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72小時前哨救援》影評:越真實,越美麗!

72小時前哨救援影評

戲劇創作強調衝突,而戰爭本身就已經是人類衝突的最極端表現了,所以理論上有關戰爭的故事不需要再刻意製造衝突,只要展現衝突就可以了。戰爭片拍到今天,越拍越真實,一方面槍火爆破,流血死亡這類的場景,在道具技術和電腦特效的加持下,越發逼真。另一方面,是故事視角的客觀,真實,不鼓吹、偏袒任何一方,盡可能真實地如實呈現戰爭本來的面目,越來越關注戰爭中的人(大多是軍人)們的內心,偏愛刻畫人在戰爭環境中崩潰,絕望的狀態。越真實、客觀,越能成為一部好的戰爭片已經成為共識,但要做到不容易,前者需要發達的工業技術的支撐,後者更對劇本的審美高度有訴求,本片無疑二者都做到了(而且是在非常有限的預算內),全片就像是一次高質量的軍事行動,乾脆利落,精準高效。

淩烈的字幕

影片伊始,字幕就直接定下了沉重的調子「哨所裡的人都將死去」,簡潔的字幕後,幾名新增兵員在武裝直升機裡的談話也釋放出恐懼的氣息。到達哨所營地後,發現果然是一處隨時被死亡籠罩的人間煉獄,三面環山的敵人時不時傾瀉下一陣彈雨,惡劣的地形使得士兵們只能被動防守,但同時大兵們似乎恐懼是神經已經有些麻木了,每天照例的交火成了家常便飯,白天在對方的火力威脅下只是稍微有些收斂,晚上還仗著敵人沒有夜視儀,在營地裡乘涼開趴體。親歷過戰火的人會知道這樣詭異的場景是多麼的真實,戰場上令人窒息的氣氛是士兵們最可怕的敵人,他們會用一切方式給自己解壓,舒緩緊張的情緒,否則仗還沒打就瘋了。

手提攝影令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觀眾就是大兵的一員,貼身觀察了營地生活的方方面面,跟他們一起執勤,打鬧,吃飯、睡覺,一起探討人生以及焚燒糞便。影片前半部的節奏與鋪排非常棒,短短幾十分鐘既十分清楚的講述了哨所的軍事局勢和政治處境(同時成功營造出遞進的緊張感,譬如村民們逐漸倒向塔利班組織,塔利班的武器裝備偷偷地在升級,阿富汗翻譯不停地喊「狼來了」,都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又生動出營塑造了營地士兵們的群像,很多人僅靠一兩句台詞,立馬勾勒出有血有肉有故事的形象(譬如那個看守疑似間諜的大兵,竟然跟對方分享起自己的童年創傷)。東木大人的公子扮演的中士「羅姆沙」理論上是男一號,因為群戲的需要戲份被壓縮了不少,加上這個趨於完美的角色有些老套,沒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倒是跟他有幾場對手戲的士官「卡特」非常亮眼,本片我最喜歡的段落就是大雨中卡特執勤時通過步話機與羅姆沙的對話,大意是羅姆沙說耶穌會保佑我們進行這場正義之戰,卡特回懟說塔利班也是這麼想的,羅姆沙說:那看結果吧,我們不可能都對,卡特回答的很精彩:我們可能都錯

對戰爭的正義性有懷疑

後半部將影片推向高潮的攻防戰如期而至,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我無法做出精妙的解析,但是好賴還是看得出的,最難得的地方還是跟前半部分一樣,極高的還原度(還有戰鬥中的真人演自己),不美化也不黑化,真實就是力量,三十多分鐘的戰鬥場面看下來氣都顧不得喘。事實上這是一場規模很小的戰鬥(塔利班幾百人,美軍幾十人),時間也僅僅持續了一天,也沒有什麼戰術兵種配合,就是簡單的一邊攻一邊防,但是逼真的現場還原讓我們感到戰況非常激烈,有近在咫尺的體驗感,這是靠槍火效果的出色和演員情緒的到位共同造就的。在子彈傾瀉如雨和砲火摧枯拉朽中,著重刻畫了拯救大兵梅斯的段落,沒有人天生是英雄,人性的光輝因為真實而閃耀,卡特幾次鼓起勇氣質問,仍不敢踏出車門,但在他的堅持下,上司拉森同意並提供了掩護,卡特頂著槍林彈雨將梅斯救上車,之後又和拉森一起把他抬到了醫護站,精疲力盡的卡特原本對這場戰爭有著莫名的質疑,此刻似乎尋找到了其中的意義。梅斯大量失血,戰友們踴躍捐獻,梅斯身上流動著同袍之血被送上了直升機。然而片尾劫後重生的卡特被告知,梅斯終究沒能挺過去。看到這裡我們感受到了影片傳達的信息:這就是戰爭,有熱血,也無情。沒有高調的愛過朱毅,沒有抱著炸藥包沖向碉堡的英勇,倒是有士兵們對這場戰爭一以貫之的態度,片中在決戰前代理指揮的中尉邦德曼對著大家說:我們的目標從未變過,羅姆沙立刻回答:對,活下去!

這道題誰來答?

我來

片中的政治態度也是中立且有高度,沒有妖魔化村民和塔利班,村民們面對這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美國兵,態度必然是曖昧和狡猾的,塔利班武裝是一個模糊的存在,沒有直接描述,但你能隱隱的感到即使是協議區的阿富汗人民也在為之輸送著血液。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個苦逼哨所完美象徵了美國在這場戰爭在那個的處境:尷尬和無奈。片中第一位指揮官本傑明(精靈王子演的那個)是個頗有政治才能的軍人,在因為上級的一道荒唐命令送命之前,勉強維持著與村民的和平局面,即使這樣,在談判時面對明知一天前拿著AK47對著自己營地掃射過的年輕人,也只能息事寧人。第三任黑人指揮雖然看上去膽小又慫包,撒尿都不敢出門,但他是唯一個活著調離崗位的指揮官。哨所原本7月份就該撤離,但是為了給阿富汗總統競選造勢,拖到10月份,造成了最後的慘烈之戰。都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這裡,戰爭本身就是政治。士兵也是籌碼,很多影迷說美國軍方高層腦子有病,把哨所設在這個兵家大忌的地方,其實高層聰明的很,在縱深腹地設置哨所,有戰略和威懾甚至宣傳的需要,至於官兵的損傷,只要不離譜,都是可以接受的Necessary loss。

如果真如美國獨立宣言中說的那樣,「人人生而平等」,那麼美國大兵和塔利班分子的生命也是等價的,最後的決戰中,美軍看似慘烈,也只是死亡8人,山上的塔利班則在美軍空中打擊下屍積如山官,片中幫德曼中尉在通話裡說:空中支援來了,讓他替天行道吧,英文是「do lord’s f--king work」,這裡跟前面提到的羅姆沙與卡特對話有了微妙的呼應,耶穌似乎站在了實力更強大的一方,鏡頭一轉上山負責清剿剩餘敵人的波蒂斯上尉看見漫山遍野的屍體和戰鬥機投下的巨大彈坑時,不禁感嘆道:還好他們是我們這邊的!這裡的「他們」一語雙關,既是美軍強大的空中優勢,又是耶穌本人。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二戰中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後,無數同盟國的人發出的類似的慨嘆:幸好他是我們這邊的!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擁有了原子彈的一方自然也就擁有了正義。戰鬥結束,夜幕降臨,身披長袍的阿富汗婦女來到營地為死去的塔利班分子(應該是其家屬)默哀祈禱,目睹此景,卡特說:要是有人這樣緬懷我們就好了!羅姆沙說:嗯!這是兩處瞬間贏得我好感的地方,波蒂斯上尉和卡特各自的一句話,讓我感到了一絲絲對逝去的生命的悲憫以及對戰爭的清醒認知:雙方都是在為信仰戰鬥的人,而上帝站在那一邊,他們無從選擇。

自言自語的都是實話

活人永難平等,死人可以。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