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鄭成功趕跑荷蘭,收復臺灣,成功祕訣有哪些?

2021-03-22 22:09:10

鄭成功奪取臺灣的戰略決策是經過長時期的醞釀形成的。南京之役,鄭成功徹底失敗。然後又去攻打崇明,打算作為北伐的跳板,可惜又失敗了。當時南方的人民對鄭成功的北伐都寄予很大的希望,許多人紛紛投到鄭家軍中。可是南京一戰慘敗後,瓜州和鎮江也被清軍奪取了,北伐的勝利成果全部瓦解。雖說北伐失敗了,但是他的兵力還很強盛,仍是清軍很大的威脅。鄭成功也不會就此放棄,只有返回廈門基地再作打算。

但是和鄭成功作戰了十幾年的清軍,對他的個性摸得很清楚,斷定他還會再度舉兵進攻。因此先下手為強,打算徹底地消滅鄭成功在廈門的勢力。 當年三月,清政府就命安南將軍達素統率大軍,另派施琅、黃梧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集結軍隊待命。五月,清軍從漳州和泉州兩港出發攻打廈門。結果鄭成功勝利了,將軍達素引咎自殺。可是這時候,鄭家軍出現了嚴重的物資危機。因為清政府實行遷界政策,鄭成功從沿海各地,已經沒有辦法得到糧食和其他物資了。而南京的失敗,致使鄭家軍損失慘重,必須找個根據地休養生息。這時,鄭成功想到了父親年輕時曾經避難到過的一個地方,就是位於福建東南方領土廣闊的海島臺灣

臺灣領土廣闊、土地肥沃,可以生產足夠的糧食,解決鄭家軍的糧食問題。而當時人煙稀少的臺灣急需有人去開墾。臺灣森林樹木品種繁多,可以作為造船的材料。而且臺灣四面是海,清軍騎兵處於劣勢無法前來攻打。

「我欲平克臺灣,以為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後東征西討,無內顧之憂,並可生聚教訓也」。

他把他的想法告訴給手下眾人,眾將士都對此表示贊同。收復臺灣首先要對臺灣的地形、環境都瞭解,這事很快得到解決。順治十六年(1659年),原鄭芝龍的下屬、時任荷蘭東印度公司通事的何廷斌來到廈門,把臺灣地圖和赤嵌城木製模型獻給了鄭成功,並把荷蘭在臺灣的兵力部署情況告訴鄭成功,並竭力勸說鄭成功收復臺灣。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荷蘭在臺灣的統治不得人心。自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開始,他們在臺灣實行殘暴的殖民統治,他們向臺灣人民徵收高額地租,並在7歲以上的居民中間徵收人頭稅,此外,還壟斷臺灣的對外貿易,對漢族人和臺灣土著居民實行不同的統治政策。所以何廷斌的行動代表了廣大臺灣人民的心聲,這就是鄭成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和原因。所以,當鄭成功打進臺灣時,臺灣當地的漢族和高山族百姓見到鄭家軍不僅熱烈歡呼,還大力支援,為鄭家軍的順利登陸創造了條件。

攻打臺灣策略確定下來後,鄭成功開始精心準備,儲備糧草、練兵造船、偵察敵情等。不僅如此,他還制定了周密的作戰策略,即首先收復澎湖作為進軍的根據地,然後通過鹿耳門港在臺江登陸作戰,並切斷荷蘭軍建造的軍事基地臺灣城與赤嵌城的聯繫,並將其一一殲滅,再收復臺灣全島。

鄭家軍是一支善於海戰的部隊。他們的訓練方法、生活習慣以及所配屬的武器,都是適合於海戰的。而收復臺灣那可是他們擅長的海戰,況且鄭成功本來就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

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移駐金門,令兒子鄭經及鄭泰、黃廷、洪旭等留守金廈。他率領將士2.5萬人、大小戰船數百艘,由金門島的料羅灣出發,次日到達澎湖列島。隨後,鄭軍船隊在何廷斌的帶領下,渡過臺灣海峽,直指臺灣島的西南岸。

鄭成功因為熟悉荷蘭兵部署,所以避開荷蘭炮火密集的大港,從水路淤塞的鹿耳門港發動攻擊,在赤嵌城西北角的禾寮港登陸,迅速包圍該城,並切斷該城的水源。荷蘭軍隊在鄭成功的突襲下,驚慌失措,守城頭目投降,赤嵌城被收復了。對於臺灣城,由於此城極為堅固,荷蘭人又抵死頑抗,鄭成功就採取圍而不攻戰術,整整圍了八個月,城內荷蘭軍缺水缺糧,士氣很低落。他一面勸長官揆一繳械投降,一面做好準備對付從印尼巴達維亞的荷蘭援軍。城中的荷蘭軍人被圍困幾個月有點不經打,援軍趕來也絲毫未見到效果。鄭成功統率水陸兩軍迎頭痛擊,擊潰了援軍,使他們狼狽逃回巴達維亞。這邊圍困臺灣城,那邊又在臺灣城南的沙洲上建立了三座炮臺,利用城堡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向臺灣城猛烈轟擊。揆一在城上看到城防已被突破,走投無路,只得同意與鄭成功談判。經過會談,揆一「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被荷蘭殖民主義者佔領了三十八年的臺灣,終於光復了!

鄭成功是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殖民者手中收復祖國領土的人物。正當他雄心勃勃建設臺灣寶島的時候,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鄭成功病逝,時年僅39歲。可惜天妒英才,讓人惋惜不已。

喜歡文章,加個關注,歡迎轉發收藏,歡迎評論區交流。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