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生而為人 我很欣慰

靈魂急轉彎影評

《靈魂急轉彎》在聖誕節悄咪咪地上映了,排片量和宣發少得可憐。作為開畫9.2分、爛番茄新鮮度百分百、一星二星率0.0%的電影,卻在上映首日僅有不到3%排片量,可笑又可悲。

該片英文原版名叫《Soul》,中譯名發揮出了一貫的水平。 U1S1,大陸譯名其實還ok啦。畢竟,香港譯名叫《靈魂奇遇記》,台灣譯名叫《靈魂急轉彎》

爵士樂 × 心理學

Gardner是一個很普通的中學音樂老師,而他真正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爵士樂鋼琴師。當他終於得到人生第一份專業音樂人的工作時,卻得意忘形地掉進下水道「死」了,並在一個黑洞中醒來,成為了一個靈(鬼)魂。後來他遇上了一個叫22的靈魂,22極度憎恨地球、憎惡人類,一直未去附體。Gardner和22陰差陽錯地一同探討起了「擁有靈魂」的真正含義

這部片子非常脫俗,兩位主角完全沒有談戀愛!甚至談不上擁有了友誼。沒有講什麼有色人種、女權主義、拯救世界之類的政治正確話題,22甚至連性別都沒有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電影關注點更在於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平凡的「人」,不固定說是男人,還是女人,還是跨性別者,講的完完全全是一個人完整認識自我、認識生命、認識世界的心路歷程,和任何關係都無關。

影片裡的爵士樂太讚了,非常美妙,旋律富有想象力。Gardner在不同階段的演奏中,傳達出了「你要爵士起來」的概念——即使一時半會彈錯了音符,你隨時可以配上新的繼續,在不變與變化中不斷調整,享受爵士,享受沒有規則束縛的隨性樂章。

另外,影片對心理學中的性格形成話題也很有見解。在兒童心理學界,一直有「白板論」與「先天論」之爭。前者認為,所有嬰兒生下來都是沒有具體性格的,好像白板一樣,嬰兒的性格形成取決於後天環境。後者認為,每個孩子在出生前就被設定好了性格。《靈魂急轉彎》就顯然傾向於後者,認為嬰兒天生自帶某些性格特質,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敏感、神經質,更容易哭泣和不合作等等。

還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裡面還直接出現了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榮格。他一說話,我就想哈哈大笑。

迪士尼 × 皮克斯

三年前,譯為《尋夢環遊記》的《Coco》上映,把生與死的大命題講出了一朵花,奇幻又真摯。雖然故事背景設為墨西哥亡靈節,卻適合中外男女老幼所有人看,故事在價值和情感的傳達上做得非常優秀。

三年後,《靈魂急轉彎》繼續探討生死,具象化了「生之來處 (the Great Before)」和「生之彼岸 (The Great Beyond)」,以及中間的「U學院」和其他玄幻場景,完成度非常高。

電影結束時,跟我同場觀影的人們大半都沒有起身,久久沉浸在故事中。

迪士尼用這部片子再次證明,自己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會講故事的動畫老大。皮克斯用這部片子再次證明,自己仍然是超成熟超能打的電影工業集大成者。有錢有技術有眼光有心思,強強聯手,出品不可能不優質。

影片的畫面、配樂、講故事的方式,能引起觀眾們的極度舒適。人物形象非常立體豐滿,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真實可感,各種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能讓人投入在故事的起伏中。

交101分鐘給它,相當於進行了一次心靈馬殺雞,治癒得很。

現實 × 夢想

生而為人,我很欣慰。

Gardner是那種「明明那麼平凡卻又那麼自信」的、有點好高騖遠的、容易得意忘形的普通人。22是那種「始終找不到生存意義」的、對一切都不感興趣的、非常百厭的小廢柴。兩個人,啊不是,兩個靈魂的共同探索,正好展現出兩種不同人生理念的碰撞

Gardner從前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每一天都應該緊緊圍繞著這個目標去奮鬥,做不到或遇到挫敗就會寢食難安。當他以生命旁觀者的角度重新看待過往的人生時,才意識到自己眼高於頂時錯過的種種平凡的小確幸。

而22思考和找尋人生火花的過程,也體現出了靈肉合一的理念。

心理治療中有幾個重要的主題,包括感知接納情緒、身心連接、價值探索等等,在《靈魂急轉彎》裡都有很巧妙的詮釋,連小孩都能看懂,卻連大人都會久久陷入沉思。所謂的spark(火花)到底是什麼?影片給出的答案是open your Beginner’s eye。 生活很具體,處理生活中的大大小小問題並不容易,但好在每個平凡的當下都有一點點spark,感知這一點點spark,就足夠慰藉心安了呢。

那就,爵士起來吧~

原文已同步發布於該微信公眾號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