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拾光人生》影評:膠片時代在這個數碼時代已經捲土重來了

拾光人生影評

單反時代,膠片依舊永恆

關於拾光人生:是柯達推出的首款彩色膠卷,2009年停產,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父與子之間的關係,除了漫畫書裡展現給我們的,還有很多的親子關係,是那樣遙遠而陌生的。

在這部影片中,父親喜歡攝影,喜歡自由,可他又喜歡用膠片記錄這個世界,喜歡這樣懷舊的記錄時光,即使是已經被數碼相機充斥,他依舊堅持使用膠卷相機,也就有了在他生命盡頭發生的這個故事。

在這部影片中,父親喜歡攝影,喜歡自由,可他又喜歡用膠片記錄這個世界,喜歡這樣懷舊的記錄時光,即使是已經被數碼相機充斥,他依舊堅持使用膠卷相機,也就有了在他生命盡頭發生的這個故事。


這是一部小眾的電影,只有不到五千人標記,總分7.7,但我卻想要給它打上五星。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一部關於攝影、關於膠片、關於柯達的故事,也是一部關於音樂的電影。

「Shot on 35 mm Kodak Film.」

整部影片用35mm膠片拍攝,對影片劇情的簡介很簡單:

「一對父子前往堪薩斯州,他們想在柯達公司最後一間拾光人生實驗室關閉之前沖洗照片。」

和膠卷一樣,故事輕盈簡單,和膠卷中定格的事物一樣,有著很重的分量。


影片的一開始並沒有對父親的職業作出很強的指向性,只是告訴觀眾父親已經事業有成,喜歡音樂。

即使生命已經垂危,卻願意把最後的力氣花在打鼓上,並且有自己專屬的樂房——一間玻璃屋子,當鼓聲響起,穿透玻璃,情緒與力量更加豐富與感性。

兒子受父親的影響喜歡音樂,當上了樂隊的經紀,不太幸運的是,中年的他,還沒有車,沒有簽下過知名的樂隊,甚至面臨失業的危險。

連接幾十年未曾見面的這對父子的紐帶,就是父親的生命快要走到了盡頭,重要的是,陪伴了父親一生的柯達膠卷,或者說,父親用柯達膠卷,去讓這個世界的真實被保留,在父親的垂暮之年,柯達宣布,最後一間可以沖洗拾光人生(Kodachrome)的實驗室,也即將關閉。

父親最後的願望,是和兒子一起駕車去遙遠的另一端,沖洗他最早的作品——還保留著的四卷膠卷。

即使是這樣,作為兒子甚至不願意和父親吃一頓飯,最後還是因為血濃於水,坐到了一起艱難的共進晚餐,但飯桌上的言語卻不是那麼和藹,爭鋒相對在每一句話裡,然後不歡而散。

我不想過多的敘述父與子相互妥協踏上旅途的過程。

因為整個影片最讓人動容的地方,是他們去往膠捲店的這條路上,也是父親與兒子和解的一條路,這趟路途,有美國西部的風景,有黃昏下的老式敞篷車——這是父親開了多年卻沒換的車。

雖然影片從一開始所塑造的父親的形象,是那樣自我,頑固、甚至自私的一個人,但他卻喜歡膠捲,喜歡有年代感的物件。這也就註定了,他的一生,與膠卷,是相互成就的。當膠卷面臨死亡,他的生命,也將走到盡頭。

護士Kern,她擁有天使的面龐,也擁有著能夠包容與理解他人的心。

影片雖然講述的父與子的故事,但她卻是推動父與子關係從僵硬到柔軟的重要存在,從一開始勸說兒子Ryder去與父親相見,到踏上旅途。毫無例外,她與男主人公Ryder延伸出了一條感情線。

戲劇性的是Kern沒能夠陪伴父親走完最後一程。

父親最終還是沒能夠挺過去。

父親在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父親的死亡,也象徵著柯達膠卷時代的徹底終結。

在抵達實驗室後,兒子看到了父親在事業上的光環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才知道,原來父親已經是世界著名的攝影師了,在這裡的實驗室,在他人生的最後一天,他說:

「我們都很害怕時間,和它繼續前行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成為攝影師。我們本質上是保護主義者,通過拍照來讓時間靜止,讓瞬間成為永恆。」

這是父親對於攝影的釋義,也是對人生的釋義。父親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去攝影,甚至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至親之人的理解與尊重,在生命的盡頭,他終於收穫完整的人生。

在他告別人間的那個夜晚,所有的攝影師們夾道送別,這是對他一生事業最大的肯定。這段有裂縫的父子關係,也得到了兒子的釋然。


這四捲早期的膠片作品,送到了兒子的手中,當這些膠片投影到幕布上,一幕幕閃過的是他的童年,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一開始的攝影對象,就是他愛的人們,他的母親,還有他。

如果恰好你也喜歡用膠片去記錄這個世界,如果你恰好有時間,就去感受這部影片裡,保留的舊時光,每一幀的鏡頭裡,都有那股藏在膠片裡的溫柔與力量。

最後附上,這張影片中出現的音樂,他們都是上個世紀的聲音,擁有著和這部影片一樣的柔情和力量。

分享專輯《Kodachrome (Music From The Netflix Original Film)》

最後的最後,致敬過去的那個膠片時代。

本文轉自公眾號:一個罐頭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