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我願意》影評:通過看好萊塢如何拍一部小成本災難大片

我願意影評

《我願意》裡主人公故事的不可複製,決定了這類電影的非凡魅力!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女主「塔米」居無定所,工作的目的只為能夠繼續浪跡天涯。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男主「理查德」走南闖北,他的帆船以非洲斯威士語命名為「瑪耶盧卡」,意為「穿越地平線的人」,他就是這樣的人。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如此二人萍水相逢,注定不會是彼此世界裡的匆匆過客。

「塔米」詢問「理查德」:獨自一人航遊世界感覺如何?

和眾多喜歡「在路上」的人一樣,「理查德」的環球之旅,孤苦伶仃首先是第一道關卡,風餐露宿與飢寒交迫也必不可少,此外還要忍受身體的不適與不時發生的瀕臨絕境。

但他就是難以割捨!

出於對遠方和未知的渴望,在萬劫不復時又絕處逢生,繼而海風作伴,小船劃過海面,周圍萬籟俱寂,只有水流聲嘩嘩作響……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這一切也吸引「塔米」步其後塵,無所顧忌地投入海的懷抱!

而在山窮水盡之時,「理查德」經常會出現幻覺,有些類似死前的迴光返照,而《我願意》也恰好利用這點上演了一場虛實交鋒。

「塔米」說得沒錯,「理查德」有其他男性所不及的無微不至,連表白也由「赤素馨花」切入,言明將這種「愛之花」別在髮絲左右,寓意有別。

「塔米」於是將花朵戴在左邊,默認自己身處熱戀之中,並很快與「理查德」開啟深海探險。

旅途伊始,兩人的確恣意盎然。

他們流連於碧海藍天之間,暢遊幽深的峽谷,享受日光浴,感受全速前進的心潮澎湃。

這對神仙眷侶還共同見證了最美的夕陽,「理查德」的描述令「塔米」欣喜若狂,他說:就像被染紅的石榴,還帶有柑橘的亞麻色,並且兼備瑪瑙晶瑩的光澤。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但他們有所不知:這片紅彤的天空也是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先兆,一場我願意正在醞釀之中。

在驚慌、恐懼、無助、絕望之際,「塔米」與「理查德」的患難與共,起先是愛人生死未卜所給予她的期冀,後來則是由於神情恍惚,她陷入往昔回憶的臆想。

影片用殘忍而又巧妙的方式表現兩人的情深意長,也藉此顯示「理查德」杳無音信後,「塔米」的肝腸寸斷。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在緬懷逝去的愛人,自己也氣若游絲之際,冥冥之中,「理查德」向「塔米」表達歉意:我希望你從來沒有遇到我,但「塔米」卻堅定地回應:萬水千山也難抵我們的深情厚意。

因此,「塔米」能在茫茫孤海上獨自漂流41天,與其說是生命奇蹟,不如說是愛的力量。

而《我願意》的編劇肯德爾兄弟更巧妙地將人物生平融入兩人的朝夕相處與荒海求生之中。

但凡四海為家的人大多是因為無家可歸或有家難回。

「塔米」和「理查德」就是如此。

「塔米」的母親曾是位早孕少女,她還是個孩子時,媽媽也未成人。由外祖父母撫養長大,親生父親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後來更因情緒失控而喜怒無常。

而「理查德」7歲時,母親自縊身亡,與父親則形同陌路。

伴隨亡命海上的時日不斷遞增,「塔米」的意識模糊也愈演愈烈。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她「看見」一艘巨輪駛過,遂拼命呼號,隨後卻發現這不過是一場夢,而這種夢醒時分恰是人最絕望之時。

「塔米」看不到希望,卻深知死神正步步緊逼,而她甚至都沒有一個與其殊死一搏的機會。

而扮演「塔米」的謝琳·伍德蕾顯然不負眾望,自始至終,她都有超越年齡的成熟,這與她自小和海相伴不無關係。

謝琳的快樂童年都與船隻相關,她由此深諳水的奧秘。

她說傾聽和理解水的語言就像遵從自己內心的直覺:要知道何時該隨波逐流,何時又該逆流而上。

當你置身遼闊海域,風向著實變幻莫測。前刻還是艷陽高照下的風平浪靜,後晌就會在烏雲密布中大浪滔天。順勢,海洋可以在頃刻間將你吞噬,也能在剎那間把你托舉。

其實,早在謝琳的成名作《後裔》中,她就有過與水的親密接觸。

當聽聞母親生命垂危,她躲入落滿枯枝敗葉的泳池中痛哭流涕,鏡頭唯美而淒涼。而《我願意》裡的水下冥想片段,同樣拍得極盡禪意。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而能將海浪的波譎雲詭與颶風的無堅不摧拍到極致的攝影師羅伯特·理查森,自然也非等閒之輩。他曾憑藉《刺殺肯尼迪》、《飛行家》與《雨果》三度加冕奧斯卡金像獎,對光線的掌控與全景的描摹,無人能出其右。

他甚至會將鏡頭放入水下,仰角拍攝岸邊人的動態。你儂我儂時,水流的前赴後繼讓人影搖曳生姿,象徵墜入愛河後的心花怒放;而「理查德」不幸葬身大海,「塔米」海邊祭奠時,倒影的支離破碎與此時她的內心如出一轍。

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但凝聚全組,全力以赴投入拍攝的最大功臣還是該片導演巴塔薩·科馬庫。

作為冰島國寶級電影人,巴塔薩身體裡也承載著維京血脈。作為戰鬥民族的後代,他不僅有與自然為伍的智慧,也有挑戰自我的信念。

與《少年派》在人造泳池裡的風雨飄搖不同,《我願意》則是在真實的水域中感受風高浪急。相比前者的寫意,後者也更側重寫實。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以致,拍攝第一天,工作人員的最大收穫便是:如果你要在船上待14個小時,早餐的選擇顯然尤為關鍵。因為,對於初來乍到者,暈船自然在所難免,繼而腸胃的翻江倒海也會緊隨其後。

而有「冰島林超賢」之稱的巴塔薩總是習慣在極端惡劣的取景地身先士卒,然後鼓勵劇組成員放手一搏。

《我願意》中那場大浪席捲的戲份,巴塔薩始終堅守陣地,面對自然的怒吼,他沒有絲毫畏懼,時刻保持要與其頑抗到底的堅不可摧。

而事實也證明,他選角的眼光的確名不虛傳。

所有危險場景,謝琳皆親自上陣,對角色的揣摩,也極富遠見卓識。和「少年派」一樣,為凸顯角色因飲食匱乏而造就的瘦削身形與萎靡神情,連續兩週,謝琳幾乎停止進食,若因飢腸轆轆實在難以入睡,就以少量葡萄酒助眠。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我穿越了半個地球尋覓你,又怎能輕易放棄你!」兩人產生分歧時,「理查德」的這句甜言蜜語讓「塔米」重又喜笑顏開。

對「塔米」而言,「理查德」的愛就是伴「派」同行的那隻老虎,在她意志消沉時,喚她甦醒;在她形單影隻時,與她同在。

《我願意》在北美的熱映再次證實:大片不在規模,更在思想。有了愛的底色,輔以技術支持,小成本的《我願意》也能比肩《泰坦尼克號》的感人至深與回味無窮!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