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愛美獎行動》影評:何為真女權,誰是假平等

愛美獎行動影評

染著彩色頭髮,街頭塗鴉滿口髒話的嬉皮女權主義者;戴著眼鏡,理智沉穩的女知識分子;以家庭為核心,害怕改變的母親和妻子;用盡力氣展現女性魅力,用身體特徵迎合傳統的選美小姐們;凝視女性,對權利抗爭嗤之以鼻的男權大眾;女權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黑人運動,種族平等……這是高潮迭起革命不斷的六七十年代,街頭遊行的男男女女,究竟在為怎樣的訴求抗爭?

女人該如何獲得自己的權益?女性主義發展過程中該怎樣解決女性內部的階級矛盾和種族問題?在質疑權威,個體覺醒的年代,到底何為真女權,誰是假平等?

《愛美獎行動》改編自歷史上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女權組織如何通過抗爭影響了世界小姐選美比賽的進程。其中的主要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原型。女性受到的壓迫,從來不是單純兩個陣營的對立,不是全體男性壓迫全體女性,其中涉及到各種錯綜複雜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下面將通過對於影片中女性與男性形象的分析加以說明。

首先,影片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偏激富有戰鬥力的女權組織小組成員,有覺醒意識但無法做出行動的女性,以及大多數接受自己第二性被看地位的女人。影片的主角薩莉,是一個介乎於第一種類別和第二種之間的女性,開頭就講述了她參加倫敦大學面試的場景,通過交叉蒙太奇,把整個面試和越戰士兵和喜劇明星一起凝視女性放在一起對比,暗示了薩莉這樣一個成年、離婚的女性在入學考試中面臨的質疑和隱性歧視。薩莉和女權組織小組成員會面的場景非常有趣,明顯表現出了二者觀念的不同,女權組織小組成員們用嘲諷和亂扔香蕉皮這一舉動表達自己對男性權威的反抗,而薩莉對此提出了質疑,這種質疑其實無形之中代表了大多數人對於某些女權主義的態度:「難道追求平等就一定意味著用某種極端方式,暴力反抗嗎?」,私以為,這是影片在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並且通過薩莉這一角色的選擇給出了創作者的答案。最開始的薩莉,得到了倫敦大學的錄取通知,就連著觀眾也會有了些許懷疑,所謂平等問題,是不是我們小題大做了?然後,在學校裡所遭受的無形歧視,迫使了薩莉的改變,也讓我們發現,更多的歧視是無形的,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薩莉和女權組織小組成員的融合,是女性內部不同階級的合作,薩莉作為一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和這群街頭女孩的友誼,代表著女性鬥爭的統一戰線,這是一個互相影響和成長的過程,薩莉注入了自己的理智和實幹性,讓抗爭不再停於喊口號塗鴉等形式,小組成員給了薩莉革命的激情,反抗的熱血。最後,當薩莉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去往選美比賽現場,和夥伴們一起抗爭,就給出了答案:女性獲得平等權利和尊重,當然要通過抗爭,在運動開始階段,必要時肯定要採取有力量的措施,但是一定要有實乾性,不能讓一切流於表面。

選美比賽中的各國小姐,在早期主要屬於第二類和三類女性,她們身上,還夾雜著更複雜的種族問題,涉及到另外層面的平等問題。在各個群體追求平等的過程中,有了很多流於形式的「政治正確」,為了政治正確,選美比賽策劃人隨意找來一個黑人南非小姐,也許是為了收拾最後的爛攤子,最後的選美冠軍是格林納達小姐。波伏娃曾說「有很多事只是用來咬的骨頭,騙人的把戲,事實上,這是一種制伏女性的手段,通過讓她們覺得,事情已經做完了,這不是一種合作方式」,不僅女性平等問題,所有的平等訴求,一旦被政治正確流於形式,糊弄對待,就毫無意義,就是沒有得到正視和尊重。這群被凝視的女人們,站成一排,沒有名字,只有某某小姐,只有三圍的尺寸被記錄評價,她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取悅他人的眼球,女性作為他者,只能被看,並以此作為價值的全部體現。她們之中,有意識到這一切,感到憤怒卻無能為力的瑞典小姐,有從小被訓誡,但最終認清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光芒去發聲的格林納達小姐。得到王冠後,她和薩莉在房間裡短暫的對話耐人尋味,身旁的鏡子映照出薩莉的臉龐,意味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她脫掉高跟鞋,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命運。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屈從於傳統命運的女性,和等待著被生活塑造的孩子們。薩莉和母親的矛盾,體現出老一代女性面對女權運動時的恐懼,一方面,她們深為觸動,另一方面,覺醒意味著對於她們前半生存在性的否定,這是難過且難以接受的,而最後,母親理解了薩莉,代表了不同年齡的女性加入了同樣的戰鬥,而孩子們,將會在母親用身體抗爭的社會中得到教育和成長,她們將明白,女人的存在,不是成為他者,不是取悅男性,不是變成妻子和母親,被家庭束縛,而是成為選擇權利的自由人。

再看這部女性主義電影中的男性形象,大致也可以分為三類,代表大眾思維,對女權運動嗤之以鼻的中產階級男性,與女性一起覺醒,表示支持的旁觀者,以及投身這場運動,為根本人權抗爭的新一代革命者。策劃選美比賽的埃里克和名人鮑勃,將薩莉當作小孩對待的男同學和老師,所有漠視問題,覺得女權主義者是挑起麻煩的恐怖分子的普通大眾……他們,以男性的目光,審視並享受這一切,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個人利益。當然,任何抗爭的主力軍都是壓迫的承受者,這給女性的抗爭提明了一個真相,女性必須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為自己而戰。而女權運動,真的是社會上一半人的事,真的就和男性一點關係都沒有嗎?當然不是,真正的女性主義,根源是一種基本的人文主義,是涉及所有人發展權利的事情。當女性被性別特徵的固化傷害,男性也無法逃脫,當女人被要求只能在家庭裡實現個人價值,男性也被固化要求著必須承擔向外擴展征戰的主體行動,性別特徵固化之中,沒有自由。所以,當薩莉的男朋友自始至終一直支持著她,當影片最後在監獄門口迎接反抗者的不僅有女性,還有男性,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鬥爭的行列,我們欣喜地看到,男性在這一過程中的參與和支持,這是全體人類的自由頌歌。

然而,電影本身不免讓人有高開低走之感,女性主義和種族主義兩條線交雜在一起,沒有挖掘到各自問題的更深層矛盾衝突,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但是當片尾人物原型出來的時候,還是給觀眾以極大震撼,每一條平等之路,都是由活生生的人一點點開拓出來的。

這部半世紀前的鬥爭之歌,放在現在來看,裡面的很多形象,依然讓我們覺得如此熟悉,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生活中探討女性主義問題時的各種影子。真正的女權,是不以任何固化的性別特徵偏見來約束和歧視任何一種性別,在鬥爭的過程中,尤其是開始階段,必然有街頭的吶喊,革命性質的運動。女性主義,不是口頭上男女平等的幌子,而是在各個階級各個種族之間,都不以性別來衡量和界定人的存在。這是所有人的抗爭和對於傳統思維的推翻,顯性的問題最好解決,但隱性的矛盾根深蒂固。女人和男人們,應當攜起手來,面對這一切,為了生存基本的自由。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