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硬體

國產顯示卡芯動「風華1號」背後的故事:回片後 兩晚調通訊號

2022-01-06 06:00:03

2021年11月26日,國產半導體IP廠商芯動科技正式進軍GPU市場,釋出了首款國產高效能4K級顯示卡GPU “風華1號”,引發了業內的極大關注。

近日,芯智訊在“2021年第十六屆‘中國芯’積體電路產業促進大會、ICCAD 2021期間,分別對芯動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敖鋼、芯動科技工程副總裁毛鳴明、芯動科技技術總監高專進行了專訪,揭開了芯動科技由做半導體IP切入到做GPU背後的祕密。

以下為經過芯智訊整理後的採訪實錄:

問:可否簡單介紹一下芯動科技的發展歷程?為什麼一開始會選擇做IP?

敖鋼:我回國以前主要是在美國矽谷及加拿大相關科研公司從事研發工作,從系統到晶片底層都有涉及,所以我回國後約了幾個朋友和同學一起開始創業。

一開始就是準備做晶片產品,但是我們的啟動資金很少,只有幾百萬,當時資本對於半導體初創企業也並不感冒。

我們找到中芯國際,希望能夠在流片方面給予支援。在與中芯國際進行深入溝通之後,對方覺得我們做產品的話資金規模不夠,但是認為我們的技術團隊很不錯,於是就建議我們來幫中芯國際來做半導體IP。

比如,當時他們要買Synopsys一個過時兩代的IP,據說都要上百萬美金,中芯國際以及它的很多客戶是難以接受這樣的一個成本的。

所以,我們就來幫助中芯國際來做IP,然後中芯國際給我們提供訂單以及一些流片上支援。


△芯動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敖鋼

當時,中芯國際最先進的還是90nm工藝,我們那時就開始配合做IP。從最初的幾個人、幾個IP,經過15年發展到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五六百人的團隊,數百個IP,進入了全球六大晶圓代工廠的各種工藝製程。

我們的 IP 都在上面實現了量產,這是非常紮實的成績,也是非常不容易實現的。

雖然做 IP 的產值其實是並不高的,但是 IP產業對於晶片市場有著100倍的撬動作用,對於終端電子產品市場更是有著600倍的撬動作用(芯智訊注:目前全球IP市場規模才50億美元左右,但是它撬動了5000億美元的晶片市場,30000億美元的終端市場)。

過去15年來芯動在IP領域的持續研發,是一個啃“硬骨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但提升了團隊的技術能力,而且跟全球六大代工廠有了非常好的合作關係。

目前我們也是國內唯一能夠同時擁有臺積電和三星 5nm的設計量產資質的公司。

我們在IP領域通過15年的持續積累,與眾多的晶圓廠及客戶建立了深度互信的機制,同時我們也以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成果證明了我們值得信賴。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長投資回報週期的行業,能夠在這個行業一步步走出來是非常難的,這並不是“燒錢”就能夠做到的。

現在半導體投資非常熱,各路資本蜂擁而至,炒起了很大的泡沫。我認為資本只能起到一個助推的作用,更多還是需要我們從業者長期紮紮實實的下功夫,真正把東西做好,這才是我們產業能夠堅實往前發展的正常規律。

問:為什麼會想到從做IP轉向做GPU產品,為什麼一進入這個市場就能很快推出了首款國產高效能4K級顯示卡GPU晶片?

敖鋼:長期以來GPU都是國內的一個薄弱環節,國內也沒有廠商在高效能GPU上實現突破。

相對於CPU來說,GPU中的指令集要簡單,但是計算核的數量多很多倍,所以GPU執行可並行度高的計算時會大幅度提高計算效率。

一般來講,GPU晶片中的邏輯閘數量會比CPU多十倍以上,這是GPU系統複雜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GPU的系統設計更復雜,系統龐大,涉及面廣,因此需要一個技術積累過程,如果從零開始設計架構不僅時間週期太長,而且涉及的專利非常多,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為什麼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實現突破,成功推出“風華1號”?

因為我們十多年來通過在IP領域的持續研發投入,早就把很多關鍵的IP給吃透了。

比如我們的GPU產品當中就有我們GDDR6/6X、HBM2e/3、INNOLINK Chiplet等全自主國產高階技術支撐,還有大量海內外GPU專業人才回國加盟,再加上芯動科技做GPU設計選擇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再把各個關鍵的IP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產品,推出高效能4K圖形 GPU獨立顯示卡晶片——“風華1號”GPU,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很多晶片設計公司,晶片流片一回來,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夠把它調通,而我們的“風華1號”流片回來兩個晚上,我們就全部把它所有的訊號都調通了。

因為我們有很紮實的 IP 介面的技術,我們能夠在裡面做很多的設計,使之有很好的容錯能力。

IP是晶片設計領域的“明珠”,有著很多的技術難點,需要有非常紮實的基本功。

一顆晶片的裡面通常都有數十億門的電路,裡面哪個地方出錯了,有時候根本就摸不清楚,沒有長期的迭代和研發實力,是難以發現的。

所以說晶片行業裡面成敗的關鍵還是要靠技術實力。

至於為什麼從做IP轉向了做GPU?正如前面提到的,IP產業的產值是比較低的,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一款好的IP,只能是拿一點授權費和設計服務費,是難以做大做強的。

(芯智訊:畢竟像Arm這樣的半導體IP市場的王者,如果以營收規模來看,Arm在2017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8.31億美元、18.36億美元和18.98億美元,在整個半導體市場也只是一箇中型規模的公司。比如Arm大客戶聯發科,2021年營收有望達到170億美元。)

特別是在現在半導體泡沫這麼嚴重,行業內都在爭奪人才,我們光靠做 IP是難以維持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的。所以,我們選擇了從做IP切入到做產品。

首先,我們有很多的IP積累,我們也有做晶片設計的紮實技術,所以來做產品是有著一定優勢的;其次,是選擇做什麼產品的問題。

我們要找行業內的一些薄弱環節和痛點,以及這類產品是不是未來市場有著巨大需求潛力的。其實在推出風華一號之前,我們就為客戶客製化過類似GPU的產品,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們既看到國內在GPU領域非常的薄弱,也看到GPU在未來市場的巨大需求,比如在高階伺服器當中對於圖形計算的需求,這個主要來自於5G雲遊戲等應用,還有像現在很火的“元宇宙”,這些需求背後也是需要大量的圖形計算和渲染的能力支援。

我們的GPU產品開發出來,也正是為了響應這樣的一個市場的需求。由於芯動科技現有這個架構支援openGL API,所以風華1號GPU在安卓雲遊戲上也會更具備優勢,而且風華1號GPU跟ARM、X86伺服器平臺都能適配,對各種Linux、安卓和國產各種作業系統都能支援。

此外,在桌面GPU上,也有著較大的國產化的需求,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推出一款國產化的桌面GPU,讓國內使用者享受到與英偉達顯示卡一樣流暢的圖形渲染體驗。

問:對於芯動科技來說,做GPU產品的難點主要在哪?

毛鳴明:相對於CPU來說,GPU的系統設計更復雜,系統龐大,涉及面廣,因此需要一個技術積累過程。

由於做GPU設計的複雜度確實很大,架構從零開始設計的時間週期太長,涉及的專利太多,所以芯動科技做GPU設計選擇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於Imagination 的架構授權,推出高效能4K圖形 PCI-E Gen4 GPU獨立顯示卡晶片——“風華1號”GPU。

得益於Imagination BXT架構的多核可延伸性,芯動能夠為我們的客戶打造量身客製化、融合圖形和智慧計算的顯示卡晶片解決方案,以滿足高階桌面和資料中心的需求。

另外,由於現有這個架構是基於安卓開發的原生架構,風華GPU在安卓雲遊戲上也會更具備優勢,而且跟ARM、X86伺服器平臺都能適配,對各種Linux、安卓和國產各種作業系統都能支援。


△芯動科技工程副總裁毛鳴明

當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成功也必須自身夠硬。憑藉芯動在GDDR6/6X高速儲存、快取一致的多晶粒封裝晶片(Chiplet)創新、以及高效能多媒體處理器優化等方面的堅實積累,進而去開發獨立的的GPU顯示卡晶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技術上的難點,GPU開發的另外幾個難點是國內GPU人才稀缺,需要大量時間投入(2-3年或更長時間)和資金支援(幾億到十億以上),這就需要企業腳踏實地、長期耕耘。

當然,是行業的難點,也是我們的優勢,一方面,我們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公司,靠自己的自有資金在做國產GPU這件事業,主攻的產品方向也是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的。

另一方面,我們過往搞先進技術的過程中積累了相關方面的精英人才,而且近幾年吸引招徠了不少海外GPU專家加入,所以在做GPU上,我們有很好的基礎和不斷創新迭代的能力。

問:未來芯動科技的GPU產品規劃如何?

敖鋼:老實說,我們的首款GPU產品“風華1號”只是一個開始,推出之後效果很好。我們下一步將會繼續深耕兩條產品線:一條產品線是消費類市場,一條是伺服器市場。

消費類市場,我們準備一年出兩顆晶片,每一代我們的效能都要翻倍。

除了效能繼續提升之外,我們還將會推出低成本、高價效比的產品。特別是在消費類市場,價效比很關鍵,這是我們非常擅長的。

在伺服器市場,我們也會持續推出技術更先進、效能更強的產品,比如我們會採用Chiplet技術,這樣可以突破工藝製程瓶頸的限制,更好地提升效能。

問:未來芯動科技的IP業務和GPU業務將如何平衡,是否會有側重?

敖鋼: IP 是一個賦能性的產業,就像我說的,雖然它賺的錢不多,但是對整個產業行業的生態的支援是非常大的。IP業務始終最是芯動科技的根,我們的根是不會斷的。

在 IP 行業裡面,需要隨著一代接一代的先進工藝進行提升,跨工藝跨晶圓製造廠,各方面的需求其實是非常多的,雖然不賺錢,但是我們也要去做,因為這個是對生態是有好處的;

第二個方面,在做IP的過程中,我們的團隊也得到了鍛鍊;

第三個方面,如果我們把半導體產業看成是一座山的話,那麼幾個大代工廠,就是其中的戰略制高點。我們在做IP支撐他們,那我們也同樣會獲得支援,這樣我們就等於是可以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來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第四個方面,我們公司也要尋求發展,而且特別是現在這種半導體資本很熱的情況下,我們如果想要有比較好的發展,那就需要去做有價值的產品,真正解決問題的問題。同時我們也是在用我們的產品告訴大家,我們敢用的自己的IP,我們的客戶自然也更有信心。

問:現在國內其實不少的GPU創業公司,更多的選擇是做GPGPU,主要做高效能AI計算,而我們芯動科技則選擇的是做圖形渲染類的GPU。如何看待目前國內國產 GPU 在這兩個方向的發展?

毛鳴明:從GPU賽道來說,我最近看了一下,有十幾家公司都在做GPU,如果細分一下,GPU賽道還可以分幾個類別,我一般把它歸為三類,AI、FP和渲染。AI大家比較熟悉,FP就是支援雙精度的浮運算,這樣可以做科學計算,渲染就是比較傳統的做遊戲、做桌面,做各種圖形化應用。

目前很多GPU公司是從AI開始做,然後往雙精度和渲染擴充套件,而我們芯動科技選擇的賽道是從渲染開始做,然後再向雙精度和AI擴充套件。

這條路開始的時候比較艱難一點,渲染的複雜程度比較大,裡面不光包括了類似於通訊計算、GPGPU裡面需要的計算核,它還包括了很多圖形管線,包括從前端的幾何(Geometry),紋理(texture)還有後面光柵化畫素(Pixel)的處理,所以前面的挑戰比較大, 後面的路就容易走了。

不過,從生態方面來看,從圖形渲染方面入手,有很多業界成熟的標準的API,比如有OpenGL、OpenGL ES、DirectX、Vulkan等,不像在AI、FP領域,這一塊完全是被英偉達一手打造的CUDA生態所壟斷。

雖然說圖形渲染在技術層面來說相對複雜一點,但是好處就是介面API是標準化的,所以更多的是把API的介面支援做好,然後做很多效能的調優等,就可以切入到GPU圖形渲染的市場,可以避免一上來就跟非常強大的CUDA生態PK的挑戰。如果做GPU選擇從AI、FP領域入手,會有比較大的生態方面的挑戰。

英偉達現在已經把自己定義成軟體公司並建立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圍繞CUDA的生態,目前GPU的AI市場也是他們硬生生開闢出來的道路。

從市場角度來說,目前GPU市場主要有三大公司,英偉達、AMD、英特爾(英特爾集顯上面佔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同時目前也在大力發展獨顯)。那麼,如何在這個市場上面切入?我認為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就是順勢而為。因為現在在雲上面的渲染需求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特別是最近火熱的“元宇宙”概念,雲端圖形渲染還是比較新的賽道上,這一部分是比較適合芯動科技GPU的架構的。雲端圖形渲染還可以分為Windows賽道和安卓賽道,我們可能會選擇一些比較適合我們架構特色的賽道,比如說安卓賽道。

在雲上面的應用,比如說虛擬化這些跟傳統的市場有一定的競爭關係,雲上面的運用越廣越多,虛擬化越來越普及的話,就會蠶食現有的市場。如果大家都用虛擬化了,英偉達顯示卡可能需求就少了。所以,在這個上面我們可以抓住一些在架構上有優勢和生態上有優勢的點進行突破。

另一方面就是在比較傳統的消費類市場方面,針對桌面PC、筆電這些終端,入門級別的顯示卡市場,我們可以做一些國產化的市場,因為現在國產化的呼聲也比較高,而且競爭非常激烈,而把價效比做好,打價格戰規模戰都是我們的優勢。

基於我們的技術實力和頑強作風,芯動科技在晶片的快速迭代方面也是比較擅長的,我們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就可以迅速切入這個市場,建立橋頭堡。

敖鋼:現在國產GPU概念確實比較熱,很多公司宣佈進入,但是我們的產品是最快推出來的,這其中不光是我們做得快,我們的佈局也更早,只不過我們一直很低調,我們一直用結果說話,這是我們公司的一貫作風。

說到GPU的發展路徑,其實圖形渲染的難度更高,這相當於直接對標的是英偉達這樣的公司,那是一塊硬骨頭。我們也認為現在市場的真正需求更多還是在圖形渲染上。

雖然它是個難點,但也是一個真正應用裡面用的更多的。而 AI 技術市場,其實是個比較碎片化的市場。你可以看到,現在所有的 AI 的公司,沒有幾個能夠真正做到盈利的。

所以,我們芯動科技一慣是走市場化的道路,靠我們的產品和市場來生存,而不是玩那些虛的東西。因此我們做出來的產品一定是要能夠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而不是滿足資本需求的。市場願意付的錢才是可靠的,而投資人付的錢其實都是債。

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創業就像是從懸崖上跳下,並在降落的過程中組裝飛機。投資人的錢只能讓這個坑越來越深,延緩飛機墜落的時間,到如果沒能在著陸前把飛機組裝好,那麼掉下去後就會摔的更重。

問:能否具體介紹下,我們在做GPU之前,是否有相關的圖形技術積累?

敖鋼:其實我們早在2014年的時候就有在做圖形方面的東西,當時我們做了一款ISP晶片,晶片做的非常成功,後來亞馬遜把我們的部分技術收購。

當時,我們是跟美國MIT出來的一個專門研究演演算法的團隊合作,他們也是一個初創公司,對圖形的演演算法的研究非常深入,準備做自己的晶片。

當時就找到我們,他們有演演算法,我們有IP,也能夠幫他們做後端服務,最終做出來的東西的效果很好,可是他們的市場能力不行,一直想做到谷歌Chromebook裡面去,但是谷歌選擇一個產品,通常准入週期很長,幾年下來他們就熬不住了。

那個時候,我們看到他們的技術很好,就投資了他們,讓他們去做系統產品,他們把圖形演演算法相關技術轉讓給了芯動科技,由芯動科技來做晶片。

後來,他們做出來一個視訊監控產品,用兩節5號電池,能夠在低照度的情況下執行一年,這款產品成為了當年kickstar上最熱的一款產品。

後來,亞馬遜注意到這款產品,認為它在倉儲管理方面非常有用,最後,亞馬遜收購了他們,我們又是他們的主要投資人,所以我們也成為了受益者。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就積累了圖形處理方面的技術。

問:為什麼做 IP在國內賺不到錢?

敖鋼:不是說賺不到錢,而是賺的錢相對較少。比如你給客戶提供一個IP和設計服務,客戶在這方面都不會花太多錢,但是如果他的產品成功了,那個產品在市場上獲得的收益就是非常大了,當然如果產品做砸了,賣不出去的情況也有。

問:除了GPU,我們還有做其他的產品嗎?

敖鋼:我們其實還有做PCIe switch和CXL等晶片,可以跟我們的GPU一起應用在資料中心市場。

(芯智訊注:PCIe Switch晶片在業界有廣泛的使用,當CPU提供的PCIe通道數量不足時,可以通過PCIe Switch晶片來擴充套件系統中的PCIe通道數量。雖然PCIe Gen5已經將訊號速率提升到32GT/s,但GPU卡、AI加速卡、新一代的網路卡仍然需要較大的資料傳輸頻寬。通過PCIe Switch晶片的擴充套件,可以讓伺服器整機上容納更多的功能擴充套件插卡。)

問:芯動科技現在又做IP又做晶片產品,是否會和我們的原有客戶構成競爭?

高專:首先我們我們開發出來的技術都是可以授權的,而不是用來獨佔的,我們並不需要把持一個獨門暗器去抑制任何競爭對手。即使我們做產品,對IP客戶的承諾是始終如一的,不會有任何變化。

比如整個市場GPU就那麼幾家,我們沒有和我們現有的任何一個客戶有競爭關係,我們的賽道和方向,不管是IP還是客製化晶片,還是GPU,都是基於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

我們願意去投入,而不是為了拉投資,為了圈錢,我們做GPU也沒有拿什麼投資。

我們認為,只要這個方向好,確實有應用場景,確實是有市場潛力的方向,就會去做。而且我們做任何一個方向,任何一個範圍都是來自客戶的需求,不管是在IP、客製化晶片還是GPU等所有的業務方向,我們希望能夠賦能整個晶片行業,希望幫助到中國國產晶片事業。


△芯動科技技術總監高專

毛鳴明:其實芯動科技做IP做了15年了,IP不是一個好做的活,門檻高,體量也有一定的上限,投入比較大,技術門檻高,產出也比較慢,但是它也很關鍵,因為它是一個賦能型的工作。

我們提供一些好的IP,晶片設計廠商才可以做“輕設計”,真正將精力放到這個晶片核心的研發上面,而不要因為一大堆介面類的IP,被一些傳統模擬IP浪費太多的精力。

另外,在半導體行業內,又做產品又做IP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說博通做了那麼多產品,但是也一直有賣高速介面IP,雖然不是專注的在做IP,但是一直有延續這個業務。

還有業內知名的Rambus ,也是從IP授權開始,過去幾年也有在做產品,在套片上做的也挺好。

此外,像AMD也有做IP授權,比如之前把CPU IP授權給海光,還有將GPU IP授權給三星,整合到他們的Exynos處理器當中。做IP這個事情本身跟做產品沒有根本上的矛盾,芯動未來會堅持做IP和GPU,我們這兩條路都會走下去。

問:目前半導體領域資本非常的熱,如何看待資本對於產業所帶來的作用?

敖鋼: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那大家應該形成合力,真正的去考慮怎麼樣去把產業做好,而不是我拿到錢,然後去挖你的牆角,但是我最後又做不出東西來,或者是變成一個非常浮躁的現象。

前一段時間我跟澳大的學生座談,我就跟他們說,我說那你們是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也處在一個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是你們現在一出去,你的工資很高;最壞的時代是,很有可能你做不了兩年,你加入的公司就垮了。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員工創造不了應有的價值,那樣的公司它存活不了多久。

對於投資者來說,玩擊鼓傳花的遊戲也很危險,如果將投資半導體專案當做是一個金融產品,那就錯了。因為半導體跟網際網路是不一樣的,如果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去做半導體,那麼一定會虧得很慘的。

因為網際網路是軟體,彈性比較大,它可以今天 1 萬個使用者,明天是 10 萬個使用者,後天是 100 萬個使用者,他能夠很容易地去快速複製。

但是每一顆晶片,你都是要掏錢,花真金白銀做出來的。如果你的效能不好,就沒有人會去買你的晶片,就會全砸在手上了。

它不是一個不要錢就能夠複製的東西,而且很容易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所以對於行業來說,我們想說大家錢都不是撿來的,不要去亂搞,這對於行業來說也不是好事。

高專:現在半導體行業泡沫太大了,很多搞投資的和搞企業的都變得非常的不理智了。我們認為應該是穩步地發展,儘管做慢,但是我們願意真的在晶片技術上耕耘,一步一步把這個事情做大,我們不希望“To VC”去做晶片。

現在國內有2800多家晶片設計企業,我們這麼多企業大浪淘沙,最後能活下來的不會這麼多,最終誰能活下來,靠的就是你能不能腳踏實地,你今後的東西能不能落地。

我們不希望晶片行業像得搞網際網路一樣,希望能夠在這個行業做的深耕,持續的健康發展的企業,最後都能脫穎而出,為我們國產晶片做出貢獻。

問:如何看待現在產能緊缺問題?

敖鋼:為什麼會產能不足?我認為一方面是疫情之下數位化轉型加速,再加上5G、AI、智慧駕駛等很多新的需求出來,對於晶圓的需求很多;

另一方面,高效能運算需求越來越大,晶片的尺寸越來越大,這就會帶來良率的問題,因為單價高、利潤高,有的廠商30%的良率他都願意做,這也造成了產能的浪費;

此外,一些意外因素(比如地震、火災、暴風雪等)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也導致了一些晶圓廠的產出減少;

還有就是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大家為了防止斷鏈,紛紛提高庫存水平,導致需求大漲。但是晶圓廠要提升產能卻並不容易,這通常需要兩三年時間。以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導致了產能的緊缺。

另外,雖然現在很多的需求在那兒,但是需求很有可能會在一定週期的時候縮減,所以晶圓廠也不能夠盲目擴張,晶片設計廠商也不能盲目擴大投片規模,拉高庫存。在這種情況下,那如果認識不足的話,很多公司會跌進去的。

問:前面提到芯動科技與幾大晶圓廠都有很好的合作關注,那麼在產能緊缺背景之下,芯動科技是否可以幫助客戶來解決產能問題?

敖鋼:如果你發現了市場的機會,但是你缺乏晶片的設計能力,那我們 IP 公司可以來幫助你。如果你有晶片的設計能力,但是你發現產能有限制,拿不到產能,我們也可以幫助你。

我們為什麼能做到,因為我們跟這些代工廠就是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我們既是他的技術提供方,又是他的客戶。而且我們在各大晶圓廠都有大量的流片。比如說我們在2018年的時候,就是三星在中國最大訂單客戶。

問:芯動科技既然有著很好的產業鏈資源,是否有做一些生態上的佈局?

敖鋼:我們的 IP業務是一個服務性的平臺,並且早在2015年在武漢就建立了一個光谷積體電路 IP 交易推廣中心,希望能夠將其作為先進位製程的 IP 和晶片的客製化服務平臺。

未來 IP 的發展趨勢,首先是整合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工藝的難度越來越高。

其次,我們已經處在後摩爾時代,需要去解決後摩爾時代的效能的瓶頸,比如在Chiplet上面,芯動有很多高速介面IP。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平臺出來,以現在已經有的這種產業優勢和生態優勢,讓更多的企業能夠實現四個加速。

第一個是設計加速。晶片設計廠商有了可靠的 IP,它能夠迅速整合;第二個量產加速。我們能夠拿到產能,幫大家實現量產;第三,系統加速。芯動不僅在IP上有積累,也有系統的經驗,甚至有產業經驗,我們能把這樣的經驗用到幫助客戶的晶片設計中去,大大加快它的產品推出;第四,投資回報加速。真正好的產品,我們甚至會願意投錢來幫助企業一起來做,成功把產品推出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