情感。

也正是片中對「身份認同」與「親情和解」的表達,讓我深有感觸。由丹尼·伯恩飾演的主人公「瓦倫汀」,青年時代離開位於「北方」的故鄉,毅然前往法國大都市巴黎求學深造並展開奮鬥。他離開了故鄉,也離開了家人,甚至在取得巨大成就之後,竟因羞於承認自己來自「北方」而對眾人表示「自己是個孤兒」。他努力地糾正自己的方言發音,一度將自己包裝得近乎完美。但在一次「意外車禍」後,他不僅重新取得了與「北方」、家人的關聯,也重新找回了自己。

在這個故事裡,瓦倫汀的那種「羞於承認自己是北方人,並努力糾正方言口音」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身份認同上的選擇。他希望自己是一個「大都市成功設計師」的身份,而不是一個「口音明顯的北方佬」。

這種心態其實並不難理解,我們大多數人,至少我個人在北漂的這些年裡,也有過類似的身份焦慮。我也曾羞於告訴別人我來自農村,更是對自己不標準的普通話而深感自卑——每次公開場合做主持或者做節目,我都會提前說自己是個普通話不標準的湖南人,以這種調侃的方式掩飾自己的不自信。甚至在我的父母來北京短住期間,我也不太自信於讓他們和北京的朋友們共處。

這種心態讓我在看《三小一家人》的時候收獲了深深的內疚,我怎麼能對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父母如此不自信呢?瓦倫汀的行為讓很多觀眾捧腹大笑,而我卻感受到了深深地愧疚,並因此展開了反思。而在瓦倫汀重新回到家鄉、回到家人面前,誠懇地向以往不願承認關係的父親母親表示歉意並實現親情的和解時,我也深受觸動。看到瓦倫汀與父親擁抱在一起,看到他為母親貢獻獨具創意的生日祝福,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親,在內心督促自己一定要多給予父母以陪伴、關懷與愛。

我們大多數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或者追求不錯的事業而不得不遠走他鄉,遠離了自己熟悉的故鄉,遠離了自己深愛的父母。這種漂泊於異鄉努力奮鬥的過程可能充滿著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的艱辛與酸楚,但卻很少會道與他人說。尤其在面對父母的關心時,總是會選擇報喜不報憂的讓家裡放心。

而在漂泊奮鬥的時間流淌中,我們回到故鄉的時間往往很短暫,而陪伴父母的時間往往也很少很少。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現實狀態,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並做好改善的狀態。要知道,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他們內心對於陪伴的需求可能會越來越強。

你在外面追逐夢想固然重要,在外面成就事業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了,時間的力量總是會讓我們清晰地意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重要。也許我們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無法輕鬆地實現對父母的陪伴(比如住房問題、事業問題、婚姻問題等等),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陪伴的重要性——那是親情最好的羈絆。

倘若你已經有那麼一些瞬間意識到了要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那就試著做點什麼吧。我總覺得,哪怕只是做出一點點的改善,我們的父母可能就非常滿足了。漂泊在外再不容易,也別輕易忘記。

共勉。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