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夏》影評:當我們在聽搖滾樂時,我們在想什麼?

夏影評

辦趴的煩蹭票的,《夏》開頭就是蹭票的,朋克都好團結。

給你看看什麼叫做排排坐看搖滾,不許搖擺,不許比心,讓你感受體內洪荒之力被憋屈的感受,讓你知道厲害不僅僅是搖滾樂,還有台底下紋絲不動用腳趾頭在鞋子裡面打節拍的觀眾,看他們流下汗水,看他們屏住呼吸,然後衝出房間外,悄悄回家聽維克多·崔。

2019年的夏天,一檔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劃破天際,降落在愛奇藝的綠色熒幕框裡,它是新的,或者從來沒有過的,以及帶著一股在局限中無法掌控的疏離感,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沉默中忽然迸發出的一股兇猛力量,這股力量來自一幫中年人,一幫擁有群眾基礎和表演經驗的樂隊,新奇和真摯,節目和流量,矛盾和渲染,作為觀眾和屏幕裡的樂手一起入戲齣戲,看飛短流長,聽獨白吶喊。節目已經播完總決賽,夏就要結束,而樂手和觀眾也將各自回歸各自生活。

今天想說的不是《樂隊的夏天》,而是2018年的俄國搖滾傳記電影《夏》Leto

影片截取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初,記錄下了前蘇聯搖滾巨星維克多·崔Ви?ктор Ро?бертович Цой 的發跡史。

維克多·崔被稱為俄國搖滾教父,黑長髮,韓國移民後裔。維克多15歲因為玩搖滾被學校開除,17歲寫歌開始地下表演,後來在火車上認識了動物公園 Zoopark 搖滾主唱麥克。麥克在搖滾圈非常有威望,他很賞識維克多並且幫助他宣傳和組樂隊,維克多憑藉對社會的批判和富含內涵的歌曲創造了自己風格,彼時正逢政府轉型,國家開放了媒體對搖滾的報道,維克多得到曝光逐漸走紅成為搖滾巨星,他是俄國的搖滾英雄。

除了玩音樂,維克多還是一名鍋爐房工人,他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成為搖滾明星而改變,人們因為這個更喜歡他,他所唱的表達的也是自己真實的生活。這位搖滾巨星在1990年8月15日因為車禍去世,享年28歲。

《夏》電影裡有三個人,維克多、麥克和麥克的妻子娜塔莎,三人互相欣賞,麥克夫妻倆發現了維克多這個寶藏,幫助他迅速成長,而三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僅僅是愛情那麼簡單,至少在電影裡,麥克和娜塔莎都滋養了維克多,相應的,維克多譜寫出了那驚世駭俗的音樂,將搖滾力量帶向了人民和世界。

《夏》有2點,一個是俄國80年代早期的那個社會狀態,另一個就是裡面的音樂。你會看到很多似曾相識,或者同樣讓你啼笑皆非的東西。電影裡面的音樂分兩種,一種是時不時穿插的七八十年代英美搖滾樂,80年代的蘇聯同樣充斥著一大批熱愛披頭士,大衛鮑伊,地下絲絨,TalkingHeads,Joy Divison,T.Rex 的年輕人,這群地下樂隊將那些殿堂級搖滾樂隊奉為偶像,他們交談,吟唱,譜寫自己的歌謠。

另一種音樂就是原創的俄語搖滾樂,那幾首《垃圾場》,《懶惰鬼》,《八年級的女孩》,《一棵樹》簡直就是神作,歌詞寫得很好,非常好的MV。

還有那幾首翻唱的歌曲,從火車那段TalkingHeads 的Psycho Killer 開始,整個感官全部被調動起來。後面這樣的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還有維克多和娜塔莎一起坐電車時候唱的那首 Iggy Pop 的 Passenger,麥克在列寧格勒俱樂部唱起了《搖滾明星》,底下觀眾忠於全嗨了,然後眼鏡小哥舉起提示牌,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夏》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會跟屏幕前的觀眾互動,想讓觀眾像是在現場那樣融入進去。這部電影已經讓人失去理智,什麼劇情人物都不想去想了,只想做一個聽音樂的傻瓜,看維克多和娜塔莎在馬路上邊走邊唱。

電影裡有一幕維克多和樂團成員在創作的時候的談話,我們既不是朋克,也不是搖滾,那我們是什麼?當初中國新褲子樂隊,風格從朋克轉型為新浪潮,開始大量使用合成器,然後又開始加入低八度高八度的唱法。而維克多的 Kino 樂團,奧列格被徵去當兵,沒有鼓手,樂團用合成器提前將鼓點錄好,各自抱著把吉他上台。

當海浪來襲,不跟隨,索性做一條飛躍浪潮的魚,把歌曲做了出來,唱了出來。電影裡維克多說,未來將是新浪潮的世界,感覺世界都要統一了,世界終究是屬於熱愛音樂的那群人。

電影中維克多開始使用合成器之後,傑克很不贊同,覺得這是迪斯科不是搖滾,然後維克多反問,迪斯科真有那麼差嗎?大衛鮑伊也寫過迪斯科。維克多是一個鍋爐工人,在電影當中他還是一個木工,做木頭的物件很厲害,但是他寫歌最好,一個早上就可以寫出一首《八年級女孩》。歷史喜歡記錄這一切,維克多後來成為了搖滾巨星,中國新褲子也成為了一隻具有時代意義的搖滾樂隊。

夏結束了。

(完)

我給你煮碗麵吃

Wechat ID: Lamotta_yajie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