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厭世媽咪日記》影評:生與養的困境——

厭世媽咪日記影評

深度劇透,慎入!

影片信息:

《厭世媽咪日記》Tully(2018, IMDB: tt5610554)

台灣翻譯成《厭世媽咪日記》,香港翻譯成《論盡爆煲媽咪》。

片長95分鐘。該片在豆瓣有12,936人評價,得分7.5分;IMDB上28,925人評價,得分7.0分。該片於2018年1月23日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映,很快就有了中文字幕資源,2018年5月4日在美國上映。目前網上資源並不難找,片長也適中,雖然會讓人有點輕微不適,但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特別推薦準備生小孩、生了小孩、未來想要生小孩的你們觀看。

導演:

賈森·雷特曼Jason Reitman

加拿大電影導演、編輯、製片人和演員。主要作品有《感謝你抽煙》(2006)、《朱諾》(2007)、《在雲端》(2009),並憑藉《在雲端》在2010年奧斯卡上收穫了四項提名。

Jason於1977年出生於魁北克的蒙特利爾,他的母親是法裔加拿大演員Geneviève Robert,父親則是加裔猶太喜劇導演Ivan Reitman。1980年代晚期,他開始在父親的電影中出演小角色或者擔任製片助理。2005年,他推出第一部劇情長片《感謝你抽煙》,影片口碑強勁,獲兩項金球獎提名。2007年,他的第二部電影《朱諾》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四項提名。2010年他執導的《在雲端》在金球獎上拿下最佳編劇獎。

劇情介紹:

Tully和餵奶的Marlo

Marlo出場的時候就大著肚子,她有一個女兒Sarah和一個兒子Josh,還有一個老公Drew。早上孕婦Marlo準備送孩子們上學,給極不配合的Josh穿鞋子,Sarah在旁邊一直問媽媽找東西,雞飛狗跳總算把兩個娃裝了車,到了學校Josh卻因為媽媽不在原本的停車場停車大發脾氣,Marlo只好妥協去原本的停車場。校長跟Marlo說,Josh需要一對一的照顧。

Marlo和Drew帶著孩子去同樣有三個孩子的她弟弟與弟妹家吃飯,弟弟家卻井然有序,弟妹美麗苗條,三個孩子由一個有兒童教育碩士學位的保姆帶著,規劃協調日常飲食和教育。弟弟說要送她一個夜間保姆作為月子禮物。半夜裡Marlo的羊水破了,去醫院生孩子,那之後她的生活就開始了非常規律的循環,孩子哭了就起床-餵奶或換尿布-用吸奶器吸奶-哄睡-照顧另外兩個。老公Drew早上上班,晚上回來,睡前打遊戲。

在校長要求協助Josh轉學的時候,Marlo終於爆發了。她在校長室情緒失控,在Drew回家以後告訴他她要打電話給夜間保姆了。年輕、苗條、時尚、漂亮的保姆——26歲的Tully出現了,Marlo的生活好像也回到了正軌,她開始快樂,開始鍛鍊、化妝、整理和下廚,和孩子們一起遊戲也開始了性生活,她甚至開始有了與其他女性競爭的意識。可是有一天Tully說要離開,Marlo跟她一起去了一趟夜店準備最後瘋狂一把,回來的路上卻出了車禍。

直到Drew到達醫院,他都不知道她從來沒有給夜間保姆打過任何電話,Tully是她分裂出的人格。她一邊扮演了一個快樂的母親,又扮演了那個盡職盡責的保姆,最終把自己累得出了車禍。

她看起來開心嗎?

觀影感受: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意外懷孕以後,Marlo的有錢弟弟提出可以幫她付錢來請一個夜間保姆,但是由於老公Drew很看不慣弟弟的有錢——弟弟的成功威脅了他的男性氣質——Marlo就「選擇」不雇傭夜班保姆。如果當時Drew能夠放下他的男性自卑,讓Marlo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弟弟的善意請一個幫手,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

女性從小就被教導要為別人著想,在意見有分歧的時候退讓,更別提有衝突的時候了。久而久之退讓和為別人著想成了習慣,別人也會期待女性這麼做。不管你認為多麼強勢的女性,都會不自覺地為自己的家人忽視自己的利益甚至感受。即使是那些遭受暴力和侵害的女性,也常常會站在施暴者和侵害者的角度去想:如果我舉報或者報警,會不會影響到他的聲譽、他的前途?有人也許會問,那不是她自己選擇的嗎?可是這個選擇,真的是她為自己做出的嗎?她知道她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我們的社會環境給她「選擇」提供了可以實現的途徑了嗎?

在影片的最後,我們知道了Marlo已經在生育Josh的時候得過非常嚴重的產後抑鬱,作為親密伴侶的Drew每天和她生活在一起,怎會沒能發現Marlo一直存在的抑鬱狀態以及後面的精神分裂呢?Marlo在他面前與孩子開著不合時宜的玩笑,經常性地出神,而且他也從來都沒有見到過那個「夜間保姆」。一個親密伴侶要多麼漠不關心,多麼冷漠麻木才會注意不到這麼明顯的異常狀況?這是觀影過程中最困擾我的一個點。

那麼Drew是一個壞老公嗎?他沒有不良嗜好,不打老婆,又辛勤工作任勞任怨地為家庭賺錢,回家就算吃方便食品他也安之若素了。雖然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但是他在很多中國父母眼中已經是模範好女婿了。Drew在整部電影中沒有什麼存在感,女兒、有些問題的兒子以及剛生下來的小寶寶都由Marlo一個人照顧。孩子營養不夠需要補充,他也不會去做飯只會嘲諷幾句;小寶寶Mia半夜要餵奶要換尿布,他甚至都不會醒來;在Marlo吃完晚餐做家務的時候,他在樓上戴著耳機打遊戲。這個家庭在前面兩個孩子的孕育和成長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有「默契」的分工:Marlo負責孩子的孕育、撫養、問題處理等等一系列沒有實質收入和成就感卻非常消耗體力和精力的方面,而Drew只負責上下班賺有限的、連夜班保姆都請不起的工資。別忘了!Marlo還是有工作的!她是一個人力資源工作者。

打遊戲的老公

我見到的很多夫妻都是這樣的:妻子負責懷孕、生產、半夜2小時起來一次餵奶、哄睡、給孩子講故事等等,還要負責洗衣做飯等無數沒有成就感卻消耗精力的事情,沒有時間休息。產後抑鬱得不到重視,一切圍繞著孩子,媽媽卻得不到良好的照顧。產假結束之後還要應對上班和帶小孩之間的問題,很多時候還有上一代和這一代的育兒觀念差異、生活習慣差異深知消費習慣差異的問題。所有的問題,常常都要媽媽來處理,爸爸大多數時間是一個擺設。如果家裡有一個像Josh一樣的小孩,爸爸的不作為就會有更大的影響了。

法國的女權主義者曾經提到一個概念叫「精神負荷」,就是指家裡所有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你的大腦在思考安排的,包括衛生紙快沒有了,晚上吃什麼飯,小孩的尿布奶嘴該換了,家裡大米也快沒了,要去學校跟老大的老師聊一下了,地要拖了,衣服要洗了……數不勝數甚至隱形的家庭事務。當你提出伴侶為什麼不考慮這些的時候,伴侶們常常說:你需要我做什麼我馬上去做!但是TA從來不會自己承擔這個精神負荷,家裡常用的東西TA也是從來找不到的,因為你知道在哪裡。

這次是孩子們在Marlo弟弟家裡吃的營養均衡的飯

很多夫妻的互動模式也常常是Marlo和Drew這樣:生了小孩之後,性生活明顯減少,互相不再有激情也不再有深入的交流,親密伴侶的角色像是得過且過的工作,所有的交流都圍繞孩子和家庭的其他事務。丈夫抱怨一下工作多忙多累多不容易馬上被當真,妻子的感受卻從沒機會得到重視。

Marlo第一次跟外人,孩子的校長Lori談起她肚子裡的嬰兒時,她說「Such a blessing」,我想這應該是很多外人對媽媽肚子裡小孩的觀感。但是生下小孩以後我從來沒有從她臉上看到Blessed的喜悅。

媽媽同時也是最容易指責的對象:咖啡廳的白人老太太提醒懷孕的她decaf也是還有咖啡因的,在她堅持要這杯咖啡的時候對她搖著頭。遇到舊友,舊友卻對她一臉嫌棄。孩子們甚至問她:你的身材出了什麼問題?老公說:你怎麼能把孩子留在樓下給奇怪的夜間保姆?

這部片子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Marlo生養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她和老公的階級導致的。如果她和Drew的收入可以讓她和弟弟同屬中上階級,老公和弟弟就不會互相看不慣,她的產後抑鬱也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療,她也會有時間鍛鍊身體,她也擔負得起夜間保姆,Tully就不會出現。

美國的產假制度中,孕產婦可以有12週也就是3個月不到的無薪產假,沒有爸爸育兒假。同時我們也無法在劇中看出紐約州有很好的育兒支持設施——社區育兒場所,托育機構等。家長只能雇傭價格不菲的專業保姆,這無疑給低收入階層家庭養育孩子造成了很大麻煩。

The Mother is haunted

寫在最後:

Marlo的困境,是在美國獨有的嗎?我看到不管中文還是英文的影評,都用這個詞評價這個影片——真實。我們的媽媽們也在遭遇類似的困境,這就是她們真實的日常生活,她們的產後抑鬱也可能變成精神分裂。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每個母親都需要一個像Tully一樣善解人意又專業的幫手,那誰來做這個幫手呢?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有這樣一句情話:我要嫁給你,給你生孩子(現在聽來真的有太多槽可以吐)。我以為現在大家都不這麼說了,去年我又聽到了另一個廣為流行的版本:我要嫁給你,給你生猴子(????)。不管是孩子還是猴子,都應該是夫妻雙方經過充分協商生育的,並且是夫妻共同的後代不是嗎?TA身上攜帶著父母共同的基因,並且也可以選擇姓媽媽的姓或者爸爸的姓。但是身體上、心理上、精神上和職業上受到的傷害,都是長著子宮的女性一個人來承擔的。如果你沒有準備好獨自承擔所有這些傷害,請你三思。

那些陳舊的重男輕女的觀念都被時代淘汰了嗎?2018年收視率破2的年度大戲《娘道》的主角瑛娘最著名的一句台詞是在她難產時候說的:「我這條賤命算什麼?我一定要給繼宗生出兒子!」這句話真是擲地有聲!你那條是賤命我們不反駁,可我們其他女性的生命可不是你這個賤命可以代表的,都是無價的!

回到《厭世媽咪日記》這部電影講述的生與養的真實困境,我最想要問的一個問題是:生與養的困境,只是我們女人的嗎?

備註:

-導演介紹改編自豆瓣該導演頁面

-影片海報及相關照片/圖片來源於IMDB電影"Tully"條目

-截圖組合來自豆瓣電影《厭世媽咪日記》條目

-「精神負荷」概念請參照微博「JoinFeminism字幕組」微博,可以直接搜索

-關於美國的產假制度,歡迎指正或補充。

-如果有槽要吐,歡迎留言吐出來。

-----------------------------------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我們與平權」,請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也可在微店購買產品支持我們哦!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