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捍衛生死線》影評:為導演填坑!——關於幾個小問題的個人思考

捍衛生死線影評

片子本身有一些看起來有問題的地方,導致觀影過程中總是有想吐槽的衝動,經常從情節裡跳出來,大家可以認為這些是bug,但是設身處地到里維斯的世界(不在乎錢,卻一聲苦苦追尋)中去,也許有另外一種解讀,於是我在此強行替導演腦補,算是妄自替導演解答些問題的拾遺吧:

片子看起來視覺效果不錯,雖然後面機器人動作有點生硬,但也理解小成本製作後期成本有限,就不挑這方面的毛病了。 但是片子本身有不少看起來有問題的地方,導致觀影過程中總是有想吐槽的衝動,經常從情節裡跳出來,大家可以認為這些是bug,但是設身處地到里維斯的世界(不在乎錢,卻一聲苦苦追尋)中去,也許有另外一種解讀,於是我在此強行替導演腦補,算是妄自替導演解答些問題的拾遺吧:

1、裝在硬盤裡的思維到底能不能複製? 在影片後來,小老板「瓊斯」已經說了,研究項目的目的就是要大批量複製人類思維,訓練一個飛行員當一萬個用(比AI還便宜),所以裝在硬盤裡的思維是不滅且可以複製的。那問題就來了,為啥一開始的研究要等那麼多的捐贈人?一個捐贈人的思維Ctrl C + Ctrl V,配一個機器人,試驗可以做到天荒地老。 1.1、原因是倫理與法律 因為即使實驗室設置在偏遠近乎法外之地的波多黎各,即使是偽裝成醫藥公司的軍火商,但是面上還是要符合法律的,影片一開始也是一再強調捐獻者的授權文件。 那麼在現行大眾道德中,弄活人肯定是不行的,死人復活這種拉撒路式的行為對於西方人來說也應該只有基督可以施行,所以只能是把死者的思維裝在機器裡,打這種擦邊球。那麼也很可能就有相應的限制條款,用於限制思維不得複製,保證其唯一性(這個後面會細說)。所以倒霉的公司只能找來一個又一個捐獻者,每次只做一次試驗,最後搞得項目經費緊張。 1.2、導演或者說編劇對於此問題及類似問題的處理 那麼為啥導演不安排段台詞把這些簡單交代下呢?因為導演認為這是顯然的啊!認為觀眾都可以理解啊,認為他專門用一個鏡頭強調了授權協議就是在說這個事情啊。好吧,是我笨,還需要寫些文字整理自己的思路。 我們還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情況都是導演刻意的跳過得思維點,導致了觀眾在觀後還可以思考的地方。

2、一個破AR頭盔,在Hololens爛大街的今天有什麼好炫技的? 這個不是bug,只是個槽點 雖然Hololens的FOV遠不如片中所展示,但是整個形態是一樣的(所有的CG只能使用者自己看到,周圍觀眾看不到,電影的視覺只是為了觀眾可以理解,里維斯操作時自己碎碎念的自己都不知道是啥的,到底是什麼「經」)這樣的東西有什麼可炫技的呢?一點都不科幻啊。而且周圍人都還在用蘋果和外星人筆記本,也沒見得有啥問題,里維斯你寫個算法代碼當個碼農,為啥別人都用筆記本寫,你就用這個寫呢?研究團隊的小頭目也不能這麼特殊化啊。 這裡替導演腦補的答案是:里維斯並不是個寫算法的,他的工作是操作和監視人的意識傳輸過程,意識是否完整,正常。人的記憶和思維存儲的方式是根據走的哪條神經鏈路,每次傳導多少、或什麼構成的神經遞質決定的。因此里維斯的操作過程中有大量的三維操作控制整個神經鏈路的調整。做過3D製圖的人都知道有多少操作浪費在視角調整中。因此對於大量三維操作控制的情況下,只有他用AR,其他寫代碼或者監控數據的用顯示器還是說得過去的。

3、為什麼要先做機器人 看的時候就想,任何科研肯定是循序漸進,從最小的改變和進步開始,一步一步積累成巨大的進步,這是科研的基本原則。本著這個原則,想都不用想肯定應該是先進行人體意識移植,最好都別是別人,最好就是本體克隆間的意識移植,保證在最小外因干擾下,找到出現問題的地方,保證研究的成功。然後再考慮不同人體間的意識移植,解決完相應的排異問題(超腦48小時);最後才是人的意識向機器人移植的問題。那麼影片為什麼改變了這一順序,直接跨越到移植到機器人,導致里維斯小組跨度太大扯到襠,研究陷入瓶頸呢? 這裡要先說背景設定,影片中科技發展背景已經達到意識可以被導出存儲到電子存儲中,但是並不能想《超驗駭客》中那樣運用CPU群運算替代,而只能以數據方式存在。(個人覺得這個是本片很靠譜的地方之一,能用CPU計算的不是數據而是程序,把意識上傳為數據容易,把意識編程為電腦程序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上傳就能做到的)也就是說已經具備了各類意識轉移的基本條件,片中動物間意識轉移試驗已經成功,人體間意識轉移技術上完全可行,只不過是沒人做。 原因一是前面說的法律問題,捍衛生死線倫理和法律都是嚴格禁止的,其他的也無從談起;把一個死人的意識拿出來放到另一個死人身上也沒有意義。 原因二是商業問題,片中支持研究項目的是一家公司,公司研究與大學研究不同,以營利為目的,要有明確的商業目的及商業應用場景,片中小老板「瓊斯」已經例舉了多個應用場景,估計都是他在跟董事會匯報多次背熟的。公司不像片尾克隆瓊斯和機器裡維斯這兩個創業者似的,很多事情都是經過多次討論,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的意識移植除了法律禁止,在商業上也很難獲得成功。

4、他們的生意真的做的成嗎?捍衛生死線社會可以成立嗎? 試想一下,阿聯酋富豪做了移植,克隆一個年輕的自己,把自己的意識複製到捍衛生死線身上,他奮鬥一生的公司和產業由捍衛生死線打理,還無法指揮捍衛生死線,因為捍衛生死線的意識就是富豪本人;最好的情況是克隆富豪把老富豪供起來頤養天年,但最可能的情況就是克隆富豪跟《第六日》的Boss一樣直接乾掉了老富豪,以保持自己的唯一性。人在社會中都是具有唯一屬性的,影片中里維斯在創造機械里維斯時就已經想好賦予其獨立的機器裡維斯屬性,這也是為什麼導演要在一個捍衛生死線電影裡加入機器人元素的原因之一。如同《克隆島》中一樣,唯一性問題會造成本體與克隆體間的大量衝突,沒有人會花錢買一個替代自己的傢伙,所以所謂生命的延續和永恆並不存在。 唯一的可能是,富豪對自己的產業發展有很高的理想,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活數百年,而子孫能力不足,職業經理人不靠譜,因此克隆一個自己來接班,這樣的情況下是可能的,但是基本上就跟無性繁殖生一個自己最滿意的孩子是一個概念,而不是替代生存。只有這樣在克隆體誕生前就給克隆體賦予其自有的唯一性而不是從本體中繼承才是有意義的。 或者另外的一種方式就是富豪意外喪偶、喪子,不想新找一個或者再生一個,可以如片中一樣克隆一個,但是基本上就是極度物化周圍人的一個極度理智的人才做得出來。 說句題外話,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捍衛生死線社會即使排除初期不可避免的歧視的問題外,其從根源上就不可能大範圍成立。我們也不用擔心像《星際之門》裡的小灰人一樣有一天會因為克隆缺陷導致種族退化。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是《超驗駭客》的下一步,意識程序化技術發展後,就會出現像《黑鏡》S4E4裡的劇情,大量的人死後生活在數字世界,而數字世界裡會出現統治者,在數字世界裡的統治者的洗腦和灌輸能力比現實中強大的多,最終人類會演變為蜂群意識種族。 片尾中的商業模式注定也是個小眾市場,體量也只夠支撐機器裡維斯這樣的「初創企業」,所以大的軍火公司也是不屑於做這件事情的。

5、人物反應 至於影片中有很多人物的反應我們覺得不近乎我們平時的反應,這個事情在其他的影評中已經說得很多了。 例如本來具有傳統希波克拉底式價值觀的醫生太太,在得知自己是捍衛生死線後沒有歇斯底里的控訴丈夫為了他自己想一家團圓的私慾,未經本人預留遺囑同意就克隆個自己和孩子陪里維斯的物化家人的行為。在這裡公司小老板「瓊斯」最後要控制住捍衛生死線,很可能會把他們關在實驗室裡的行為,實際上是對社會穩定有益的。而是醫生太太為了自己作為捍衛生死線和孩子作為捍衛生死線繼續活下去做出妥協並與里維斯一起,把任何想侵害自己利益的人都叫做壞人。這樣的轉變其實很黑色,也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例如為了展現里維斯和矽谷小哥這樣的科學家的無神論、在維持社會穩定的道德與科技進步二元間嚴重偏向科技進步,所以他們對於感情的表現非常少,兩人的交流溝通因為價值觀的一致而不需要太多的台詞說服,導致與之「未來」科學價值觀不完全一樣的觀眾有點跳戲,同時也表達出導演和里維斯未必贊成這一價值觀,反而我更認為,最後happy ending裡度假的裡維斯更是里維斯自己希望成為的那個人。 最後關於評分,整片給人的感覺是可以當做《第六日》的前傳,看克隆技術是如何發明的來看:) 假裝是個硬科幻電影,實際上完全沒有滿足硬科幻嚴謹的理論性,而是在「硬」科幻的外衣下,導演想表達對於科學發展無所不用其極的擔憂以及對於人被克隆後的思維方式變化的擔憂(所以說里維斯告訴自己妻子真相的設定至少值半顆星)。 雖然為導演寫這麼多字填坑,但我個人覺得本片基本是三星半水平,感覺想表現的內容很多,但是掌控功力有限,就想當初的《後天》一樣,看個視覺效果還行,要表現的內容埋藏的太深,大眾的反饋遠不如《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樣平鋪直敘的效果好。而故事是要講給別人聽的,只講個自己聽得不是故事是日記。所以以此類推,本篇影評也更多是給自己整理思路所用,聊以分享,也最多是篇3星半的影評而已。:) 但是2018年一年下來,超級英雄電影獨佔好萊塢半壁江山,雖然好萊塢是驢黨大本營,但是在商業上也是更加充分向民粹娛樂化看齊。其實漫威電影也看了很多,但是感覺跟看尼古拉斯凱奇的《靈魂戰車》、《狂暴飛車》和史泰龍的《敢死隊》是一樣的,就是純商業娛樂,打發時間。在這樣的環境裡還能堅持拍攝這樣的獨立電影這事情也是必須值得加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