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咬過一口的蘋果才是蘋果——人的靈魂究竟是理性還是感官

靈魂急轉彎影評

沒想到有朝一日,如果對西方哲學沒有大致的了解,就要看不懂皮克斯的動畫片了。

對理性和個體體驗的討論貫穿了整個認識論歷史,即使沒有接觸過哲學的人,都聽過那個著名的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靈魂三問涉及到人對於自身的認識,自身在世界中的定位的認識,對世界的認識。這是一個人存在的基礎。在認識論上,影響我們最深的大概是笛卡爾的二元論。

這種二元論假設存在兩種主要的東西:精神的和物理的。也就是「心靈」和「外在」,Soul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是《靈魂急轉彎》大概也取自這裡。我們更熟悉唯物主義的另一種表述是「主觀」與「客觀」。笛卡爾的二元學說把世界和「我」的意識分離開來,質疑與思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人可以僅僅通過自己的心靈思考去認識外在的世界。

當笛卡爾把心靈的思考提升到了這樣一種高度,心靈就和身體割離開了。心靈高於身體,身體是物理的,而心靈是精神的。在這種意義上,可以擺脫身體而存在的心靈,在西方語義中被理解為「靈魂」。

《靈魂急轉彎》的基礎設定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理論:在地球存在很多人類,他們的靈魂可以與身體分離。當人們死去或者沉浸於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時,靈魂就會脫離身體來到另一個空間中。為了讓唯物主義者更好接受一點,這個異空間的解釋還被推給了「粒子」。(果然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西方神秘主義的基礎)

在東方的傳統裡這大概不需要太多解釋就可以融會貫通,佛教和薩滿教天然就相信人有靈魂,靈魂可以附著在不同的動物、植物上,可以轉世。事實上,在許多非西方文明中,都有「萬物有靈」的觀念,他們的「靈魂」概念和西方語境的「靈魂」又不盡相同。

回到《靈魂急轉彎》,在異空間中的靈魂有排隊等著滅亡的逝者靈魂,也有等待「投胎」(這個漢語詞彙真是解釋得明明白白)的新靈魂。還有「忘我之境」裡那些「出神」的靈魂。它們沒有肉體,只有思考、性格和意識。這非常的身心二元,唯一的問題是,為什麼靈魂還具有身體的聽覺和視覺?這可能與西方傳統思維對視覺的強調有關,我們的夢境也常常是只有視覺與聽覺的「視頻」,泰勒說原始人由做夢推導出了靈魂可以離開身體,那麼我們關於靈魂的基礎預設,可能也和夢境相同。

《靈魂急轉彎》前半部分基本沿著笛卡爾的路子在走,這也是現代科學沿襲的一條路徑。當靈魂和肉身分離,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更大的糊塗帳了:那感覺、經驗這樣的東西,到底是歸撒旦還是上帝?靈魂還是身體?理性究竟是一個什麼東西,它包括人的經驗和知覺嗎?情緒、情感這些又是啥?曾有某哲學家把人的行動分出來三段(別問我是誰,問就是不記得了):初級階段是本能、感覺和情緒(感性)驅動的,第二個階段是理性驅動的,第三個階段就昇華成偉大夢想(宗教?)了。按這個提法,理性是某種更高級的東西,思考、道德、知識什麼的(參考某國的理性主義傳統)。

可是我們真的能夠離開我們的感官經驗去認識世界嗎?

《靈魂急轉彎》的後半段給出了答案。在異空間中有一個地球生活體驗館,但這個體驗館中的所有事物都只能提供聽覺和視覺的刺激,去除了其他多餘的感官,這裡更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館。就像現代媒體中被「淨化」的選題材料一樣,直指目標,不拖泥帶水。

22不願意投胎,也是被這樣的概念留下了刻板印象:地球擁擠、吵鬧,麻煩的事情非常多。但從概念去認識世界,肯定不是準確的。我們身處其中的知覺,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判斷。

同樣的一盤菜擺在你面前,飢腸轆轆的時候看和剛生完病喪失食慾的時候看感覺當然不同。你坐在溫暖的室內從電視中看到的絕美的高原冰川,和你來到實地瑟瑟發抖時看到的冰川,肯定感覺不是同一個。

電影後半段一個大拐彎,踏上了西哲的另一條路徑:現象學。22在抽象的概念學習中無法獲得對生活的熱情與行動的激情驅動力,偉人們的夢想、道德教育不行,案例式的體驗館也不行,他非常理性——知道很多,但感覺不到。但當他擁有了身體,真切感受到了地球的生活後,他發生了改變。也許並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客觀世界,人對世界的感悟和認識永遠只能借助身體,這是可滲透的身體,具身化的認識。他永遠只能從自己出發,從自己的存在出發,去感知自己與世界的關聯。

人的靈魂究竟是理性的還是感官的?《靈魂急轉彎》最終選擇了後者。沒有對感官經驗的真實體悟,也就不可能成為完整的靈魂。這或許才是人最真實的存在。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