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它:第二章》影評:觀影指南+深度解析:它是母的,而且懷了孕……

它:第二章影評

首發於公眾號「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女神的秋褲

轉載請註明出處


《它:第二章》一上映就蟬聯兩週的全球票房冠軍,最終創下華納影業本年度目前最高票房紀錄(4.37億美元)

在恐怖片中,它的票房位居影史第4,排第一的還是2017年上映的《小丑回魂1》。

兩部影片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兩部票房加起來,可以說《小丑回魂》是影史最賣座的恐怖片,沒有之一。

圖片來自boxofficemojo

一個「有著搖滾細胞的」小丑為何如此受歡迎?

作為原著粉,探長在《小丑回魂1》上映之初就做過解析,目前那篇影評依舊在豆瓣電影目錄下排名第一。

沒看第一部的話這一部能看懂嗎?它和第一部有什麼聯繫?

電影版有哪些難以發覺的細節和彩蛋?

今天探長就給你帶來《小丑回魂》的觀影指南和深度解析。

《小丑回魂1》+《它:第二章》 觀影指南&深度解析

(以下灰字原著引用內容均來自《小丑回魂》穆卓芸譯本)

>>>>觀影必備

小說是包裹在謊言裡的真實, 而這本小說裡的真實再簡單不過:魔幻確實存在。——斯蒂芬·金

《小丑回魂》是恐怖懸疑大師史蒂芬·金創作於1981-1985年的作品。

在1990年小說就被改編成電影,片長超過3個小時。

2017年的新版分為上下兩部,分別為《小丑回魂1》(2017)和《它:第二章》(2019)。

新版在開拍時就引發巨大爭議。 因為原著中有一章讓人大跌眼鏡的「愛與慾」描寫的是7個小孩子的7P,導演還想把這段故事拍出來,最後迫於社會輿論壓力而放棄。

《小丑回魂1》和《它:第二章》海報

在小說中,故事分為27年前和27年後兩條線,這兩條線交叉並進,非常精彩。

電影則把兩條故事線獨立出來,第一部講述27年前主角們還是小孩時的故事,第二部則是主角成人後的故事。

兩部一起看,效果更佳。

成人版有X教授詹姆斯·麥克沃伊和傑西卡·查斯丹傾力加盟

史蒂芬·金出生在美國的緬因州,小說也在緬因州完成。

小說的故事,也發生在緬因州一個叫德里(Derry)的小鎮。

27年前。

1988-1989年的夏天,比爾的弟弟在一個雨天出去玩耍後再沒有回來。

也沒人知道弟弟的身體被撕裂的慘狀。

人們都以為這是一宗普通的失蹤案,孩子可能被沖進了下水道。

直到比爾看到一個「奇怪」的東西——可以變成弟弟的小丑。

小鎮上的其他孩子們也都看到了令他們恐懼的東西。

比如被人無視的紅氣球和行走的屍體,比如牆上詭異的畫中女人變成了真人,比如會喊「救命」的下水槽……

暑假裡,這幾個孩子走到一起,當他們互相袒露心扉的時候,他們才發所有人都看到過同一個怪異的景象:

一個髮際線略高,手持紅氣球,身穿白色衣服的小丑。

更可怕的是,他們發現這個小鎮的死亡率和失蹤率是全國平均值的6倍。

小鎮上的尋人啟事疊了一張又一張,被新的尋人啟事蓋住的孩子則很快被人們遺忘。

而且每隔27年,這些數據就會達到一個峰值。

這個小鎮似乎受到了詛咒,而那個小丑就是罪魁禍首。

但最可怕的還不是這些堆疊成山的失蹤案。

而是成人對這些詭異景象的視而不見,和閉口不談。

這七個無助的孩子常常被人欺負或嘲諷,被叫做「窩囊廢」(loser)。

然而,他們卻決定團結起來,組成「廢柴聯盟」,共同對抗那個不可名狀的「它」

7個孩子最終打敗了小丑,但他們卻發現很難想起戰鬥的過程。

他們立下血誓,如果27年後小丑再次出現他,他們還會回來和「它」決一死戰……

>>>>你可能錯過的細節和彩蛋

回來吧,讓我看你們是否還記得最簡單的事,還懂不懂當個孩子,因為信念而安全,同時害怕黑暗。 ——《小丑回魂》

27年後。

7個人中有6人早已離開德里展開新生活,當他們知道小丑回來的時候有的人瞬間嘔吐,有的人直接撞了車。

但他們都已經記不清那個夏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伴隨著手掌心疤痕疤痕的陣痛突然襲來。

此時的7個人表面都挺風光,一點都和窩囊廢沾不上邊。

其中口吃的比爾成為了好萊塢的編劇,但他一直寫不出好的結尾(他的角色基本是史蒂芬·金本人的投射)。

也正是他在電影中遇到了史蒂芬·金本人客串的店鋪老闆。

媽寶男埃迪長大後在保險公司工作。

他終於擺脫了對他嚴格管教的母親,但卻娶了一個像他母親一樣事無巨細的妻子。

巧合的是,扮演埃迪母親和妻子的是同一個女演員。

為了打敗小丑,7個人必須回到德里,並回溯過去,尋找代表各自過去記憶的一件物品。

而他們也必須再次分別和小丑單獨對抗,重新直面自己的恐懼。

也因此,《它:第二章》中的許多鏡頭都和上一部有緊密的聯繫。

比如埃德和瑞奇再次碰到三扇門:一點也不恐怖,恐怖,非常恐怖。

第一部中他打開門後看到了一個只有上半身的屍體,這一部裡,他們在門後找到了下半身。

《它:第二章》裡的恐怖還是第一部裡的套路,好在每個段落都做了「恐怖升級」

一些鏡頭更加直白露骨,以至於探長都沒法直接上傳截圖。

《小丑回魂1》

《它:第二章》

《它:第二章》

這其中也不乏有趣的彩蛋,比如在教室裡有個烏龜特寫鏡頭,隨後的鏡頭中一個地球儀正好懸在烏龜上方。

這是在向史蒂芬·金小說中的「創世靈龜」(Maturin)致敬。

在他的小說《黑暗塔》中,宇宙有12個守護神,烏龜就是其中之一。

在小說《小丑回魂》中,正是烏龜創造了宇宙。

烏龜又老又蠢,從來不從殼裡出來。它想烏龜或許已經死了,死了十億年左右。就算沒有,也還是又老又蠢,就算烏龜把整個宇宙吐出來,也改不了他很蠢的事實。——《小丑回魂》

圖片來自io9.gizmodo.com

當貝弗莉被困廁所,有人要奪門而入,其中有個人大喊「強尼來了!」

這是庫布里克的經典恐怖片《閃靈》中的台詞。

《它:第二章》

《閃靈》

當他們戰勝小丑之後,小丑對德里鎮的影響也開始消退。

有關黑人麥克父母被燒死的新聞,由原來帶有偏見的詞彙「癮君子」變成了客觀的報道「本地居民」

>>>>小丑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我是永恆的,是「吃世界的人」。——《小丑回魂》

原著的英文名是「It」,直譯就是「它」

之所以叫「它」是因為小丑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具象化的東西。

假如要替它取個名字,最好還是照以前的習慣,把它叫作它。我最近在想,它在德里太久了……不管它到底是什麼……它已經成為德里的一部分,就像儲水塔、運河、貝西公園和圖書館一樣,差別只在它不是外顯的物體。

它以人類的恐懼為食,並可以根據不同的人所恐懼的東西而幻化為不同的樣子。

比如有潔癖的埃迪最害怕麻風病人,斯坦不敢直視一副畫中的女人。

那麼它為什麼總是以小丑的形象出現呢?

那是因為小丑更容易讓孩子恐懼,刺激小孩,比刺激大人更簡單也更有力。

這裡的小孩一直夠吃,大人則很好操弄,而且不曉得自己成了傀儡。它偶爾也吃大人,因為大人有大人的恐懼,內分泌也能被開啟和擷取,讓恐懼的化學成分瀰漫全身,替肉加味。但大人的恐懼往往太複雜,小孩的恐懼比較簡單,通常也更有力,往往只要一張鬼臉就足以激起他們的驚恐……就算需要誘餌,可又有哪個小孩能抗拒小丑的魅力?
小丑變成畫中女人捕食斯坦

這一部中終於揭示了「它」的來源——它是來自外星的某種古老物體。

但對於國內觀眾來說,看到它的第一反應大概是抄襲了劉慈欣的《三體》。

那麼「它」到底是個啥子東西呢?

在電影中,「它」也被稱作「死光」(Deadlight),這也是小說的譯名之一。

它來自外星並「發誓要搶奪地球上的所有女人和強暴所有男人」,其實是它開的一個玩笑。

在原著中,」它「是比宇宙還要古老的兩個東西之一:一個是烏龜,一個就是」它「。

烏龜吐出了宇宙,代表著秩序、光明,它則代表著黑暗和混亂。

宇宙誕生前只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它,一個是烏龜。

在原著中也有把」它「寫成蜘蛛一樣的東西。

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沒有形體的毀滅之光,」它「存在於超乎我們想象的維度。

它是個巨大閃亮的核,但在「最終的他者」心中只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塵埃。他會看到裸著的它,那沒有形體的毀滅之光,而他要麼會被好心地瓦解,要麼永生不死,活在無形無狀、無窮飢渴、嗜殺成性的它的體內,瘋狂但清醒著。

在電影中,有人看到它在幾百年前墜落地球,而在原著裡,它早在百萬年前就來到地球。

到了地球之後,它發現人類的想象力異常豐富,這讓它過上了豬一樣的幸福生活——吃了睡,睡了吃。

烏龜縮進殼裡很久後,它才來到這裡,來到地球。它發現這裡的想象力的深度幾乎前所未有,幾乎至關重大。這樣的想象力讓它的食物非常豐富。它的牙齒讓血肉之軀因為陌生的驚慌和耽溺的恐懼而僵硬。他們想象夜裡有怪獸出沒,泥巴會自己移動。他們忍不住想象無止境的深淵。

《它:第二章》中記錄了「它」降臨地球的文物

>>>>怎麼才能打敗小丑?

你知道,十一歲能做的事以後往往做不到了。 ——《小丑回魂》

許多人看完後吐槽電影:沒想到小丑竟然是被一群大人罵死的。 其實這也是最難改編的地方,要想戰勝毀滅之光,最終的戰鬥只能是精神上的。

只有Chüd能用,烏龜說。萬一現在就是了呢?他們互相咬住舌頭,不是真的舌頭,而是心理上、精神上的舌頭。

在原著中,烏龜告訴比爾,只有Chüd儀式才能打敗」它「。

Chüd儀式是指一個人和魔鬼的舌頭相疊,相互咬住,然後輪流講笑話,如果魔鬼先笑,它就得消失一百年。 顯然,儀式的內核不是形式,而是這個過程中凸顯的勇氣和信念。

Chüd,這就是了:挺身而出,勇敢,信實,捍衛弟弟和朋友;相信,相信所有你曾相信的事物……就算凱文和錫西的哥哥卡爾頓說小孩子才會相信,但你依然相信,相信你的父母親會再愛你,相信勇氣是存在的,每次說話都能很順;不再是窩囊廢,不用再躲在地洞裡,還說那是地下俱樂部,不用再窩在喬治的房間哭泣,因為你沒能救他,也不知道如何救;相信自己,相信渴望的熱力。

這種精神上的戰鬥用文字可以描述的非常精彩,但轉換成鏡頭語言就非常的難。

這也是電影被詬病的地方,電影只是膚淺地豐富了恐怖橋段,缺少了第一部中人物的成長,更沒有原著裡對現實的批判。

威廉咬著——不是用真牙,而是心裡的牙齒。他心裡忽然浮現一個怪誕的景象:它的舌頭覆滿活的唾液,有如粗橡皮筋一樣拉長、龜裂、出血。他看見自己咬著它的舌尖,一次多咬一點,臉上都是它黏稠的血,整個人泡在它屍味十足的腐臭中,但始終沒有鬆牙。任憑它氣急敗壞,痛得想收回舌頭,他就是不肯鬆口。

在原著中,7個小孩子手拉著手,互相團結,互相信任,他們所迸發出的「原始的」力量讓「它」出乎意料的元氣大傷。

然而,27年後,幾個大人再次手拉手,他們的力量卻弱如風中殘燭。

五個人很快圍成圓圈,就像當年人數更多時一樣。埃迪感覺有人摟住他的肩膀,感覺溫暖、安心,非常熟悉。威廉又感受到從前曾經感受過的力量,卻絕望地發現時不我予了。力量一點也不強,反而像風中殘燭一樣微弱、搖晃。黑暗似乎更深、更近、更占上風了。

《小丑回魂1》

《它:第二章》

那是因為,27年,表面上,7個孩子都從窩囊廢變成成功人士。

但實際上,歲月早已消磨了他們的信念和意志。

27年前,他們還相信勇氣,相信警察,相信聖誕老人;他們鄙視大人對痛苦的遺忘和對不公的漠視;他們還顧忌著他人,有人需要幫忙,他們就要站出來去幫助那個人……

27年後,他們學會了遺忘和自保,學會了視而不見和置若罔聞,卻再沒有了當初互相幫助,對抗罪惡的鬥志和信念。

它只要醒來就會痊癒復甦,他們的童年卻會像七根蠟燭般燃燒殆盡,想象的力道也會減弱與降低。他們將不再想象坎都斯齊格河裡有食人魚……他們會開始相信保險,相信晚餐配酒——好喝又不招搖的酒。

《小丑回魂1》

《它:第二章》

這也是原著中深藏在恐怖故事裡的現實內核。

7個剛剛和小丑大戰完,渾身是傷的孩子們絕不是什麼窩囊廢。

而幾個在酒桌上談笑風生的大人們,也絕不是什麼成功人士。

信念能讓我們成為怪物殺手,也是力量的來源,但它只要等信念的力量消退就好。二十七年。也許只是它睡上一覺的時間,就像我們睡午覺一樣短,讓它精神百倍。它醒來還是原本的它,但我們已經少了三分之一的歲月。我們的視野變窄了,對魔力的信念(這信念讓魔力成為可能)也黯淡了,就像跋涉一整天後的新鞋一樣。

這正是對現實的批判,那7個孩子不是別人,而是我們每一個人。

正如原著中烏龜勸男主最好在小時候就除掉"它"一樣:你知道,十一歲能做的事以後往往做不到了。

我們從孩子變成成人,丟棄天真與幼稚,收穫成熟與穩重,但有時我們丟掉的不只是童真。

更丟掉了最單純卻又是最珍貴的那份正義感,這些人向現實屈服,和社會中一些腐敗的東西一起慢慢腐爛。

讓人恐怖的「它」並非是吃人的小丑,而是每個人對於眼前所發生的罪惡的熟視無睹和漠不關心,是複雜人性中自私和黑暗的部分。

它是永生的,因為它之於人類與生俱來,不會消亡。 電影中的小丑,被找回童年的廢柴聯盟徹底擊敗,但現實中的「它」,無處不在,即是被打敗「它」也隨時都會捲土重來。

留給我們的問題是:

當你遇到「它」時,你會站出來和「它」戰鬥嗎?

PS原著彩蛋一枚:小丑其實是母的。

它是母的,而且懷了孕……它那時也懷了孕,我們都不曉得……所以我們才非回來不可,無論如何都得回來,因為它是母的,而且懷著我們難以想象的後代……它就快死了。

The End

文/女神的秋褲

微信群「電影情報局」持續呼喚你,最新電影資訊、資源、猜圖遊戲,暢撩電影和人森,組團看電影,一起來。

因為人數多無法掃碼,請加秋褲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務必記住進群暗號:「我們為什麼跌倒?」

你可以錯過愛你的人,但不要錯過和你一樣愛電影的人。

女神的秋褲,影探主編,我不是什麼影評人,我只是一個用生命看電影的人。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