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T-34:玩命坦克》影評:「戰鬥民族」出品,這場熱血沸騰的蘇德坦克大戰燃爆了!(德棍震怒)

T-34:玩命坦克影評
本文首發於《環球銀幕》微信公眾號喲~!關注就完事兒了喲!

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正式實施,550萬德軍兵分三大集團軍群進攻蘇聯,堪稱人類戰爭史上巔峰對決之一的蘇德戰爭拉開帷幕。

橫掃歐洲勢不可擋的德國戰車對戰蘇聯的無窮無盡的鋼鐵洪流,這段鋼鐵與意志的激烈碰撞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津津樂道的傳奇往事。

戰場上稜角分明,造型粗獷,破壞力十足的重工業戰爭機器散發著一種充滿野性的魅力,在二戰中早已普及並成為陸上最強王者的坦克絕對是這種魅力的代表。

即便你不是軍迷,也多少聽到過「虎式」、「豹式」等著名坦克響噹噹的大名。

2020年底,一場熱血到讓人大喊「烏拉」的坦克大戰正式上演,熱衷坦克戰與衛國戰爭題材的俄國電影人果然沒讓我失望,趕緊送來一波安利——

《獵殺T-34》

故事始於1941年的冬天,遠方傳來的隆隆炮響迴盪在一片戰爭之神剛剛踏過的土地。

只有尚未熄滅的火焰與坦克殘骸不斷冒出的黑煙仍在訴說著這裡的殘酷。

跟隨物資運輸卡車去往前線的俄國少尉尼古拉·伊武甚京(亞歷山大·佩特羅夫 飾)路過此地,冒著被敵人發現的風險用斧子砍倒了一旁的路牌。

雖然影片從未展現宏觀的戰爭視角,但通過不少符合史實的細節設置,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時也點明了當時的戰局。

被砍倒的路牌用德語寫成,分別指向柏林與莫斯科,距離莫斯科只有區區35KM,這正是不可一世的德國裝甲部隊留下的,莫斯科保衛戰已經打響,長驅直入的德國部隊已經將蘇聯逼到了最危險的境地。

趕到小鎮支援的尼古拉也遇到了極其糟糕的開局,駐守在此的坦克營只剩下了一輛T-34/76。

成為新車長的尼古拉在只有少量步兵支援的情況下必須面對一個連的德軍。

此時德軍指揮官耶格爾(文森茲·凱弗 飾)已是胸有成竹,正打著第一個帶領部隊駛入紅場的如意算盤。

《獵殺T-34》完全沒給觀眾緩慢進入狀態的時間,在主創的字典裡似乎就沒有「慢熱」這個詞。

影片在一開始的半小時內就接連奉上了一場驚險的逃亡與坦克混戰,就連備戰階段也是讓人熱血沸騰。

導演阿列克塞·西多諾夫在戰爭場面中使用了大量的升格鏡頭,幾乎每一發砲彈都要上演華麗的「砲彈時間」。

如此高頻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掉了「砲彈時間」本應更強大的感染力,尤其是在一些相比起來情況更加危險的關鍵時刻。

但在普遍使用的前提下,影片也盡可能地把握住了每一次「砲彈時間」的視覺衝擊力,每一次鋼鐵間生猛的相互撕扯都被賦予了別樣的美感。

被燒紅的鋼鐵碎片在四濺的火星中飛舞,

坦克護甲被撕裂時震耳欲聾的聲響逐漸淡去,

碎片與駕駛艙反倒碰撞出了清脆的聲響,

爆炸產生的衝擊彷彿讓周遭的一切都陷入了靜止。

脫離了常人肉眼觀察的視角,這種戰場上絕對的破壞力在升格鏡頭中盡情展現著原本的面貌。

眼前是砲彈被頂入砲管,經過膛線不斷加速,最終撕裂敵人的畫面,

耳邊則是坦克發動機的咆哮與履帶碾壓地面時的聲響,與呼嘯而過的砲彈交織成了足以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交響曲,甚至會帶來有一種奇妙的儀式感。

能如此描繪坦克,你說主創沒有情懷我是不信的,這種情懷同時反映在影片對於歷史的還原以及對諸多細節的考究上。

雖然片中的T-34/76以及之後登場的T-34/85均展現了近乎超神的戰績,但熟悉各種坦克性能的主創們還是努力避免了將「奇蹟」架空,沒有使本片淪為一部抗德神劇。

1941年小鎮的以少勝多除了體現尼古拉及車組成員豐富的作戰經驗,還充分體現了當時德軍所面臨的「T-34危機」。

儘管蘇軍在戰爭初期損失了大量坦克,但配備76毫米炮的T-34在整體性能上占據了強大優勢,

耶格爾手下的德國三號坦克在戰爭初期已經是德軍中較為先進的型號了,但其50毫米炮只有在近距離的情況下才能威脅到T-34,

此時的T-34/76還擁有更具防禦力的傾斜式裝甲,特定的角度的確可以彈走德軍的砲彈。

而最後T-34/85與多輛豹式坦克的決戰則被放置在了一座地形複雜的小鎮中,尼古拉等人憑藉著夜色的掩護,用偷襲與極為精準的駕駛預判才創造了奇蹟。(雖然還是有點兒開高達那意思)

駕駛豹式的基本都是訓練營的學員,缺乏實戰經驗,這也是德軍在戰爭後期普遍存在的問題,從片中雙方的射擊位置就能看出實戰經驗的差距。

T-34本身存在的短處也沒有被選擇性忽略,第一場大戰中耶格爾就抓住了對手糟糕的觀察視野這一設計要害。

《獵殺T-34》參考了真實戰例,也不免有誇張的成分,不過至少明顯能看出主創在積極為實現「不可能」而創造各種現實條件,也算是蠻用心的了。

作為一部向衛國戰爭中的蘇聯坦克英雄們致敬的電影,影片在坦克大戰之外的有限時間內對正面人物的塑造中規中矩,既沒有嚴重掉線,也沒有更多的驚喜可言。

飾演尼古拉的亞歷山大似乎天生就有一股不服天不服地的倔勁兒,這恰好符合尼古拉所展現的戰鬥慾望與冒險精神,

他少有的消沉也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抵抗,在集中營中度過的幾年並沒有改變尼古拉,他仍是蘇聯的無畏戰士,勇敢且不忘浪漫。

反倒是作為反派的耶格爾得到了相比起來更有層次的塑造,他自然有著兇狠殘暴的一面,但並沒有被塑造成徹頭徹尾的惡魔。

面對希萊姆帶有種族主義傾向的提問,耶格爾展現了一位職業軍人合格的素養,在戰爭中他不在乎個人情感,一切以任務為重。

面對曾經重創自己的敵人,耶格爾沒有除之而後快的復仇欲望,

無論是逼迫尼古拉成為陪練還是之後的對決,耶格爾的一切行為都建立在對尼古拉能力的認可與尊重之上,

棋逢對手時便將生死置之度外,你甚至能看他身為職業軍人偶爾流露出的那種興奮感。

耶格爾犯下的致命錯誤之一,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被理解為展現對逝去對手小小的尊重。

直到最後一刻,他的舉動與選擇甚至會令人肅然起敬,如同片中的坦克對決,影片在展現這對雙雄關係時也進行了浪漫化的處理。

沒有刻意的醜化與妖魔化,雖然影片仍舊存在些許bug,但對於德軍的展現,作為主旋律電影的《獵殺T-34》還挺讓人感到意外的。

說到底,這不是那種可以讓你陷入沉思的戰爭電影,以往常見的對於戰爭的反思早已淹沒在了情緒高昂的烏拉吶喊聲中,不過單純作為一部爽片來看,《獵殺T-34》夠硬核夠刺激,娛樂性拉滿,這真的很「戰鬥民族」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