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影評:現實主義為何會吸引我們?
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影評現實主義用來吸引觀眾的,是利用了人與生俱來的,對未知的好奇,以及一種對安全感的渴望。
《賭博默示錄》裡,香川照之扮演的利根川的一段台詞為我們闡釋了詳細的答案:
「他們想要享受這種景象,人面對恐懼時顫抖崩潰的樣子,同時又很高興知道自己很安全,這種短暫的愉悅,我們稱之為安全感,他們樂在其中。」
這段話是對那些有錢人的諷刺,而在我看來,也是對於電影觀眾為何熱衷於現實題材和恐怖題材的一個真實寫照。
不要否認,人是社會化的動物,所以動物的本能無時無刻不在流露出來,對食物、性、安全等等原始本能的欲望以及享受其帶來的滿足感,而電影在絕大部分時候滿足觀眾的並非藝術性,更多的是這些本能的東西。
影片講述了一家四口,一個奔波的快遞員,一個護工,一個乖巧的小女兒,一個叛逆期的大兒子,整個家庭結構非常普遍,同時夫妻二人的職業一方面能夠讓我們看到目前互聯網經濟的冰山一角,也能夠看到老齡化帶來了生活和工作上的變化(文中,通過那些被護理的老人對於老朽身軀的沮喪,可以感受到導演對於變老的個人恐懼感)。
夫妻二人為了擁有一幢自己的房子而奔波,丈夫作為一名快遞員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妻子則是一天要前往六七家客戶,做法打掃甚至是端屎端尿。
是不是有些熟悉?我們身邊的人的經歷,亦或是我們自己的經歷?
底層的境遇整個地球上何其相似。
這是我看過的肯洛奇第一部片子,和張猛的風格其實蠻相似的,雖然語境不同,但是大家想表達的東西是一樣的(不過從揭露的東西看,肯洛奇可能更左一些)。
導演事實上將整個家庭放入了一個極端的狀態下,而最精妙的在於,這種極端的狀態是通過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展現給觀眾們的,讓觀眾感覺似乎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就是他們的日常,從兒子因為偷東西被捕、夫妻間的爆發式爭吵、父親打了兒子、父親被搶劫等等,帶給觀眾的不是突如其來的震撼,只是心情不斷再下滑。
是的,當看到他們雪上加霜遭遇到的事情時,我們除了安全感,還會產生另一種感情,同情。
人就是這樣矛盾的結合體,既渴望比別人過得好,同時面對弱者和悲慘的境遇又具備同情。
當你看到影片中的妻子日夜奔波卻只能步行或者做公交,是否會想到自己為妻子做過什麼?
當看到可愛而懂事的女兒盡力幫助已經累壞的父母時,是否會想到自己的女兒?
當看到叛逆而又內心善良的兒子一次又一次惹禍,是否會想到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兒子?
當看到那個宛如豺狼般的冷血主管,是否會想到你的上司?
當父親打了兒子,卑躬屈膝向主管和客戶低頭的父親,是否會想到自己?
電影不光是要滿足我們的慾望,它也可以打動我們的心。
那麼作為與英國相隔萬里的中國,面對不同的文化,我們會產生這種安全感或者產生對大洋另一端的一家四口的共鳴和同情嗎?
我再次提到了張猛的作品,《耳朵大有福》,裡面王抗美一家的境遇以及一天中發生的事情、節奏、風格何其相似,因此面對遠在英國的turner一家,我們並不陌生。
世界上有這麼一些人,我們身邊有這麼一些人,也許也就是我們,總有一些夢想,結婚、擁有一幢房子、在大城市立足、兒女有個好學校……
可惜正如影片中turner一家的境遇一樣,圍繞他們的,總是不安、厄運、不理解、衝突、狗屎般的上司。這一切不是獨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經濟的壓力而引起的連鎖反應。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無法清高,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像個苦修士一樣,脫離所謂金錢的惡趣味。
就像影片結尾,滿身傷痕的父親,一大早爬進貨車,不顧家人們聲嘶力竭的阻止,為了不被罰錢,又去上班了。
路上,父親淚流滿面。
我們呢,會是什麼感情?
慶幸?憤怒?同情?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