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迷雁返家路》影評:迷雁返家路

迷雁返家路影評

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大爺駕著一架簡易的超輕型飛機,而他周圍總是不遠不近地跟著一群隊形整齊的鳥,大爺有時候還會伸出手去摸一摸這些一起飛行的鳥 .... 不知道的人看到這樣的畫面,大多會以為老爺子在表演飛行特技,其實,這個人和鳥類和諧共飛的場景背後,是一段關於別離的故事。 原來,這些鳥兒都是老大爺從出生就養育的,而這一場共同的飛翔,既是鳥兒們的成人禮,更是大爺和鳥兒們的別離之旅 .....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位外號 " 鳥人 ",帶著鳥兒飛翔了 20 年的法國大爺 Christian Moullec 的故事。 一切,得從 20 年前說起 …. 1995 年,原本是氣象學家的 Moullec 駕著他的超輕型飛機在天空上觀察天氣,卻偶然看到了一群從身旁飛過的候鳥——小白額雁,他突然想起,每年這個時候,自己在附近飛的時候,都會看到這群小白額雁,候鳥嘛,年復一年定時遷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了。 然而,那一天他卻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這群小白額雁每年走的竟然都是同一條路線,從德國飛去瑞典,又從瑞典飛回德國。 無論飛行途中的天氣狀況有多糟糕,路途有多麼艱辛,這群雁都義無返顧,執意要一條道走到黑。不僅這一群,其他的小白額雁群,也都是死心眼地只走這條唯一的從德國到瑞典的遷徙線路。 這不由得引起了 Moullec 的興趣,他當然知道候鳥的遷徙線路是無數代前輩,在上萬年的環境變遷中,進化積累下來的,但問題是,近百年來,人類的活動已經極大改變了候鳥遷徙路上的環境,無論是地貌,空氣,光照,甚至食物分布。 然而,這些勇敢而頑強的候鳥們,依然沿著祖先選定的線路,一年又一年地原路遷徙。 遷徙,又是候鳥生命週期中最為艱苦和死亡率最高的階段, Moullec 開始擔心起一個問題,候鳥們長期埋頭走這一條固定的,由於人類近百年活動而變得極端危險的路線,即便再堅強不屈,也會一年年消亡殆盡! 於是他決定,想想辦法幫助候鳥們改變原來的遷徙路線,開闢多幾條新的,更安全的遷徙路線! 他決定就從小白額雁開始實驗,他駕著超輕飛機飛到遷徙的雁群中間,向讓這些雁跟著自己飛,飛一條更順暢的路線。 然而令他無可奈何的是,無論他對著雁群裡無論是頭雁還是跟隨雁叫喊,甚至用手撥動,白額雁們都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既定方向前進,對 Moullec 熟視無睹。 Moullec 又駕著超輕飛機飛到雁群前面去,然後轉向,希望雁群能跟隨他一起轉向,卻發現小白額雁們依然對他視若空氣 …. 嘗試了很多次之後,Moullec 無比沮喪地認識到: 小白額雁這一類候鳥,只會跟隨自己的同類頭雁,Moullec 作為一個人類,既非同類,又沒有感情基礎,憑啥你在前面蹦躂兩下,就想著能把我們拐跑? 在請教了鳥類專家之後,Moullec 決定,為了讓候鳥改變遷徙路線,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想讓鳥跟著自己飛不是不可能,因為自己必須是雁群的——媽媽 原來,某些鳥類有個" 印記效應 "的天性,那就是破殼而出見後到的第一個活物,會被它們認定為自己的母親! 如果 Moullec 可以將一群候鳥從出生就開始養起,那就可以用 " 母親 " 的身份訓練它們,讓它們跟隨自己遷徙,不就能開闢新的遷徙錢路了嗎?! Moullec 醍醐灌頂,立刻決定開始這項 " 重建候鳥遷徙路線計劃 ",他從動物保護機構弄來了一群小白額雁蛋,開始人工孵化起來,小白額雁破殼那幾天,是 Moullec 這位準媽媽最緊張的時候,他唯恐錯過了出生的剎那 …. 終於,10 多隻小白額雁出生了,Moullec 成功地守到它們破殼,當上了它們的 " 媽媽 ",從那以後,這群小傢伙就和 Moullec 形影不離了。 主動當了小白額雁們的 " 養母 " 之後,Moullec 才體會到當媽的不易,不但要教會它們找食物,還經常領著它們下河游泳,在 Moullec 家附近的河裡,人們常常看到 10 多隻小白額雁,緊緊地帖著一個法國中年大叔的腦袋 …. 小白額雁們一天天長大,終於要成年了,也到了 Moullec 實施他 " 重建候鳥遷徙路線計劃 " 裡最重要的步驟——教會它們遷徙了 ... 他開始試著駕超輕飛機帶小傢伙們飛翔,一開始,小傢伙們有些躊躇,但很快就一個接一個地飛上藍天了,它們排成固定的隊形,緊緊跟在 Moullec 的飛機周圍 ….. 最初的幾次,並沒有飛太久太遠,但 Moullec 明白,這群他從出生就開始養的小白額雁,候鳥的基因刻在了它們的身體裡,他遲早得帶著這群小白額雁飛開始遷徙,飛向北方棲息地,而抵達棲息地的那一刻,便是它們成年禮禮畢,也是 Moullec 這位 " 養母 " 要跟它們分別的時候了。 Moullec 在自己考察的遷徙線路上飛了很多次,最終選定了從法國飛向瑞典跟北邊拉普蘭的一條安全線路,讓拉普蘭作為這群小白額雁新的家園。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Moullec 啟動超輕飛機的發動機,升上天空,小白額雁們緊緊跟在他周圍,飛了一陣子之後,它們就開始自如地調整隊形,並藉助空氣緩和體力了 …. Moullec 又驚喜又傷感,看著身邊一手帶大的孩子們,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經過幾週的飛行,Moullec 終於帶著孩子們到達了目的地,看著孩子們在拉普蘭的湖邊開心地安頓下來,Moullec 長舒一口氣,朝著小白額雁們揮了揮手做訣別,頭也不回地飛向了天空 ….. 就這樣,在第一批小白額雁的新一條遷徙線路成功開闢之後,Moullec 回頭開始了新一輪小白額雁群的培育,從孵化出生,到教會捕食,飛翔,再到帶領它們飛到拉普蘭。 Moullec 領著孩子們飛過聖米歇爾山,飛過古堡,一直飛到拉普蘭明媚的春光裡。 這樣的領航遷徙又堅持了很多年,Moullec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候鳥孩子,始終過不去的,永遠是心裡那道坎: " 它們始終是我養大的,看著它們離開,我心裡總會難受,但又不得不尊重它們的天性,誰讓它們是候鳥呢?" " 直到現在,每次我領它們遷徙,都忍不住哭出聲來,因為新的別離時刻又到了 ….." 一轉眼,Moullec 的 " 重建候鳥遷徙路線計劃 "實施了 20 年,從最初的小額白雁,到後來的黑雁,白頰黑雁,灰雁,天鵝,白鶴等各種候鳥 …. Moullec 為許多候鳥開闢了新的遷徙路線,養出一批又一批新的 " 候鳥領航員 " 子女。 在這無數撥鳥類孩子裡,他印象最深的是依然是當年的一批小白額雁: " 我最喜歡的那批小白額雁孩子總共有 33 只,很龐大的一支隊伍。那一批是我從瑞典北部遷徙去德國西南,當時我妻子已經有 5 個月身孕,但我們還是決定上路,整個遷徙過程花了 5 週時間。" 隨著 " 重建候鳥遷徙路線計劃 " 的不斷成功," 法國鳥人 "Moullec 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他的養育候鳥,帶領它們開闢新遷徙路線的辦法也得到了生物學家的一致認可,許多其他地方的動物學家也紛紛效仿,用同樣的辦法為本地的候鳥開闢新的,安全遷徙路線。 現在,已經 59 歲的 Moullec 大爺依然在為自己的候鳥孩子們領航,為了讓人們參與保護候鳥的行動,每次領航,他都會帶上一名遊客,在讓遊客體驗 " 伴鳥飛行 " 的快樂時,也為宣傳候鳥的保護盡多一份力量,讓人們參與到保護候鳥,停止傷害候鳥的行為。 " 過去的 30 年裡,因為人類的活動,歐洲的鳥類消失了三分之一,我真心希望,有人願意拿出力量,守護這些生靈。要知道,當你和它們一起在天空飛翔,俯瞰這個美麗的世界,你才會真心體會到,大自然對人類和動物們來說,有多麼重要 …." 看點回憶: 影片開頭柯斯提安與博物館長的對話: 「我研究了一條遷徙路線,這條路線對雁鳥來說比它們慣常使用的路線還要更安全,我敢保證一定可行..拯救物種難道不重要麼?這是我們該盡的責任.. 柯斯提安,我現在跟你說最後一遍,政府已不再金援,他們有更迫切的問題,比如失業率..再者你這瘋狂的計劃幾乎難以實現 可是瀕危物種跟氣候變遷也非常重要.. 這次就算你真的成功,帶了20隻鳥完成遷徙,你也必須要再帶..也許200隻才能真的拯救這個物種..我就直說好了,你的計劃不會成功。 請好好聽我解釋.. 不..我會給你無薪假,事情就這樣」 面對開始時的種種阻礙,柯斯提安和兒子衝破萬難,直到影片最後整個計劃真正實現時,就想到老師曾在文中寫過的那段話: 「不是簡單的順從,而是以人配天之後的補益和改變。生命最燦爛的光輝就在於他們的能動,能夠改變,能夠改變自己,也能改變環境。非要說的意義的話,這就是生命出現在這個世界真正的意義,也是人所代表的三才之一的根本性的力量。合氣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人道的力量。善用這種力量和天地配合演化無窮才是先王的道路。」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順時得逆之本,以人補天,以人成天,從杯水變成水庫。他們做的事情最後其實都是這件事。這恰恰是人作為三才之一最偉大的地方所在,是在演化天地。」 「萬事都是天人合發的,想要真的理解主體和環境之間互動的結果。只有完成盡了人這部分,也就是確定人的極限狀況,那剩餘的部分自然可以看出來變化規律,也就是天的那部分。這樣自然才會顯露真實。這就是簡單的消除變量法,學理工的一聽就明白。以後慢慢會給大家講怎麼盡之全之,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的道路道理都是一個,完整周全,無所不及,只不過拘於大家杯水裡的混亂雜濁,才會以各種方式說明同一件事、同一條道路。」 劇中,在柯斯提安的兒子托馬駕駛輕型機和他的雁兒們在野外露營時遭遇山貓,面對危險,托馬用怒吼震退了捕食者,這竟是一個十四歲男孩的表現,是他所具有的在孤身野外面對危機時所超出同齡人的那份勇氣。老師也曾說過: 「其實有同學問怎麼才能有勇氣?他回答到不忘初心。這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答案。我們的恐懼其實來源於對自己過於重視,但真的為了別人的時候,很多恐懼就會慢慢消失不見。慈母救子,英烈慷概其實都是如此。不忘初心固然是辦法,但若是能在其志形成伊始就有為人為公的成分,就會克服很多因為自我過重產生出來的問題。反者道之動,能善取於人也。」 托馬憑藉勇氣固然保護了自己,但這又何嘗不是為了保護他身後的那些從小養大,一路陪伴,視托馬為「父母」的幾十隻雁兒呢?為人之時,自身的光芒全開,再也不會怯懦,再也不會孩子氣了。所以這跨越歐洲大陸的護雁旅途,也是托馬成長的旅途。 影片末尾,柯斯提安一家還有同事重回北極圈,來到當初放飛雁兒們南歸的起始地,如果它們能自己飛越歐洲大陸回到此處,就會開始在這裡築巢,真正繁衍起來。 等了許久,還未見到雁兒的眾人有些不安和焦急: 「我肯定他們會回來 我有點懷疑 有什麼好懷疑的? 現在該到了啊..」 柯斯提安努力安慰兒子:「至少它們獲得真正的自由了。別擔心,我保證它們不會有事..」 又過了一會兒,坐在草坡上的托馬似有所感,拿起望遠鏡,終於,在湛藍的湖面上遠遠看到連成一線的雁群翩翩而至,它們回來了! 「有雁鳥來了!是它們...是它們!爸,它們來了!爸,你快看,成功了...」 遠處的柯斯提安和同事相擁而泣:「成功了!成功了...!兄弟,你是對的,成功了...太棒了,真的是太美了...」 影片看到這裡,忍不住鼻頭有些酸澀。腦海中盡是電影中的那一幕幕,幼鳥破殼的瞬間,雛鳥在柯斯提安引領下初次跟上輕型機的瞬間,為了雁鳥活下去托馬駕駛輕型機起飛的瞬間,雷雲之上所有雁鳥重聚的瞬間,都給人以震撼,那種生機,那種不離自然之情,促使我想為影片寫點什麼,於是就有了這段小文。真心希望這部電影會引起外界更多人的共鳴。 影片末尾那句印第安諺語明示了人面對自然所應有態度,就是不離自然,雖然那句話也許來自印第安薩滿,來自西方文明,但其道理是真實的。而身居東方文明的我們血液中本就流淌著這樣的文化基因,善護其生,不離自然環境和真實,這裡分享一段文字: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不是一個對立的狀態,而應以不離的方式相處,但這不等於自然中的人就不能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