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愛x死x機器人》:BLUE+十八集感受

影評

2019年3月24日

Zima Blue

還沒看完《愛死機》,但已經迫不及待要寫下對於其中一集的強烈的喜愛了。

要說的這一集,叫《齊馬的作品》,帶有西方哲學意味的啟發,也有東方古代中裡詩意。

藍色,是齊馬作品裡的靈魂。Zima blue,David Hockney blue,Majorelle blue,同性愛情片裡的blue……各種意義的藍色,就像是生命的母題,悲傷又雀躍,孤單又奔放。在看了兩遍《齊馬的作品》之後,看了一遍關於這個作品的原創故事,動畫化的作品跟原創文字作品有所不同,文字作品中對於女記者的啟發與寄望在動畫作品中轉嫁給了每一個觀眾。動畫裡的女記者更像是旁白,而原創故事裡的女記者更像是我們。我們都像是作者希望用這個故事傾訴的那個對象。

David Hockney-Pool with Two Figures,1972

David Hockney-Swimming Pool, 1965

齊馬的作品在我看來是真的藝術品,不是為了動畫製作而掛了名號的東西,即使放到現實之中,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這一點是我深深受觸動的地方。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故事對這一藝術品的意義表達,足以引發每一個人對自身的深切思考。它把最經典的哲學問題以超現實的故事場景呈現了出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對於這個問題,見聞越多,思考越多,感受越多,答案卻越不篤定。

在我身處的這個社會裡,大家都獵奇,渴望新鮮感,追求變化,厭倦一成不變,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橫行。廣義來說,這是現代人探索自我生命的重要手段。當然,毋庸置疑,文學、音樂、藝術各個門類也是經典的探索方式,但無一不是大部分以「新奇」作為線索,來對抗這個「無聊」的世界。然而,《齊馬的作品》裡的藝術家齊馬嘗試用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講述了他在幾千年的經歷裡所認識的真實人生——探索無盡頭,所以的探索都在於找回自己。

原創小說中提到「易錯性指引事實」,真是個有趣的論斷,這也許就是人之所以為人最動人的地方吧。我們作為人,會糾結,會徘徊,會掙扎,更會猶豫,在一切不確定性之中,腦中會有無數多的想法湧入,我們可能依靠經驗,可能依靠直覺,去做出現下的判斷,未來可能後悔,也可能更確定。經過不斷的選擇和修正之後,就像是拿著刀子將自己剖開,看清楚內裡的自己是什麼,之後我們會更清楚地認識自己,過程或許很痛苦,但我相信,嘗試大概率總是好的。

在一切的對於過去、現在與外來的思考與探索之後,其實作為人類並不會變得所謂「看透世事」的冷漠,反而是會用一種新的,更豁達的態度去看待身邊的一切,這個時候,世界也許就變得不一樣了,選擇也會更加從容了。也許做出選擇背後的原因難以言表,但我們自己會知道,這是一種自洽,與被附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無關。

但,大部分人選擇逃避掉找尋自我的痛苦,生活在雞湯文裡常說到的「舒適圈「裡。

2019年3月31日

很精彩的一個系列,充滿了想象力。愛、死亡,似乎都和機器人沒什麼關係,那是屬於人的,但世事又難以如此篤定。既然一切都不確定,那就大膽去想吧。

關於每一集的記錄,寫給自己。(順序為觀看的亂序)

第一集:變形者。「第一」印象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可想而知,並沒有讓我失望。愛、死亡、機器人這三個詞都體現在這一集裡面了。非常具有電影感與硬漢感,有溫情,有勇敢,有超級英雄電影的影子,十多分鐘裡卻已經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了。我們要學會尊重身邊的一切,並且常常反思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卻不一定是真的,文字與語言是這個世界上不牢靠的東西,言之無盡,不盡其意。

第二集:桑尼的優勢。女性力量、女權主義是當今社會一個越發重要的討論題。不可否認,女性力量是強大的,但又不僅僅只用「女性」這個定語去確定這種力量,因為這一集裡展現的其實我更認為是人的內在的力量,一種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殘酷而強大的內核。桑尼跟最近看的《阿麗塔》有相似的感覺,作為一個女性,有欣賞的東西和人,而我們要做的,不是依附於它,而是擁有它、成為它,現實的血腥讓人強大,自我的強大很重要。

第三集:當酸奶統治世界。看完之後,我審視周邊的日常物件,在不起眼的時間裡,它們說不定都有了自己的一套邏輯,有了自己種群建構的世界,人類,說到底也不過是大千世界的種群中的一個罷了,卻不知為何,在不自覺中有了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第四集:裂縫之外。真真假假,何必完全清楚呢?人生而已,能歡愉至死,誰管是否幻夢。最後真相裡的那隻異形,想起了抱臉蟲。

第五集:吸魂者。不要小覷民間智慧和神話傳說。美式恐怖片既視感。

第六集:古魚復甦。目前最喜歡的一集。想起了《碧海藍天》,很多時候我們活著都不知道在追求什麼,但一旦遇到了那個東西,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也許就會告訴我們「就是它」。這種感覺就像吸毒,沒有嘗試過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其中的快感,而嘗試過的人卻是欲罷不能,旁觀者未必清,而當局者必然甘願。最終,會為之而獻身,何嘗不是一種不錯的生命句點?

第七集:齊馬的作品。最好的一集,已有詳述。

第八集:盲點。動漫人物和場景的設置,有點賽博格版本的《玩命關頭》。在未來,身體可死,但腦子不死,真是不錯的未來可期。還要一點,備份,真的很重要。

第九集:秘密戰爭。很值得細細解剖學習的短片。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故事講得很清楚,而且還講得跌宕起伏,很精彩。戰爭時代裡,有著許多祕而不宣的事件,這是許多創作的源泉,政治決斷是人的決斷,也是最無情又最不見血的血腥。

第十集:冰河時代。微觀世界的想象,跟之前對於未來、對於歷史的擴展不一樣,給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想起《楚門的世界》,看與被看,是一個建築的思考點,也是人對自我和世界關係的想象點。

第十一集:幸運13。世界裡的一切皆有情。有點東方佛學的意味。人與物之間,冥冥之中建立了某種聯繫,二者之間的互動會產生某種維度上的化學反應,像護身符一樣,就是不可言明的聯繫。愛情,又何嘗不能發生在人與物之間呢?

第十二集:不一樣的歷史。很有意思的一個互動想象方式,感覺可以擴展做一個遊戲。給了每個人一個做上帝、橫跨無數平行宇宙和體驗蝴蝶效應的機會,但架空的世界有多大,取決於人類的想象力。

第十三集:三個機器人。喵星人的勝利。

第十四集:機動裝甲。生活如此艱辛,卻還不放棄,也許就是為了在生存之中還存有的生活的那個意味而活著了,為了在抗爭之後,體驗喝著啤酒看黎明的歡愉。想起王小波談《老人與海》,抗爭永遠不會失敗,只是成功暫時還未到來。最後遠鏡頭,發現其實那個星球並不是地球,也許人類才是入侵者,就像《流浪地球》一樣,人類最後轉移到了其他星球。所以,作為入侵或被入侵,誰又能做出那個準確的價值判斷呢?

第十五集:幫手。宇宙,孤獨又迷人,人會愛上它,同時又懼怕它,像《太空救援》中主角對它的迷戀一樣。宇宙跟大海相似,人類沉迷它們帶來的感覺,卻又不得不面對現實,回歸現實,因為沒有把握承擔這種沉迷帶來的毀滅性後果。跟《古魚復甦》一起來,二者就像是選擇題的選項的平行解讀呈現。在孤獨裡,沒有人是幫手,除了自己。那些無法言盡的痛苦,就不說了吧,畢竟快樂或許還能分享,而悲傷卻永不可能。

第十六集:垃圾場。跟《幸運13》一樣,儘管是科學主義者,但還是要去相信不可言明的力量。萬物皆有靈。

第十七集:證人。畫面風格太棒了。在一整個系列裡獨樹一幟。現實場景與手繪畫風交錯相容,時而密不可分,時而跳脫出格。動畫映像與漫畫表達同時出現,荒誕活潑,十分有趣。豐富的元素結合在這集裡,像個大雜燴,但又不凌亂,可以看出是經過很多考量的元素選取與融合。一種新的呈現表達方式。

故事內容也富有哲理性。發生地選擇在香港,跟香港電影裡那些充滿反轉的情節契合在了一起。

表達思想→劇本(故事)寫成→背景選擇→畫面的表達形式→鏡頭,剪輯……每一步都可以反向箭頭,甚至亂序。

每一步都在深化所想要表達的東西,背景選擇很妙,畫面表達很大膽創新。

誰是兇手?誰又是證人?角色的互換,我們需要常常審視自己,在跟自己的一定距離之外。

第十八集:祝有好收穫。科學與神話,在這一集裡像在競賽,前後互爭,聽起來互為悖論,但又相互消解,不知不覺之間相互促進。人們用科學實現神話,又用神話的夢去啟發科學,希望我們都能在這兩者之中找到自我的平衡與實現。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