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疾速追殺3》影評:為什麼john wick會如此迷人

疾速追殺3影評
只能說是隨便嘮嗑嘮嗑,不算正式的影評

八月14號,《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終於出了網絡高清藍光資源。我在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的下載觀看(如果有條件的話我是一定會去香港看的.....)。除了享受到頂級的視覺盛宴外,我還在不停感慨好萊塢對於其他國家多種類型電影的學習與融合能力,並將這些元素以一種合理的方式融入電影中,成功的取悅觀眾。而在某種程度上,《疾速追殺》系列代表了好萊塢對亞洲動作電影學習與實踐的最高水準。


我為什麼會如此鍾情於john wick這個動作電影系列?大概是因為它足夠純粹吧。

說實話,在這個愈加絢爛的好萊塢大片時代,想要看到這麼一個硬派的純種動作電影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在過去大部分好萊塢動作電影都是以手持攝影+快速剪切的拍攝環境下,《疾速追殺》橫空出世,以一種優雅而復古的「創新」模式給這個類型注入了新鮮血液,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此系列的動作風格能在一眾大片裡獨樹一幟,並掀起好萊塢動作「革新」的狂潮呢?

就先以拍攝手法開始吧。過去大部分好萊塢式的格鬥場景都是以這種方式拍攝的:通過鏡頭角度的調整,壓縮雙方之間的身體距離,配合上手持攝影的搖擺感,並在後期進行快速的音效畫面剪切,從而建立一種偽·臨場感。不是說這種拍攝手法就不好(用不好的基本都是很多美劇打鬥水準),用得好的例子也多的是(《諜影重重3》中那場極其經典的摩洛哥小鎮打鬥),而是這種手法本身就是一種為了掩蓋演員武術功底而被迫使用的措施。

上一部「革新」了好萊塢動作電影拍攝模式的,也恰好是《諜影重重3》

那《疾速追殺》的動作戲是怎麼拍攝的呢?鏡頭上大多以中景與遠景為主,通過大廣角低機位的全景鏡頭來最大限度的還原演員整個身體的肢體動作,而非刻意讓視線集中於某個身體部位。打鬥雙方很少用站位來壓縮各自的距離,而是實打實的將這種空間上的距離展現出來。不會在打擊動作的關鍵節點進行剪輯,而是在動作即將開始前或是動作完成後才正式剪輯到下一個機位。每個鏡頭停留時間大多都在五秒以上,力求讓觀眾完整的看到打鬥雙方的拳、腳的身體運動,而不是用多個局部鏡頭剪切(平均每個鏡頭零點幾秒)來分解這個動作。

這種拍攝手法相信各位其實也不陌生,上個世紀的各種經典香港武打電影基本都是用這個手法來讓動作設計更加真實可信。但如果要在保證觀賞性的前提下使用這一拍法,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演員自身的身體素質和武術功底。你看香港那些動作演員,無論是知名的武打巨星,或是凶神惡煞的反派,還是一兩拳就撂倒的龍套,那基本都是從小就開始練武術的。除非有十多年以上的訓練,不然真的很難憑藉這種拍攝手法來拍出觀眾想要的效果,而這種武術功底也絕非幾個月的訓練就能速成的....

不過還好,本片無論是導演(曾經當過多年的動作替身)還是主演(基努多年的功夫片拍攝經驗),亦或是各種武行演員(據說把大半個好萊塢的武行都找來了,好多角色其實都是同一個動作替身演的),這些過人的基礎決定了本片的拍攝模式,在「復古」的拍攝風格和寫實的動作設計下保證了最大的視覺觀賞性。

《黑客帝國》給了主演基努里維斯不少動作電影的拍攝經驗

當然,僅靠優秀的武行與港式拍攝風格是不足以讓《疾速追殺》系列獲得如此成功的,那麼這個系列到底還有什麼法寶呢?

燈光、色彩與布景,簡言之,就是影像美感。這是john wick系列的一個極大的閃光點,在之前我都不記得能有哪部好萊塢動作片會在這方面如此講究。

就先拿第一部與第二部的燈光色彩來說吧:第一部中酒吧的槍戰戲燈光是有很明顯的區分不同空間的作用,無論是浴場、會客廳還是迪廳,都有兩層以上的光線在畫面中互相融合或是陪襯

第二部中的鏡像空間(此處很明顯是向李小龍的《龍爭虎鬥》致敬)更是將光線與色彩玩出了花。而且在各種高飽和度的光影下,人物的動作還呈現出一種剪影的感覺。再加上各種介質對於不同光源的視覺反饋(水、煙、玻璃和鏡子),這就自然而然的將《疾速追殺》的打鬥與其他光線粗糙直白的動作電影區別開來,創造出了不少優雅的視覺奇觀。

說到「優雅」,就不得不提到本系列的佈景了。和很多傳統的殺手電影不同,在《疾速追殺》的殺手世界觀中,無論是高雅的大陸酒店,還是紐約的夜景街頭,亦或是地下丐幫和髒兮兮的修車場,這些佈景在燈光的點綴和攝影師的機位角度下,無論姿態高還是低,都自帶一種資本主義的優雅氣息(誤)。也正是這些基於電影美術設計上的風格嘗試,才讓《疾速追殺》的鏡頭美感在一眾好萊塢常規動作電影中獨樹一幟。

前兩部的美術可以說是優秀,那第三部的鏡頭美感就是「藝術」了,中景鏡頭的燈光與攝影簡直驚為天人,我就不細說了,你們自己一看便知。

最後要說的,也正是本系列的大殺器:武器和「Gun-Fu」(槍夫)。通常一部動作電影對各種武器的使用往往能直接代表導演、編劇和武術指導的想象力與拍攝功力、動作設計實力等。就這方面來說,成龍的動作喜劇絕對是最好的例子(給我一個家具城,我能打遍全香港)。而《疾速追殺》算是另闢蹊徑了,第一第二部都著重於槍械的介紹與使用(尤其是第二部意大利調酒師的槍械介紹服務真的帥到飛起)。

非常喜歡這裡的意大利口音

至於本片的「槍鬥術」,像是中軸重鎖、莫桑比克、抵近射擊什麼的我就不多聊了(畢竟我也不是特別懂),只能說非常講究,就像上文我說過的:「在寫實的風格下盡可能保證其最大的視覺觀賞性」。

當然,在一二部裡的武器大多以槍械為主,哪怕是近身格鬥也大多是赤手空拳或是正在奪槍甚麼的(除了那隻鉛筆)。那麼為了風格創新並成功吸引觀眾眼球,第三部就增加了許多除槍械外的近身武器格鬥,下面我就來痛快的聊一聊。


首先就是開場的圖書館打鬥,這場算是開胃菜,john wick要憑藉188的身高戰勝一個221的殺手(換句話說,就是常規的身體擊打、格擋和關節技對此人不管用)。

在這場戲裡,john致勝的法寶是一本硬皮書。上一次看到在格鬥中使用書本的電影還是《諜影重重3》了,那一場的動作設計非常精妙,但就視覺衝擊力來講還是《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強。連續兩次用書本擊打對手襠部(瞬間造成大量痛感,並一定程度上封鎖其下半身的活動)。

將書挨在對方面門上用力擊打(加快對方暈眩),外加連續兩次臉部重擊(硬皮書的外殼是真的硬)。

然後用書本抵住對手脖子擊打(阻礙血液流動和呼吸),塞入嘴中重擊三下(直接把對手下巴打折了),最後用書一擊擊斷敵人的脖子,結束戰鬥。

下巴直接斷了

這種原始而又獨具美感的非限制級暴力元素的呈現也算是《疾速追殺》系列能區別於對手的原因之一吧....

下一場就是與唐人街黑幫的刀戰了,事實上這一場近身格鬥戰是我覺得最好看的一場(果然還是華人替身比較能打出花樣嗎)。一開始就是john wick小秀了一把槍械組裝的技術,當然受限於時間這把自製槍只打死了一個人(感覺這一段有點累贅,要是精簡一些應該會更好)。

然後john繼續逃亡,在一條長廊拐角處停下埋伏(在這種長廊內受限於空間基本沒有躲開子彈的可能,還是伏擊對手勝算更大些)。然後就是一段時長大約四分鐘的瘋狂刀戰(其實還有斧頭),華人武替的拳腳功夫的觀賞性相當好看,尤其是與基努打得最久的陳虎(基努的老相識了),幾個揮砍的動作相當漂亮。當然,john在這種狹窄空間內的近身戰中依然熱衷於各種摔角技和關節技(讓對手失去平衡支點並短暫失去行動能力),這種動作風格的衝突也是本系列的一個賣點之一。

可能也會有很多人在疑惑為什麼john wick在前兩部如此亮眼的表現到了第三部就顯得如此吃力。well,根據這三部的劇情來看,主要有三點原因:一,john在復出之前已經退休了大約五年,身體素質和反應機能肯定是退化了;二,承接第二部的劇情來看,john在這之前已經連續打了好幾天,極少休息,體能已經開始吃不消了,外加身上各種淤青傷痕什麼的(第三部剛開始就被人刺了一刀),狀態已經嚴重下降;三,第一部的反派頂多只能算是正常的黑幫槍手,第二部來刺殺john的殺手也並非頂尖(懸賞金700萬元也沒多少人敢來),直到第三部被徹底逐出教會並將懸賞金翻倍後,來的基本都是世界級的高手了。

於是在這樣的不利處境之下,john更改了戰鬥思路,以防守為主,節省體力開銷,並儘快找出破綻擊敗敵人(外加各種陰招:踢襠、錘檔、擊喉、掌耳之類)。但整體還是遵循著「擊打軀幹→使對手喪失行動能力→迅速擊殺」這麼一個步驟。而且大量使用柔道、關節技、摔角技什麼的(我感覺第三部的摔角技要比前兩部多很多),這在第三部的劇情也是有說明的(出身於俄羅斯黑幫,從小接受摔跤訓練)。

另外,在激烈的格鬥/槍戰中導演還會安插一些非常「真實」的小細節:用鎚刀術來避免與敵人角力;更換彈夾的戰術動作;互扔飛刀時會有很多次是刀柄打在身上彈回來;水下射擊的子彈射程等等等等。正是這些細節的安插,不僅增強了影片的寫實可信度,也帶來了不少動作設計的趣味性。在這場唐人街刀戰的最後,用三個極度暴力的擊殺鏡頭爽快的結束(錘刀入腦,刺刀入眼,飛斧絕殺),實在是讓人大呼過癮。

連續錘擊了兩下才把刀刺入頭骨中

相當血腥,建議看原片

這段其實應該算個笑點吧

接下來基本都是一些簡短的戰鬥(意大利黑幫和摩托黨),john先是在馬廄解決了數個黑手黨殺手,這裡依舊體現出了主創團隊的創意和惡趣味,直接用馬來終結對手(荒野大鏢客2玩家的夢魘)。

隨後搶走一匹馬在紐約的街道上與摩托黨激情對戰(有點《真實的謊言》的味道)。這一段就視覺體驗上沒有前兩場那麼精彩且充滿新意,主要是過渡作用,由此,影片第一幕正式結束。

第二幕的高潮戲主要就是卡薩布蘭卡制幣工廠的雙人雙狗組合槍戰,這也應該是john wick系列中單一場景槍戰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吧(第二部的羅馬和紐約都有很明顯的場景美術風格變化)。不得不說讓軍犬介入槍戰的點子非常棒,人犬配合的各種戰術動作看得相當過癮,而軍犬的速度感與力量感也呈現的相當到位,無論是創意還是執行都無可挑剔。

力量感一下就出來了

但拋去這些單單評判槍戰部分來看,卻顯得有點平庸了(僅限於本系列)。戰術動作、開槍爆頭、小兵戰力,這些基本和之前的槍戰部分沒什麼兩樣,而且顯得有些過於氾濫了。再加上此處電子音樂原聲的缺失,導致這一段落就少了很多節奏感,也少了很多趣味性。

槍鬥術很明顯是前兩部的主要賣點,也是本系列暴力美學的著重呈現。在前兩部中儘管也有出現各種近戰肉搏,但槍仍然是終結對手的主要武器。但第三部對於武器多樣性的思路轉變使得槍戰橋段被搶了不少風光,尤其以卡薩布蘭卡那段最為明顯。你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在前面將近三十分鐘的高密度打鬥下,這一段的觀賞性反而沒那麼出彩。當然了,至於後面酒店的那場戲,就不會有這些較為明顯的問題。

接下來,john wick重回紐約,影片的第三幕開啟。首先就是與日本光頭殺手的對決,這一段有一場相當精彩的摩托車刀戰,而且令我驚喜的是這一場戲竟然大部分都是用長鏡頭拍攝的,視線隨著john的動作左右位移,不僅強調了該環境的速度感,也加強了觀眾的空間沉浸感。隨後二人一路打到大陸酒店,暫時休戰。(那個光頭和尚也在這裡盡顯迷弟本質,蠻有反差萌的)

然後就是第三幕最為高潮的酒店大戰了,這一段大約打了有二十多分鐘,從大廳一直打到頂樓,從槍鬥術到激情肉搏,非常精彩。尤其是在前面如此多花樣的動作場面一路看下來的情況下還能做的讓觀眾產生這種長時間持續的新鮮感,是很不容易的。這一段基本像打遊戲闖關一樣,分為很明顯的五個關卡,我們慢慢講。

首先是酒店大廳的第一關,在雙方各自撕破臉皮後,高台桌直接派出了最強的特種部隊。黑人前台還特地解釋了一下對方的裝備:高度技術升級後的強力防彈甲和防彈頭盔。酒店小兵的子彈打在他們身上基本屁事沒有,哪怕是john wick這樣的補刀高手也頂多只能將他們的軀幹值打滿造成硬直,好不容易找到頭盔鏈接處的縫隙才能勉強殺了幾個。

這一段真的蠻有意思的,一方只能老老實實挨揍,另一方也無可奈何,只能靠秀操作才拿下幾個人頭。鏡頭的運動與剪輯也相當平穩,呈現出雙方的裝備與戰力差距。

第二關裡,john wick被迫中途回城,更換了12口徑的霰彈槍後回場殺敵。這時敵我雙方一轉攻勢,特種部隊基本一出場就被火力壓制秒殺,一槍把腦袋轟爛的鏡頭簡直司空見慣。

打鬥場景也開始變化,不再是第一關單一色調的酒店大廳,而是一路從狹窄的倉庫與水管維修通道打到浴場和泳池。這一段的光線大多都是紅、黃、藍等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光源相互搭配,在視覺上降低了那種單調重複之感(這也是為什麼前面卡薩布蘭卡那場稍顯單調的原因,場景和光線太過單一了)。

然後來到了第三關,主角像是玩豎版通關遊戲一般,要一層一層的幹掉不同的敵人,才能見到最終反派。當然由於前面過度的體力消耗和傷痛困擾,john在第一層就被兩個雜兵給連續踢飛了五六次,直到敵方亮出短刀,john才找回狀態,奪過武器後幾刀便將對方反殺。

這裡要好好聊一下場景設計了:一個由玻璃搭建的特殊塔形建築,配合上燈源的空間設計,讓此處頗有一種超現實之感。當然,在背景處導演也利用大樓和廣告牌的燈光來讓這一場景的光源不會有單調感,往上走還會有更加出色的燈光設計。另一個重要的點就是玻璃這種特殊的介質。除了前面我說過的光影質感處理外,玻璃在動作電影裡還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它能最為直觀的體現出動作設計的力量感。在動作電影裡,要想將雙方的力量感最大化處理的話,除了一般的音效和視覺錯位外,最為簡單粗暴的手法就是場景道具的破壞了。無論是木頭的斷裂,還是牆體的裂痕,這些都能直接反映出角色的破壞力。而玻璃這種東西,得益於它自身所固有的「堅硬」性、易碎性和鋒利性,所以在特殊場景下玻璃的破碎反而要比其他材質更有視覺張力。

《警察故事》裡的玻璃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這裡一路打下來至少弄碎了十多個玻璃櫃

而且另一方面,由於其帶有的透明性,在角色打鬥中反而可能起到阻礙迷惑對手的作用(對觀眾來說也是一樣,一種天然的視覺陷阱),這就給打鬥中的劇情帶來了更多的曲折性。所以,在動作電影中,玻璃真的是個好東西。

玻璃的透明屬性成功混淆了視線,使得john wick成功反殺

相當記仇了

接下來來到了第四關,事實下從這關開始基本都是大型粉絲見面會了,兩個忠實的迷弟見到偶像後開心得將他一腳踢飛了好幾米遠。而且在前兩局john wick是被這兩位粉絲吊著打的。也算這兩位有禮貌,沒下死手,拉起john之後表示可以慢慢來。而在第三局,john解下褲腰帶,開始轉變戰鬥思路了。

迷弟之戰

看一下這張圖,有趣的是哪怕john wick被打的跪下都和這兩人站著差不多高,這就意味著john的肢體長度是佔據優勢的。

在進攻上,利用皮帶抽打來增加攻擊範圍;而防守上則是用皮帶鎖住對方的攻擊方向,然後配合上自身擅長的關節技、摔角技,還有擊檔、掌耳之類的陰招,逐漸佔據了上風。最後以連續兩個精彩的背摔,結束戰鬥。

而且john勝利後也很謙虛的表示點到為止,饒了兩人一命,繼續上樓打boss去了(這好像是該系列中第二次未下殺手吧)。

不過這一段我還是要挑些刺出來。相信喜愛動作電影的觀眾應該看出來了,這兩個迷弟就是《突襲》系列中戰鬥力超吊的BOSS,看過電影的估計都不會忘記他們那恐怖的戰鬥力。但在《疾速追殺》中,感覺兩人的戰力表現低了一個檔次(也可能是因為不同的動作設計風格所導致的)。還有一個就是一打二的蹩腳感。你看很多早期李小龍電影,大部分一挑多那基本都是兩個人對打,後面一群在那裡左右橫跳,直到打完這個,再去打下一個(葫蘆娃救爺爺)。

早期李小龍的動作電影基本都有這個通病

而在成龍的電影裡,無論是一挑二,一挑三,還是一挑四,你能感到他們是真的在多人圍毆一個人,這是優秀的武術指導,精彩的動作設計,超凡的武打演員和精妙的鏡頭語言所共同決定的(尤其是《警察故事》裡最後八分鐘的商場大戰)。而《捍衛任務3:全面開戰》中這一段由於動作都是大開大合的地面戰,再加上主演基努的年齡也已經過了五十五歲,所以在緊湊感上離輝煌的香港功夫電影還有不少的差距。

《警察故事》最後八分鐘的商場大戰實在是太精彩了

最後一關就是與日本光頭的戰鬥了,其實這一段也沒多少可說的,頂多就是導演將我前面所說的所有動作場景燈光攝影元素在重新利用了一遍,背景加上LED燈源的動態光影效果以減少觀眾的視覺疲勞感。說實在的,能讓這連續二十多分鐘的打鬥片段持續產生新鮮感,導演和諸位主創人員已經算是非常牛逼了。至此,第三部動作戲的簡要講解終於完畢。


除去動作元素的復古潮流和創新改造外,本系列另一個吃透我的賣點就是殺手江湖的世界觀構建。無論是大的組織,還是小的個體戶,又或是錢幣流通與信息交易,還有就是無處不在的江湖規矩,這是一個無處不受到制約的世界,束縛與代價都真真切切的存在。就是這些從大到小的細節無不讓我對這個殺手世界著迷。

當然,結局表明了這個系列會繼續拍攝續集,並進一步擴大其殺手世界觀。但我卻憂心忡忡,畢竟在本片收尾時已經出現了不少瑕疵,這個世界觀如果任其進一步是擴展下去也可能會逐漸崩塌。我還是希望這個系列能在一個關鍵的節點以一種爽快的方式去結束這一切,而不要強行輸血,最終搞成只想著利益的「活死人」印鈔機。

最後來一句題外話:說實在的,看了那麼多亡命殺手因為正邪、親人和朋友走上殺戮之路的電影,我都對他們的動機厭煩了。直到《疾速追殺》的出現,我終於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開頭。一個退休多年的殺手剛剛經歷亡妻之痛,將妻子留下的那條狗狗當成了唯一的寄託並決定繼續生活,結果沒過幾天就有人來進他的家,揍他的人,搶他的車,還殺了他的狗,最終將他重新逼上復仇之路的故事。說實在的,這多感人啊!

難道不是嗎?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