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芭蕾少女夢》影評:我想替400萬人給這片打滿分

芭蕾少女夢影評

清晨,陽光照進了這間狹小卻溫馨的屋子。

柔軟纖細的芭蕾少女夢子,慢慢地在床上拉伸著肌肉。

一切都很和諧,除了一雙略顯寬大的腳掌

站在鏡子前面,她拿起冰塊冰敷著耳垂;

凍到麻木後,為自己打下了人生的第一個耳洞。

一個普通青春期芭蕾少女夢的一天。

來到學校,老師對她說——

別人12歲就開始跳舞,你從15歲才開始,本來就已經落後了。再加上你腳的結構跟別人不一樣,還是會有困難,但你可以留下來。

好像沒有那麼普通了。

再接著,她又來到了醫院。

褪下了精緻的裙子和內衣,露出了一副貧瘠的胸膛。

醫生又對她說——

及時行樂,像個真正的芭蕾少女夢一樣,何況你已經是一個芭蕾少女夢了,不是嗎?

三個簡簡單單的生活場景,把芭蕾少女夢從眾生中撈出來,成了非常特殊的個體存在。

她有兩個名字。

在舞蹈房裡翩翩起舞的時候,她是Lara

在過去的一些讓人窒息的日子裡,他是Victor

當你喚她作Lara的時候,她會像小鹿一樣開心地跑開;

當你喚他作「Victor」的時候,過往的那些陰霾好像又流回了他的心裡。

跨性別者

簡單的四個字,卻凝聚著了不起的能量。

從最初的懷疑、掙扎,再到認可,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

而這條路,15歲的Lara已經走完了。

現在,她面對的是足以改變一生命運的手術——變性。

而為了完成這台手術,她必須在生理和心理狀態上都達到最好的狀態。

她在努力著。

不僅為著蛻變成女性的夢想,還為著蛻變成芭蕾舞者的夢想。

你看她在空中劃過的舞步,一道一道,彷彿組成了生命的弧線。

手持鏡頭隨呼吸的節奏起起伏伏,勾勒出Lara獨有的肌肉線條。

血和汗,濡濕了那雙特製的芭蕾舞鞋。

既是努力,又是掩蓋內心深處的那份不安。

確實,她有著一位愛她理解她的爸爸,願意跟她同甘共苦;

確實,她有著一個頂尖的醫療團隊,從各方面監督著她的健康;

確實,她有著一所最好的舞蹈學校,同學老師們對她格外照顧。

可善意,慢慢地也成為羈絆。

被這些愛包圍著,Lara反倒更加不敢暴露自己的脆弱跟不堪。

到底能不能擁有一具女性的軀體?

以及,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嗎?

Lara選擇獨對內心深處的惡魔。

她每天用膠帶裹住隱私部位,只為了看起來跟其他的芭蕾少女夢子一樣。

哪怕是發炎紅腫,鮮血順著膠帶流淌下來。

面對喜歡的男孩,她只說,我不敢。

「我不想用這具身體去擁抱一個人。」

明明是對芭蕾少女夢子的身體充滿了好奇和渴求;

卻又一方面,矛盾地避免著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大家的視線之下。

一群姑娘圍了過來,想要看看Lara竭力掩蓋的那個部分。

如果你不給我們看,怎麼說服自己「你就是和我們一樣呢」?

有多少惡意嗎?

倒也未必。

只不過太急了。

一切,都太急了...

疼痛。

青春的疼痛,被轉換性別的迷茫跟急迫削得更加鋒銳。

迷茫的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急迫的是在沒心裡準備好的情況下快速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有Lara的地方,總伴著那麼幾滴鮮血

不多,但是痛感淋漓。

Lara的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

刺破了,長出厚厚的痂,再癒合,才能足夠堅強,擁抱自己真正的與眾不同。

為了還原這份真實的痛感,導演足足磨了十年——

2008年,他就在報紙上看到了這篇報道;

直到事件原型的那位主人公站了出來,才算心裡有一點譜。

她告訴導演,Lara需要掙扎、鬥爭,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她自己。

即便這樣,導演在選角的時候,依舊是一頭霧水。

選男孩?芭蕾少女夢?還是一個變形芭蕾少女夢?

直到男主演維克托出現,一切都踏實下來。

那雙眼睛的光芒,注定了他就是Lara。

而維克多的表演,絕不局限於俗套的「娘娘腔」、蘭花指。

那份善意、那份閃躲、那份敏感,讓你由衷地想要呵護。

最終,導演憑藉《芭蕾少女夢》拿到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攝影機獎」;

而演員,拿到了一種關注單元的「最佳表演獎」。

豆瓣評分8.2分,一首青春的影像詩。

更可貴的是,它以暖色的基調,聚焦到了這個始終站在邊緣的人群身上。

跨性別者,他們的問題比同性還要複雜得多。

據2012年的調查顯示,整個亞太地區有0.3%的成年人口是跨性別者,總數在900萬950萬之間。

而在我們大陸,渴望轉換性別的人數至少有400萬

在他們之中,61.5%的人存在抑鬱,70.8%的人遭受過校園暴力。

10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曾經嘗試過自殺。

(圖右就是影片原型本人)

再來分享一個故事。

1931年,丹麥風景畫家艾納·莫恩斯·韋格納變性成女人莉莉·艾爾伯

他先後經歷5次手術,因為想要擁有生育能力,移植了另一個女人的子宮而產生排異反應,死在了手術台上。

荷蘭媒體報道了這件事,但很快就被人遺忘。

直到2000年,作家大衛·埃伯肖夫據此事寫了一本小說,反響驚人。

又過了15年,這個故事終於被搬到了大熒幕上。

影片的名字,就叫做《丹麥芭蕾少女夢》

這樣的電影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這樣的電影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希望按下「好看」、轉發的你,如果可以影響到哪怕一個人,不要忘了把下面這張截圖分享給他。

「我不想成為一個榜樣,

我只想成為一個芭蕾少女夢兒。」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