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影評:該怎樣打開這扇困住家庭的窗戶呢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影評有關許多家庭無力支付房租的新聞播報
陰冷多雨潮濕的天氣
印在車窗玻璃上的水汽
一個接一個給旅館的電話
一開始就在一片焦躁的情緒中,女主帶著四個孩子的「巨大」家庭開始了他們尋房之旅
幾經波折找到的旅館勉強能容下六個人
來來往往嘈雜的家庭,食物的氣味,不能打開的窗戶,像無數個這樣的家庭命運一樣,被死死封住
然而即使這樣女主一家似乎也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
在走廊玩耍的兒子遭到了其他房間媽媽的「嫌棄」,認為他們的噪音會導致投訴,讓所有住戶一起面臨被趕出的風險

丈夫的弟弟一家幫羅茜家暫存了許多一時無法安置的物品,但他們也無力再繼續給予更多的耐心了



甚至租房子的中介,也在丈夫表示自己是一家六口入住後,搖搖頭拒絕了丈夫,而這明明是一棟寬敞的別墅

社會救助中心最後也拒絕了他們,建議他們去警察局找幫助
大女兒討厭旅館,逃到同學家裡,二女兒因為沒有被及時換洗的衣服,被同學笑話味道難聞,兒子回到舊宅因為不願離開蹦床,與羅茜一個勁的互相拉扯
丈夫一直勤勤懇懇工作,大女兒失蹤後他也第一時間趕到了家人身邊
羅茜是個堅強的母親,她還一直努力維持著自己和全家的尊嚴
小女兒一直不肯放開手裡的一個兔子玩具,而羅茜則一直不肯放棄手裡對家庭的信念
她對丈夫的弟弟表示自己並非無家可歸
對昔日的鄰居撒謊說自己已經找到新的住處,只是順便回來看看忘拿的東西
甚至是一直堅定地拒絕把孩子留在自己的母親那或是把孩子們分開借宿
她不願讓家庭有任何形式的分離,但是自己卻在情況越來越糟後,逐步情緒崩潰

每個人都有很正當的理由拒絕他們,最後在訂不到的旅館,租不到的房,進不去的母親的大門,等不到的救助中心,打烊的餐廳下,他們繼續在夜色中等待和煎熬著

曾經看過一個韓國電影,是一個女孩為了繼續維持熱愛的香菸和威士忌退掉了租金狂漲的房子
開始了到處借宿的流浪生活,當別人說她在流浪時,她說不,我是在旅行
一個人的流浪可以當作旅行,可以有自己的自由浪漫


可是如果是兩個人,三個人,乃至一大家子人,就大概率是狼狽不堪了
看到電影裡別人的態度也許會覺得不對
可是反思一下自己,在外面租房子,看到附近拖家帶口的,難道不會閃過一絲對孩子哭鬧的擔憂和反感
每個人都有維護自己的利益的本能
每個問題也都有暫時無法解決的原因
可是找不到出路的羅茜們,陷入困境的家庭們,卻似乎永遠地困在了那扇上了鎖,打不開的窗戶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