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黑吃黑》影評:黑吃黑是遵紀守法,還是去以暴制暴!

黑吃黑影評

是遵紀守法,還是以暴制暴?

關於法律 關於正義 關於復仇的電影一直有很多 相信這也是慣用的套路 守法公民 怒火攻心等等 不勝枚舉,但我今天寫這部電影的影評,是因為我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沒有感到千篇一律的感覺。雖然這片有些缺點,但是瑕不遮瑜,閃光點也是很多的,假如你是個忠實的喜歡那種總是下著雨的關於犯罪的B級片的影迷,我相信你也會同意我的觀點。但是我在看這部電影的資料時,有人說這部電影是一部黑色電影,這一點我是反對的。導演一定喜歡黑色電影,但這不是黑色電影,黑色電影是一種沒有類型模式的電影,一種見證人性的犯罪電影,在好萊塢的黃金年代就已經具備了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先鋒創意和犀利主旨。黑色電影發展到現在,雖然受到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創作元素已經早非當初那樣,但是它的基本特徵始終如下

1 故事的地理位置是城市

2 有非常多的「低照度」場景

3 主要人物的善惡區分模糊,不存在明顯的好人和壞人

遵紀守法?以暴制暴?

我認為這部電影雖然基本滿足以上的判定標準,但是它還不是一部黑色電影,黑色電影是一種類型片,類型片是必須可以大量複製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而《黑吃黑》很明顯不是一部可以大量複製的電影。再說,黑色電影必須要有最基本的橋段和角色分類,這些都是有固定模式的。比如說優雅的偵探,落魄的偵探,瘋狂的女人,告密的懦夫等等,這些都是相對固定的,觀眾欣賞起來毫不費解,大家看的不是新鮮,而是韻味,就像欣賞京劇的觀眾品味的都是霸王上台應該走幾步這種問題。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一個導演及其個人化的創作,沒有這些類型橋段和角色模式,是一個借鑑了一些黑色電影成熟元素的電影而已。

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夥兒瘋狂的犯罪分子進行一系列針對Hubert的銀行的劫持,不管是否必要,通常還會處決至少一個員工(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充滿血漿又用慢動作展現的場景還是讓人看的很酣暢淋漓的)FBI和本地警察開始查案,但是隨著屍體越積越多,破案逐漸深入,劇情逐漸變得越來越有趣也讓觀眾越來越有參與感(此處不劇透)。

這部電影聚集了很多熟悉的臉龐,我忍不住有點好奇為什麼他們會聚在這裡拍這部電影

Willis扮演Jeffrey Hubert,一個大銀行的頭兒,人物的塑造不是很豐滿,給我的感覺只是一個堅強,但是又足夠冷酷,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代價的人。

Christopher Meloni 扮演Jonathan Montgomery,一個因為臥底特工妻子被折磨並殺死而內心被折磨的FBI特工。個人感覺Meloni這個演員演警察的時間比很多警察當警察的時間還久,所以他對人物的塑造還是比較到位的,比如自己在酒館喝酒的時候看到對面情侶忍不住黯然傷神,或者一直存著妻子死前的語音留言,忍不住拿出來聽,這些細節都豐富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Adrien Grenier飾演一個特種部隊退役的FBI特工,他的目的就是復仇,殫精竭慮的復仇,一開始我覺得是個很平的角色,但是隨著故事的逐漸推進他還是給了我很多驚喜,就像Mims一樣(一個妻子正在被癌症折磨的腐敗警察)

我承認,看這部電影的主要動機就是殺時間,但是它從開頭就緊緊的抓住了我,節奏緊湊,鏡頭切換流暢而又不會或快,配樂足以營造緊張感,整體偏冷的色調我個人也很喜歡,感覺和我心目中動作片經典—諾蘭導演的暗夜騎士前傳不相上下。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感覺這部電影說到最後還是討論了法律與正義以及人性的關係。

人性本惡還是本善,估計這個問題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經被爭論不休了很久了。人或許是善的,不管怎樣起碼這是一個善良的祝願。

當我們只討論人的個體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是惡的。物競天擇的學說是一種解釋,當人類還沒有進化到今天這樣時,面對的是猛獸,暴風天氣,火山噴發,地震,食物分配等等。這種情況下必然惡人才能在高死亡率下存活從而延續自己的DNA。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我們的身上充滿了所謂的七宗罪:暴食,色欲,貪婪,憤怒,懶惰,傷悲,自負和傲慢。這些原罪展開來說,無非是為了生存,這些都是自古而來我們延續的,所以我們醜陋,罪惡,自私。

而當我們作為群體出現的時候,這種情況反而加重了。畢竟人類是最大的群居動物群體,我們組成的一個小群體往往會作為一個更大群體的單位,就像一個個原子組成分子,分子組成細胞一樣。就像我們還小的時候班裡經常共同排擠一個人一樣,所謂欺凌和孤立的,就是恐怖的群體。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恐懼打著「公民意圖」的群體,因為那只不過是多數人針對少數人的暴力。

但是如果人就是這麼醜陋,也是很反常識的一件事情,畢竟從我們小的時候開始,長輩和老師就在向我們灌輸善良的觀念。慢慢下來,外在的灌輸被我們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我們似乎也變成了明辨是非,知書達理的人。隨著武器和生產工具的進化,人類生存的難度降低,人類開始發現一個勞力的留存帶來的價值遠遠高於死去,人口搖身一變,變成了寶貴的資源。反其道而行之地部落存活了下來,這些行為漸漸成為了共識,而每一個新出生的生命,也會得到這樣的教育。這代表著人類從自身純粹的叢林進化發展,漸漸過渡到文明社會—這一切的原因是來自於人類為了維持龐大的群體,所以有了更強的生存技能,減少了個體之間的種內競爭。

正義這種東西,就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上,最合乎道德的行為。而道德是大多數人默認的為了保持群體生命力的原則,所以按照這種邏輯,最有助於群體生存和發展的行為就是正義。

隨著群體的漸漸增多,又出現了法—更明確的「善」。法的出現是為了制止「罪惡」,就是破壞群體生存發展的行為。法的施行也是需要支撐的,這樣才能作用到具體行為上,稍有遺憾的是,真實同樣難以找尋,所以為了法的實行,人類一直在向著追求真實的道路前進,比如電影裡FBI的長官為了破案一直在找尋最真實的真相,可以說他是一個法忠實踐行者。

但是只有司法公正的時候,我們才有理由相信司法可以起到它本該有的作用,只是很可惜,電影中的人在這種制止惡上,少走了一步。公意出現,收走了所有人的部分權力,比如殺人。這些被收走的權力匯聚在一起,成為了群體的公權力,公權力是需要代理人的。

但是問題是,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自知自覺自製的所謂聖賢,在有足夠的利益誘惑而毫無風險成本或者是風險成本很小的時候,所有人都可能成為最骯髒的娼妓,比如電影中害怕被弟弟揭露從而謀劃殺死弟弟的哥哥,不勝枚舉。所以仔細想想,其實當公權力無法為執行人謀取個人利益時,司法才是穩定與公正的。目前最成功的做法是將公權力拆解,分化成若干部分,把法律的執行分離出來,盡量少受任何非法的影響,就是所謂司法獨立。

但是即使是司法獨立,也難談司法一定公正,一定接近正義,比如說電影中腐敗的警察,作為公權力的代言人,為自己謀求私利,這種行為是很難根除的。正如之前所說,人類的本質是趨向惡的,善良也不是人類自發尋找的,而是迫於很多原因形成的,即使是司法發達到任何程度都不能根治人心的惡,只能制止阻止惡。真相又往往很難確認,正義彷彿變成了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讓法律來替代人做決定,不管多麼可惜可恨而又無情,我們只能根據法律條文和證據來判決善惡。

再回到電影方面,我不可否認,劫匪在法律之外以暴制暴的行為確實讓我直呼過癮,感覺正義得到了伸張,從感情方面說也滿足了我惡有惡報的期待,但是從生活來看,我們得到的來自於法律制定者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讓法律去代替人做決定,我們能觸及到的最接近與正義的,其實是平等。這是個中性詞,它不能有任何的偏向,否則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惡—維護某一群人的利益。不管怎樣,電影中做惡的人—不管是被道德譴責的惡,還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惡,最後都得到了報應。哪怕是伸張法律之外正義的人也不例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