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厄夜追緝令》影評:沉浸式體驗獨角戲——

厄夜追緝令影評

沉浸式體驗獨角戲——《厄夜追緝令》

今天聊聊電影《厄夜追緝令》。

片名Den skyldige / The Guilty (2018),別名來電追緝(港) / 厄夜追緝令(台)。

2018年有一部丹麥懸疑電影《厄夜追緝令》大放異彩,成了各大電影節的寵兒,獲得諸多電影節提名。

第31屆歐洲電影獎、第34屆聖丹斯電影節、第47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第66屆美國音效剪輯協會獎、第90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第23屆金衛星獎等均給出了不錯的提名。儘管《厄夜追緝令》最終沒有獲獎,也說明了影片質量實屬上佳。

《厄夜追緝令》全片就一個場景和一位主角,採用類似《活埋》的簡單場景和《狙擊電話亭》的形式,在大熒幕上玩起了極簡主義。

本片是丹麥青年導演古斯塔夫·莫勒 Gustav M?ller自編自導的長篇處女作,讓大熒幕上吹過一陣北歐性冷淡風。

《厄夜追緝令》男主角是一位名叫阿斯格·霍爾姆Asger Holm的報警中心電話接線員。阿斯格的工作任務就是接聽各類報警求助電話,並判斷求助類型,將任務交給屬地警察處理。

這天阿斯格還和往常一樣,不緊不慢地接聽著報警求助電話,眼看著就要下班,夜班接班的同志就要來上班了。這時候,阿斯格接到一通來自伊本女士的電話。

經過簡單對話判斷,阿斯格認定伊本遭人綁架,原本下班的心立刻緊張起來。阿斯格到處聯絡,甚至找到前同事幫忙,力求救出伊本。

《厄夜追緝令》的敘事方式十分老到嫻熟,僅僅通過幾個簡單的鏡頭和幾句簡短的對話,就把阿斯格的人物形象立了起來。

阿斯格並不是一位專職電話接線員,原本他是負責外勤的警察,因為「失手」殺人,被暫停外勤資格,等待法庭對他的過失行為做出定性。停職等待法庭處理期間,他被安排到接線中心幹活。

阿斯格「失手」殺人的事情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極富社會正義感,身為執法者,有時候不能冷靜處理問題,比較容易衝動。

《厄夜追緝令》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鏡頭,阿斯格一直通過電話連線各方,表現報警中心的日常一天。毫不誇張的說,阿斯格一個人撐起了整部影片。

阿斯格用他精湛的演技將觀眾們帶入報警中心,感受在這裡工作的緊張、焦慮,體驗挫敗感和成就感。別看這裡是遠離前線的大後方,可緊張刺激程度絲毫不亞於戰鬥一線。接線員生理層面可能遠離了一線危險,但精神層面的壓力絲毫不少。

接線員們需要運用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從報案人口中的虛虛實實探究可能發生的一切。有的報案人純粹出於惡作劇,有的報案人為了保護個人隱私避免尷尬,有的報案人礙於凶手在場,種種情況不一而足,接線員們需要綜合判斷,評估場景,發出正確指令,才能既保護人民財產安全,又減少警力浪費。

在短短的幾通電話之間,《厄夜追緝令》就設置了不少反轉,展現出優秀劇本的實力。

影片將阿斯格和伊本的經歷交織在一起,敘事交替進行,兩人相互影響。阿斯格一直在努力營救伊本,伊本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阿斯格,最終完成相互救贖。

打著維護正義的名義作惡和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作惡,本質上有多少區別呢?如果程序不合法,那還要法律做什麼。認識到這一點,應該就會明白阿斯格和伊本的相互關係了。

極簡主義發揮到極致的《厄夜追緝令》不僅在畫面上如此,還很無情地剝奪了觀眾們的上帝視角。

以往觀眾們都熟悉了在影片中自帶上帝視角,對發生的一切了然於心。而這次《厄夜追緝令》卻另闢蹊徑,觀眾們的感受自然大不相同。

觀眾們只有跟隨阿斯格的信息才能判斷事件真實情況。這樣一來,影片的懸疑推理味道就濃了不少,在阿斯格做出判斷前,觀眾們可以嘗試著想想真實情況,這讓觀影樂趣增加了很多。

沉浸式體驗獨角戲,

電話兩頭完成救贖。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