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活在你生命裡的每一分鐘」

靈魂急轉彎影評

在我看來,一部優秀的皮克斯動畫長片由五個維度有機組成:腦洞大開的創意+引人入勝的故事+革新進取的技術+超凡脫俗的美術+共鳴共情的理念。於是,在上一部五個維度全面達標的《料理鼠王》(也是MTC上皮克斯最高分保持者)推出13年之後,我終於等來了這一部《靈魂急轉彎》,本文就從這五個維度依次展開討論。

幾年前,看完皮克斯的《頭腦特工隊》,我留下的短評是:「只能說本片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學科普作品。但問題恰恰在於,由於它太過拘泥於科學上的正確,其實已經沒有給想象力留出太多餘地。至於非專業人士普遍給出想象力天馬行空這樣的讚美,恰恰說明了科學發現之旅本身就是人世間最瑰麗的創造,而藝術需要做的,是比科學走得更遠。」

那麼,謝天謝地,在皮克斯新作《靈魂急轉彎》中,創作者沒有重蹈覆轍,其最核心的設定——靈魂與肉身可以分離——更是站在了心理學的對立面,取用的是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腦洞大開的創意向來是皮克斯作品的靈魂,這一次,通過甩開科學的束縛,他們充分地做到了。藝術本來就不必遷就科學,本片兩大核心場景「生之來處」和「忘我之境」都是想象力爆棚的藝術創造。創意立住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在此基礎上,《靈魂急轉彎》的敘事來了個大膽的反套路。本來,皮克斯作品是以擅長講好萊塢式的故事而著稱,劇情的起承轉合常常精心算計,只要算計得好,觀眾就非常受用。而這一次,故事從一開始就在反套路:看開場課堂戲你以為接下來會是《弦動我心》式的春風化雨,結果它只是一個人物背景交代;正當男主角Joe獲得夢寐以求的演出機會你以為接下來要展現他的人生巔峰時,他卻突然摔得靈魂出竅;到最後演出成功你以為會有什麼思想昇華,Joe卻給出了另外一番感慨。

與反套路的劇情相得益彰,原聲配樂也是反套路的。皮克斯捨棄了常用的恢弘交響樂,換上了爵士樂和電子樂(中間還插入了嘻哈、R&B和搖滾歌曲)。其中,爵士樂由非裔音樂人Jon Batiste操刀,包括好幾段即興演奏,對應電影中的現實世界;電子樂由曾憑《社交網絡》拿下小金人的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創作,對應電影中的靈魂世界。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Joe走上黃泉路和投胎到地球橋段所配的電子樂,營造出一種空靈奇幻的世界觀。

本片在技術上的革新同樣令人驚豔。比照配樂,它也是基於現實世界和靈魂世界的二分設定:對於靈魂世界場景的處理倒是沒有特別值得說道的(生之彼岸的「宇宙」光效不錯),而對於現實世界場景,也就是紐約街景,創作者採取了極致的寫實風格,做出了卡通化的現實主義效果,比如紐約地鐵車廂中的一場戲,高度復刻紐約地鐵不那麼乾淨的座椅,同時還特寫了貓身上的毛團,視覺上幾可亂真。

這種視覺真實感的營造,很大程度上源自精雕細琢的光效,也就是模擬現實世界中各個方向的光源及其投射的陰影來造成觀眾的視錯覺。這一點,在酒吧舞台上Dorothea女士第一次亮相時和理髮店場景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包括不同非裔角色膚色差異而對應不同反光率,也都悉心調試。由此聯想起業內人士對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吐槽,說電影的大部分場景都像是沒開燈,這其中反映的,是我們在技術上以及投入上都還跟人家相去甚遠。《靈魂急轉彎》可是專門設有一支龐大的光效團隊!

誇完技術再來誇美術。以3D動畫發家致富的皮克斯向來喜歡在其3D作品中插入(偽)2D片段或花絮來炫技(比如《尋夢環遊記》片頭和片尾的2D剪紙動畫)。而這一次,電影中的2D含量更是大幅提升,主要出現在靈魂世界中,與3D的現實世界形成鮮明對比。開場不久,Joe從生之彼岸墜入生之來處的過程就來了一次黑白2D,生之來處裡的Jerry們更是直接採用了2D造型——讓我聯想起畢加索和他的合作者Julio Gonzales,以及兩位的後繼者David Smith的作品風格。

事實上,要在3D世界裡呈現這些2D造型並不容易,動畫師製作了大量金屬絲雕塑(上圖)來研究Jerry們在不同角度以及運動狀態下的外型變化,使得2D造型毫無違和感地出現在了3D動畫中。在地鐵站追逐的一場戲中,Terry隱藏在一張「現代藝術展」的海報上,上面畫的是一幅蒙德里安風格的平面抽象作品,正是創作者對於本片採用大量2D元素的隱喻。此外,還有萬物堂和檔案館等場景都採用了簡約的2D線條加3D渲染的處理,大大增強了表現力和新鮮感。

作為一個重度藝術愛好者,我最不能放過的就是電影中出現的名畫。本片最有指涉性的一幅名畫,是掛在Joe家裡顯眼位置的《班卓琴課》,創作者是著名非裔美國藝術家Henry Ossawa Tanner,他在之後的哈萊姆文藝復興中被視為先驅(哈萊姆是紐約一個非裔社區,20世紀20年代,生活在此的非裔文化精英合力挑戰白人主流社會的種族偏見和歧視)。在這幅畫裡,非裔祖孫二人所彈奏的班卓琴,刻板印象中屬於白人的玩物。對應到這部電影,它是皮克斯第一部以非裔為主角的動畫長片,為了準確表現非裔的社會文化,皮克斯專門請來多位文化顧問,特別是請了非裔電影人Kemp Powers作為本片的聯合導演和編劇,片中的理髮店就高度還原了Powers常去的一家主要服務非裔居民的紐約理髮店。

最後來討論本片的理念——「活在你生命裡的每一分鐘」(live every minute of your life)——出自Joe的最後一句台詞。毫無疑問,很多觀眾被這個理念打動,淚流滿面者不在少數。我卻不需要被它打動,因為它早就是我的人生哲學。我太喜歡去感受生命裡的許多個微不足道的瞬間,正如我每天都會在下午四點斜陽照在對面樓房和江面時駐足觀賞片刻,感慨生命之美。

片中的一幕我同樣遇見過:某次去紐約遊玩,一大早與行色匆匆的紐約客一起在地鐵通道中奔湧向前,旅途勞頓,彷彿還未睡醒,突然從前方拐角處傳來熟悉的樂音,整個人一下子就醒了——我是來旅遊的,為什麼要跟上班族一起火急火燎呢?於是停下來微笑著聆聽,末了給演奏者丟了一塊錢。僅僅是在去過幾次的紐約,這樣迷人的微小時刻就有好些,存放在我的記憶裡,像小朋友手中的棒棒糖似的,時不時可以拿出來舔一舔,然後嘴角上揚。

這樣淺顯的人生哲學本該人人擁有,可是大多數人都把它捨棄或者遺忘了,就像本片的男主角Joe。對他來說,鋼琴和爵士樂是如此重要,他可以拿一生去追求,他在演奏鋼琴的那些時刻裡也是極其幸福的;他卻因此失去了生命中太多其他的幸福,跟母親關係緊張,對學生缺乏熱情,甚至從未了解過理髮師朋友的丁點兒生活。追求音樂上的人生巔峰成了他的一種執念,以至於最後真的實現了(而更多沒能達到目的的人,就成了「忘我之境」中失落的靈魂),他反而感到惘然若失。人生本來就是一個綿長的過程,要學著怎麼去度過,如果只是求得人生的結果,那一時的狂喜無論如何也抵不過一生的喜怒哀樂之豐富多彩。

遺憾的是,我不能像《料理鼠王》那樣給本片五星滿分。我認為問題出在結尾太過說教。全片在Joe回想起人生中的無數個美好瞬間而忘我演奏時戛然而止就足夠了,對22後續情況的交代完全可以做成片尾花絮一筆帶過。現在多出的長達9分鐘的結尾有狗尾續貂之感,該表達的理念之前已經表達得非常充分,最後的說教無異於洗腦。自從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購之後,皮克斯作品裡的說教似乎變得越來越重,當初《料理鼠王》的核心理念是反精英的「人人皆可成為廚師」,到了《尋夢環遊記》,音樂天賦竟然成了血統純正的家族遺傳,退回到何其保守的價值觀!

即便如此,《靈魂急轉彎》仍然是我近年來看過的皮克斯最佳動畫長片,所以才有這篇鄭重其事寫出的影評。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