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離經叛愛》影評:選擇自由(影評,Disobedience)

離經叛愛影評

我以我的良人為一棵鳳仙花,

在隱基底葡萄園中。

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

你的眼好像鴿子眼。

我的良人哪,你甚美麗可愛!

我們以青草為床榻,

以香柏樹為房屋的棟樑,

以松樹為椽子。

——《聖經》雅歌 1:15-17

借用經文上的一段歌詞(由猶太人智慧之王所羅門所著)開啟今天的影評環節,讓我們一起進入這部集宗教、愛情、自由於一體的文藝影片。

美國電影《Disobedience》(離經叛愛)

作品類型:劇情

主要演員:Rachel Weisz(飾演Ronit)、Rachel McAdams(飾演Esti)

故事概述:講述兩名猶太教後裔的同性之戀

上映時間:2018年4月27日在美國上映

這兩年,在各大電影節上風光無限的影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高舉「女權」(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獨立);另一類是「同性戀愛」(Gay+Lesbian)。兩者勢均力敵、難分伯仲。不過放眼望去,同類作品紮推出現,真正拿得出手的卻是寥寥無幾(《Love,Simon》,算是其中之翹楚)。大部分影片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其型、而無其實」,純粹的跟風之作。不過放寬心,今日引薦的並非「爛片」,而是「有料」的精品。

書歸正傳,進入影片詳解。(內容有些多,少安毋躁)

主題的隱射

Disobedience(離經叛愛),這個片名包含了多重涵義,值得觀眾認真思考。

a,宗教意義上

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同一信仰——猶太教。與基督教、天主教一樣,猶太教徒同樣信靠獨一真神耶和華,但是他們的教義更嚴苛、保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看《摩西十誡》)。在神信仰的宗教中,同性戀是不被接受的(這與思想開放或是保守無關),並且被視為了一種罪(罪的工價乃是死)。劇中,Ronit與Esti同時違背了教義,沉溺於「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不能自拔,難以自控。

b,婚姻意義上

已婚的Esti違背了婚姻的誓約,愛上了同性戀人Ronit。這個行為不僅傷害了自己的愛人Dovid,也讓她自身遭到了旁人的非議。

c,情感意義上

①Esti違背了自己的真實感情,嫁給了Dovid。這不是嫁給愛情,而是嫁給「約束」。

②Ronit違背了友情的誓言,陷入了愛河,與Esti同榻而眠。

故事思考點

影片中的不少場景,令人動容,讓人難忘,這些情節中隱藏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

a,插曲(The cure——love song)

仔細看片的朋友,絕對不會錯過這首歌,導演將這首曲目放在影片中意義非凡。此話怎講?

首先,這首歌選自於The cure樂隊,中文直譯就是「治癒樂隊」,這部片子的主基調之一就是「治癒」(父女之間、戀人之間、夫妻之間)

其次,此曲名《love song》,即:愛之歌。看罷全片,這份「愛」(Dovid對於Esti的愛戀,Esti對於未出世孩子的關愛,Ronit對於「自由」的愛慕),你們是不是體會到了?

b,紋身(暗指「掙脫約束」)

影片開場時,有一個場景——Ronit在幫紋身大爺拍照,調侃說「身上紋了耶穌基督」。這個畫面很有意思。怎樣理解?

耶穌是基督教的象徵,「紋了耶穌基督」那就暗指大爺是有信仰的,可是,根據教義,紋身是不允許的,這個矛盾對立面的出現拓寬了故事的關注點(不單單是同性戀這麼簡單)。

c,金句(聖經話語)

由於本作與猶太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舊約》中相關經句出現頻率不低。如:摩西的戒律、所羅門的智慧語言、亞伯拉罕的誓約...這些文字、語言的出現,不是「宣教」,而是突出對立點,即:教義與自由之間的博弈。

d,心之所在

影片中,Ronit不止一次向親戚、朋友提及自己對於父親的愛,這是親情,血溶於水。可是她父親直到最後似乎都沒有原諒她的意思,在下確信Rav是愛著Ronit,但他是拉比(在猶太人有著特殊地位、特別學識的人才能稱之為「拉比」,也可以稱之為「先生」、「老師」),怎能容忍女兒的同性傾向?身為教會的領袖,不能妥協,只能與女兒劃清界限。

e,自由的氣息

影片最後出現了三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轉折。

①Dovid接受了「Esti與Ronit同性相愛」的事實

②Esti選擇了留下,與Dovid一起撫養未來的孩子

③Ronit選擇了離開,回到紐約繼續自己的生活

三個片段,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傳遞著同一個信息,那就是「讓人們可以自由的選擇,讓人們可以獲得選擇自由」。

劣質的剪輯

優質的畫面感、壓抑的情緒傳遞、完美的人物塑造、極具深度的內涵,這部作品在許多方面都做得很不錯,唯有一點,那就是「後期的剪輯」令人大失所望。許多場景的切換,很生硬、很業餘(過度跳躍,劇情接不上),少數幾處,就像在放幻燈片,分分鐘出戲,如此蹩腳的剪輯水準讓作品的可看度下降了不少,很可惜。

瘋狂的演繹

雙核,強勁動力,但續航能力一般

從表面上看,劇中兩個Rachel互彪演技,但這僅限於各玩各得的時期,一旦進入對手戲模式,就成了「尬聊」(演得過於戲劇化、不自然),默契值迅速減弱。尤其是處理某些親密動作的時候,這個演技就崩了,此時,除了香豔的裸體,還有什麼值得留戀呢?所以,平心而論,這兩名演員只適合單幹,走在一起,絕非上上之策。

極具張力的鏡頭語言

嚴肅+莊重、輕佻+迷離

魅力十足的鏡頭語言,為作品增色不少。導演運用兩種不同格調畫面相互切換的手法,加深了影片對於觀眾的吸引力。舉個例子,涉及到宗教方面,畫面(長鏡頭)呈現出肅穆之感,觀眾立刻肅然起敬進入兩情相悅橋段,畫面(特寫)纏綿誘人,觀眾隨即垂涎欲滴。這就是鏡頭語言賦予劇情的特殊加成,值得褒獎。

觀影之重點

宗教?自由、宗教?愛情、愛情?自由

不少人認為宗教限制了人的自由、局限了人的行為模式,恕我直言,此言差矣。因為正確的信仰能夠給人以「真自由」,正如《約翰福音》8:31所著: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由此可見,宗教的本意不是「施加禁錮」,而是「給予自由」,當然這個「自由」不是讓人忘乎所以、隨心所欲,而是在真理的引導下,享受身心靈自由。

聊了「宗教與自由」之後,再來談一談「宗教與愛情」。兩情相悅、比翼雙飛,男女之間的愛情,莫過於此。就宗教本身而言,男女結合本是天作之合,理應受到祝福。至於同性愛情/婚姻,三大宗教是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因為這是「罪」,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的放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納同性戀,甚至在某些國家、地區,同性婚姻已經合法化,儘管如此,同性戀仍然被宗教人士所唾棄。(這個話題不拓展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最後,看一看「愛情與自由」。談到這一點,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響徹心頭「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高於愛情與生命,這個觀點在今日看來似乎略有偏頗,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失了生命何談自由?對於這點「歧義」,無需過多追究,我們只關注「愛情」、「自由」,兩者的關聯與取捨。從古至今,「自由」永遠高於「愛情」,這個不容置疑,雖然人們常說「嫁給愛情」,但設想一下,如果這個「愛情」限制了男女雙方的自由,那麼這個「愛情」從何談起?記住:愛一個人,就要給他/她充分的自由。失去「自由」的愛情沒有任何的價值,更不可能長久保鮮。

終於寫完,可以補一覺了。

編劇★★★★☆(故事的邏輯性、思想性、層次感都不錯,尤其是將宗教、同性愛情、自由結合在一起,不落俗套)

導演★★★★☆(自編自導成了主打流行元素,玩好了,讚譽加成;演砸了,一地雞毛)

演員★★★☆☆(各自為戰的時候,絕對五星;合在一起,出演對手戲,那就差了不少)

劇情★★★☆☆(故事堪稱完美,但是剪輯昏招頻出,好端端的劇情被切割地散亂無序)

視效★★★★☆(色調的處理、鏡頭的運用,上乘,壓抑情緒的傳遞有些過)

音效★★★★☆(點到即止,恰到好處)

推薦度★★★★☆(思想性極高的作品,值得推薦給每一位電影愛好者)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