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中產的安慰劑,窮人的精神鴉片

靈魂急轉彎影評

這片就是一個好萊塢給窮人們餵的精神鴉片,超大號毒雞湯1 麥高芬(Macguffin)

先講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電影概念:麥高芬(Macguffin) 指某個推動戲劇發展的契機、情節,或角色們拼命追逐的可能不存在的東西。 比如:《奪寶奇兵》裡經常提到的神器「約櫃」,大家都追它,但它僅僅在推動劇情。 《臥虎藏龍》裡的「青冥劍」,也是這東西,大家都追,但好像P用沒有。 這個麥高芬,最善於應用的是金庸,你看金庸小說裡經常會拿來用,比如:辟邪劍法、九陰真經、屠龍刀、四十二章經。這些都是金庸小說裡的」麥高芬「,開始特吸引人,啥武俠高手都追,但追到了,好像用處也不大,還有副作用。 而在《靈魂急轉彎》裡就有這麼一個麥高芬,看過的人都能猜到吧。 就是: Spark(火花) 你身處那個」生之來處「,非得跟《七龍珠》一樣,集滿七個貼,才可以跳下去到地球投胎。 而其中最要命的貼,就是」Spark「。內個22,就是死也點不亮這個Spark,於是就怎麼也不能投胎。

如果你看電影的敘事,它們會把Spark,設計成」夢想「、」熱情「或」天賦「一類的玩意,你一旦覺察到了自己的這些東西,它就亮,然後您就投胎地球。 在」生之來處「還有很多幫助你點亮Spark的體驗環境,既有導師的循循善誘,還有各種類似」比如世界「的體驗場景,就差來個人格測評、天賦優勢了。反正就是各種刺激,目的就是趕緊把這東西點亮。但是22就是點不亮。 而是什麼東西把22的"Spark"點亮了呢?就是那一片披薩,以及從天空中飄落的那半片樹葉。

看到這裡,我大腦裡一下子蹦出三個字: 」小確幸「

咱們大的夢想,大的熱情,天賦找不著,那咱們不還有」小確幸「嗎?這也可以點亮啊。 這個套路,好萊塢迪士尼搞得高大上,但其實就是咱們中華大地幾千年文人玩剩下的。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講了這樣一段話:

所有的中國人在成功時都是儒家,失敗時則是道家。我們中的儒家建設、奮鬥,道家旁觀、微笑。一個中國人在位時說道論德,閒居時賦詩作詞,並往往是頗為代表道家思想的詩詞。

在《靈魂急轉彎》中,這個Spark就是這麼個東西,成功時,Spark是儒家,是理想,是偉大復興,是天賦,是熱情;失敗時,Spark搖身一變成了道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反正這東西任人打扮,怎麼能點亮怎麼來。

總之,22算是送到地球投胎了。

我就祈禱,如果22投胎到一土豪家庭,哪怕一中產,他這個Spark還算是能自我安慰的心靈安慰劑,它但凡投胎到一窮人家,這不就是一劑精神鴉片嗎?

確實,在疫情氾濫的美利堅,這劑精神鴉片投放到廣大窮苦的紅脖子和黑命貴上,也算露出了點道貌岸然。

但是,在咱們中國,在面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我們不需要這劑精神鴉片。

我講講這個電影敘事邏輯的幾個小bug。

2 固定論和養成論

電影裡設計的這個情節,其背後是這樣的命題:

一個人想出生,就必須得集滿七個貼,必須得有Spark才行。

無論我們把Spark看做什麼:夢想、興趣、熱情、天賦

反正你得先有一個,然後才能投胎。

這不就是妥妥的」固定論「觀點嗎?

我必須先找到自己的興趣,我才能乾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必須先找到自己的天賦,我才能做更有成就的工作;

我必須先找到自己的理想,我才能做自己熱愛的工作;

我必須先找到最匹配的那個人,才能跟他結婚;

這都是固定論的思維,前提就是咱內心有那麼一個固定的興趣、天賦、能力、理想,咱只有找到它,發現它,咱的人生就開了掛。

在電影裡就是變成了」Spark「,假如投胎就是人生開掛,那Spark就得先找到。

但是,如果你了解這幾年的積極心理學,你就會知道,與之相對的是另一類觀點」養成論「。

就是你沒必要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去找這個固定的玩意,你需要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興趣、天賦、理想,這一切都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而且,它們還隨著你的成長而變化,接納這種改變才好。

而更為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執有」養成論「比執有」固定論「能生活的更自在,無論是走儒家的奮鬥路線,還是道家的悅納路線,都更自在。

所以,在我看電影這個情節:就是大家都從大黑洞往地球跳時,我心裡就質疑:

憑什麼非要搞得跟收集小浣熊方便麵 一樣集滿才能跳,咱能不能先跳,投胎以後再慢慢培養,養成一個Spark。

不香嗎?

3 夢想好無聊

如果你看多了迪士尼的動畫片,你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凡是涉及夢想的,都是那種特別藝術的,不靠譜的那種。

之前那個《尋夢環遊記》跟這個《靈魂急轉彎》都是把音樂當夢想,還有把環球旅行當夢想的《飛屋環遊記》,誒!好有意思,好像這幾個編劇都是一撥人。

我就問問各位:

你們誰能把這種夢想當工作,當飯吃? ……

多數人的工作不就是做個工程師,做個程序員,做個產品經理,做個經理啥的嗎?

那些真的能把藝術類夢想實現的人,多數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比如:姚安娜

我就特別不明白,咱們拍個電影講夢想沒問題,但能不能換個接地氣的夢想。

比如:

夢想打造出一顆中國的芯片!

夢想把幾千里沙漠變成綠洲!

夢想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

夢想研究出一顆能畝產更高的種子!

我前兩天剛陪孩子看了那個鄧超演的《銀河補習班》,儘管內個電影的細節設計的很垮,但人家那個夢想就接地氣多了:做個飛行員。

但是好萊塢、迪士尼偏不,他們就非得把夢想設計成那種涉及精神的音樂啊、旅行啊、畫家啊、運動啊、演員啊之類的。

我惡意揣度一下,這就是一種」奶頭樂「。想當個藝術家,得花錢花錢花錢,但是老百姓不可能花這些錢,但您可以有這個愛好啊,於是您就可以花錢去享受他們的服務,不就好了?

有這麼個段子:

一代學理工,攢錢給二代;

二代學醫法,攢錢給三代;

三代學金融,攢錢給四代;

四代學藝術,然後變同志,

無論是家族,還是國家,好像都大致是這麼發展的。

國家一定是先發展製造業,然後開始上金融,然後藝術文化開始爆發搞文化滲透。

他能追求詩和遠方,是因為那些追求苟且的人為他負重前行。

4 看開和認命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最新有個演講,特別站著說話不腰疼。 她說現在孩子學習搞」軍備競賽「,特別焦慮,最後都成了」空心人「。她在家長群說,不如讓孩子開個奶茶店。結果群裡其他媽媽也都想開奶茶店,她又說,那開煎餅店算了。

「人生的目的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從競爭中勝出,要做1,不要做10001」 開煎餅店沒必要上清華附小、清華附中,都沒必要上大學,劉教授能把自己娃娃上清華附小那個位子空出來給那些想考個好大學的打工人子弟嗎? 」何不食肉糜?「 這部《靈魂急轉彎》給各位大眾提供的信息也是如此: 吃到一片披薩不幸福嗎?看到落葉不幸福嗎?別為了」目標「把自己搞成「空心人」。 儲殷在微博上說: 他們勸你看開,不是讓你看開,而是讓你認命。 我記得以前五道口有家棗糕店賣的棗糕特別好吃,屬於網紅店,因此老排長隊,還經常買不著。 想象一下這麼一個場景:100個人排隊買10斤棗糕。排在中間的那些人,顯然是有希望、沒把握的人,他們的狀態一定是焦慮不安,保持沉默。 而能說話的人往往是排在前邊一定能買著的和最後絕無可能的,他們會齊刷刷表達對這塊棗糕的」不屑「:「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棗糕,你要找到自己愛吃的東西。」 這話多像劉瑜教授說的: 「人生的目的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又多像《靈魂急轉彎》所展示的:你的Spark是個「小確幸」就足夠了。 但你明白這兩撥人的動機嗎?排前邊的人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以防中間的人們拼命「內捲」,衝上來哄搶;而排後邊的人是一種心理補償,「吃不到葡萄是因為葡萄是酸的」。 你想想看,世界的遊戲規則是不是也是這樣?排前邊的美國人看中國人也要搞芯片,而且快排上來了,他們就說: 「你們中國人不需要自己研發芯片,你們做組裝最適合。」 「從競爭中勝出,你們為啥要學我們做10001的芯片呢,我看你們把加工組裝做成1就好啊」 看著沒?這就是道德的偽善:給別人打入精神鴉片,以便自己獨占利益。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是有錢人,你有壓力,你焦慮,那你看這部電影,聽聽劉瑜「看開」一些挺好,但沒必要讓諸多默默排隊的打工人接受那個「Spark」認命。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5 這片誰適合看

鴉片也是藥,在一個人特別疼痛時能止痛。 精神鴉片自然也是藥,當一個人特別抑鬱,特別焦慮時,用上一針精神鴉片,告訴他,其實能看到藍藍的天,能吃到香香的披薩,能感受到落葉的飄落,就是Spark,就是人生的意義,這確實能緩解焦慮,治療抑鬱。 如果一個人壓力巨大,工作715,職場PUA,為了讓內心好一點,可以去電影院打一針,流點淚,經歷一遍「靈魂急轉彎」。就如同林語堂所說,失敗了,做個道家。 但是,電影有散場,鴉片有藥效。藥效一過,還得理性面對現實。用道家緩解完了壓力,還得回到儒家入世: 從來也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