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硬體

NCASE M1 V6.1 評測

2020-10-07 09:20:44
序言
        提到ITX機箱,NCASE M1一定是大多數玩家最津津樂道的一個型號,NCASE M1是2012年國外論壇兩個機箱愛好者對新時代ITX機箱的思考,結合了眾多玩家的意見後而得出的綜合體.時至今日,雖然官方持續對機箱做了很多微調,但這些變化掩蓋不了機箱結構實非常具有前瞻性和跨越性,還有非常棒的相容性和效能表現,這臺機箱做到了前無古人,來者可能還是自己.


序言
        提到ITX機箱,NCASE M1一定是大多數玩家最津津樂道的一個型號,NCASE M1是2012年國外論壇兩個機箱愛好者對新時代ITX機箱的思考,結合了眾多玩家的意見後而得出的綜合體.時至今日,雖然官方持續對機箱做了很多微調,但這些變化掩蓋不了機箱結構實非常具有前瞻性和跨越性,還有非常棒的相容性和效能表現,這臺機箱做到了前無古人,來者可能還是自己.


產品規格
不只是空有創意,同時還需要落實到生產,NCASE M1由臺灣省著名機箱代工廠LIAN LI代工.本次評測的是NCASE M1 V6.1,機箱主體結構和外表面為鋁合金打造,配合磁吸防塵網,底部側和側邊風扇支架為鋼材,顏色為銀黑兩種可選.12升的體積加上大量鋁材的使用,讓空機箱的重量來到了2kg,非常的輕.內部結構的佈局則是NCASE M1最為讓人讚歎的地方,多種需求都可以滿足,無論是多硬碟,塔式風冷,雙240分體水,三風扇非公顯示卡,都可以根據需求來調整佈局.NCASE官網對產品相容性標註的很清楚,從釋出以來,官方對機箱做的改動,也被一一記錄.關於內部詳細的相容性建議大家去官網檢視.


外觀解析
本次評測的NCASE M1 V6.1為黑色版本,NCASE M1沒有鋼化玻璃的側透,外觀設計上簡約而不簡單,鋁材的開孔和彎折都恰到好處,黑色版也比較百搭,適合較多場景.


外觀一覽. 


首先來看正前面,使用了兩側向後彎折的鋁材.


換個角度看彎折角度更明顯,機箱表面的金屬拉絲工藝的紋理也更為明顯.


靠底部印刷了NCASE 的品牌名和機箱前IO區域.


I/O面板從左到右依次是HD Audio,USB 3.1 Gen2 Type-C x1,Power按鈕,USB 3.1 Gen1 Type-A x2.M1機箱不同版本的這個配置還是不同的,在不少品牌的ITX機箱都在儘量精簡IO介面,NCASE還是壓榨出了空間來放置IO,跟上了群眾的需求.


來到頂部,大面積居中佈置通風孔.


3mm的通風孔,整機頂蓋加側板共有6000多個.


頂蓋拆卸非常簡便,從後部徒手拉開就行.


頂蓋都由碰珠固定.


頂蓋的鋁材厚度約為2mm.


拆除後頂蓋後的主體骨架.


碰珠結構特寫,本次評測的機箱並不是全新,多次磕碰後有些許的掉漆.


頂蓋拆除後,前面板也更容易拆卸,徒手拉開就行.


開啟後可以看到硬碟位和一大一下上下兩個開孔.


前面板鋁材厚度約為1.5mm.


碰珠結構反裝,母頭在前面板上.


底部開孔很大,可以用來走線,也增強了顯示卡相容性.


硬碟支架特寫.


來看側面,大面積的開孔.


同樣可以徒手開啟.


碰珠固定.


本體上的卡口位.


看到本體,有一層防塵網.


防塵網兩邊磁吸固定.


防塵網網眼很密.


拿掉防塵網後可以看到側面風扇支架,因為搭配磁吸防塵網所以是鋼製的.


來看右側,對稱的外觀設計.


輕鬆開啟.


1.5mm厚的鋁材.


這一面的主體,由於沒有背線空間,除了開孔外比較簡單.


最後來到底部,底部細節還是比較多的.


首先是防塵網.


四條邊都有軟磁條,四個角都有切口.


四個角的撐腳.


然後是一片鋼製風扇支架.


支架的鋼材厚度約為1.2mm.


最後來看尾部,由於是顯示卡直插結構,佈局比較簡單.


主機板IO旁邊自然是風扇位支援92mm和80mm的風扇.


風扇上部佈置了銘牌和電源插口,這兩個位置可以互換.


風扇位下方是兩個外接冷排的走管口.


3條PCIe擴展位,螺絲處配有蓋板,安裝3槽厚度旗艦顯示卡沒有問題.


內部解析
來看內部結構.


從側面看.


風扇支架橫臥在側面,比較少見.


前後共4顆螺絲固定.


注意前後螺絲規格不同.


機箱主體提供了兩組螺絲孔,支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上下微調.


拆下支架後,可以看到內部附帶了安裝3個2.5寸硬碟的支架.


3個2.5寸硬碟疊放的形式.


來看本體,內部結構比較簡單,首先看主機板安裝位,背後有大面積開孔.


主機板底部考慮到顯示卡散熱和走線,也開有大開口.


機箱前部也開了很大的空間.


電源的安裝位,出風口朝上.


後部的風扇位.


前部的硬碟安裝位.


來看底部.


去掉防塵網後的底部.


最後看下附件,包括一個ATX電源支架,風扇保護網,若干螺絲,3.5和2.5寸硬碟支架和兩種不同的前IO面板.


裝機解析
CPU: Intel Core i5-10600K 
顯示卡: ROG STRIX GeForce RTX 2080Ti O11G
主機板: ROG STRIX Z490-I GAMING
記憶體: 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9D-16GTZRB
SSD: WB_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 ROG STRIX LC 240 + Noctua NF-A12x25 PWM x2
電源: Corsair SF750
風扇: Noctua NF-A9x14 PWM

沒有側透,燈光也僅限於電源按鈕,內部硬體都被隱藏的很好.


來看內部,首先是正面,打開面板後可以看到安裝Intel SSD 520 Series 240GB.


來到側面,由於240冷排安裝在側面,內部結構無法一眼看清.


240冷排的風扇替換成了2只Noctua NF-A12x25 PWM.


顯示卡採用ROG STRIX GeForce RTX 2080Ti O11G.


預設狀態3槽厚顯示卡限長280mm,能安裝下這塊近30cm的旗艦非公顯示卡也是受益於前部的開孔,解決了最後1釐米的問題.


拆下側邊支架.


CPU散熱空間限高135mm,支援安裝臥式或小塔風冷,這裡使用ROG STRIX LC 240.


主機板使用ROG STRIX Z490-I GAMING.


記憶體使用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9D-16GTZRB.


後置風扇使用了Noctua NF-A9x14 PWM,向後排風.


來到背面,這一側可安裝硬體較少.


電源使用Corsair SF750,從右側面進風.


電源的市電介面朝上.


最後來看戲理線空間,電源的下部可以容納一些線材.


主機板背後,藉助銅柱的高度,還有一些空間,走個CPU供電線沒有問題.


冷排相容性
經過實測後, CHH評測室推薦的安裝規格如下
後部: 80mm x1/92mm x1風扇.
底部: 120mm x2風扇.
右側: 120mm x2風扇; 240mm冷排.

相容性測試使用硬體:
Alphacool NexXxoS ST45 Full Copper 240mm Radiator
注: 評測室120級別水冷排厚度最大60mm,140級別水冷排厚度最大45mm

ROG STRIX Z390-I GAMING
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9D-16GTZRB
Noctua NF-A12x25 PWM
Noctua NF-A12x15 PWM chromax.black.swap
下圖中的資料基於實測情況以及合理推測,與官方標稱資料可能會存在差異,可能是測量方式和產品不同,僅作為參考.支援的水冷排以常規方式安裝,規格儘量大並滿足安裝單面25mm厚度的風扇,「漢堡」式安裝和多冷排安裝不在範圍內,其他補充情況會在評測中體現.


安裝240冷排的最優解,是安裝於側邊.


安裝240 x 30mm的水冷排和12025規格的風扇後,內部空間還轉的開.


來到底部,好像安裝240 x 30mm的水冷排和12025規格的風扇也沒什麼問題.


這個時候風扇會和PCIe擴展槽卡扣衝突.


我們把風扇更換成Noctua NF-A12x15 PWM,12015規格.


風扇距離PCIe擴展位有一定距離,安裝單槽顯示卡較為方便.


負載測試
CPU: Intel Core i5-10600K @4.5GHz
顯示卡: ROG STRIX GeForce RTX 2080Ti O11G
主機板: ROG STRIX Z490-I GAMING
記憶體: G.Skill Trident Z RGB F4-3600C19D-16GTZRB
SSD: WB_BLACK SN750 NVMe SSD
散熱: ROG STRIX LC 240 + Noctua NF-A12x25 PWM x2
電源: Corsair SF750
風扇: Noctua NF-A9x14 PWM
驅動: NVIDIA Display Driver v442.74
系統: Windows 10 Version 1909 64-bit
軟體:
        CPU-Z 1.91.0
        AIDA64 v6.00.4600
        GPU-Z 2.31.0
        Furmark 1.21.0.0

室溫控制在20正負1度內,每項測試進行15分鐘,蓋板關上進行測試. 


機箱內部安裝塔式CPU散熱器風扇定速在約1500RPM,尾部風扇出風,轉速定在約800RPM,CPU散熱水冷排前置風扇進風,頂部和後部風扇出風.


待機溫度CPU在27度左右,GPU在29度左右.


使用AIDA64的Stress FPU對CPU進行測試,CPU溫度為74度,頻率4.5GHz.


使用Furmark對顯示卡進行測試,GPU滿載下溫度最高到71℃,頻率為1410MHz,風扇轉速約為2148RPM和2148RPM.


雙烤部分,CPU溫度為86.0℃,頻率4.5GHz. GPU滿載下溫度為72.0℃,頻率為1425MHz,風扇轉速約2202RPM和2198RPM.



總結
        NCASE M1是一臺有開創性的ITX機箱,簡單樸實的外觀可以承載一套複雜且有可玩性的配置,內部包括硬碟安裝位,CPU和顯示卡散熱規模有非常不錯的相容性,在實際的烤機測試中,效能表現並沒有因為體積的限制而打折,沒有鋼化玻璃側透,給整機帶來的6000多個圓孔讓散熱壓力減小不少.用來搭建一臺遊戲主機或者是多硬碟的主機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當然廠商不是停下腳步,M1的設計者也在推陳出新,站長也對新款的T1機箱做了視訊評測,究竟效能會怎樣,我們下次見.

NCASE M1 V6.1 官網連結:https://ncases.com/products/m1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