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茱蒂》影評:這個「乘風破浪」的姐姐,47歲孤獨的死去了......
茱蒂影評這篇文章發完,R君應該會被很多「姐姐」罵.......
R君說
「她愛大海,只是為了海上的波濤洶湧;
她愛草地,只是因為青草點綴了斷壁殘垣。」
(福樓拜 《包法利夫人》)
好了,忙完618,R君又該回到正常的狀態了!(本電影全片在「愛奇藝」可看)
最近綜藝圈裡《乘風破浪的姐姐》算是另闢蹊徑,用一眾30+的「姐姐」們組團創造了一個現象級的作品,以至於連多年低迷的芒果傳媒股票也跟著大漲了6.82%,市值突破了千億.......
當然了,在綜藝裡,諸位姐姐們必須乘風破浪,笑靨如花,一幅傲視天下的氣勢,但是,現實中她們不但大多都接不到戲,一大部分只能在「小紅書」這樣的平台上靠站台賣貨獲得一些存在感,更有部分姐姐至今還依然「迥然一身」,連個正經伴侶都沒有......
有人已經統計過:「2018-2020年,30位姐姐中只有21位有新作品播出。在這最近3年中,能每年做到還有一部新作品問世的,只有12人.......」
有趣的是,「姐姐們」在後台見到了彼此,唯一能交流的就是彼此「彩虹誇」,並且內容都是出奇的一致:「你瘦了」、「你的腿好細」、「你狀態好好」.......似乎除了「面容」「狀態」這些保養課題,「姐姐們」也真的沒有什麼可以更加深入交流或者探討的。
而即便以這樣的人生,「姐姐們」在台上也不知道何來的蜜汁自信,不但懟天懟地,還會發出「還要介紹我是誰?那我幾十年白幹了。」「一把年紀了還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麼的人,去評審我自己。」這樣的狂妄之詞,甚至餓了渴了就直接叫節目組來服務.......儼然一幅我就是「天生的公主命」,所有的人都應該跪拜並且甘心伺候我.......
所以,這樣的「美好狀態」、「才藝展現」和「霸氣側漏」,最後想換到什麼樣的效果或者終極目標呢?寧靜是這樣脫口而出的:「男生看了就覺得我想娶她們.......」
哈哈哈哈,好吧,我承認「姐姐」們在舞台上是很帥很酷,但是靠精心打扮,P圖換來的叫好,和這種「老娘天下第一」的性格最後真的能換來「真心人」麼?這麼多男同胞可是心知肚明,看得火爆樂呵是一回事,自己(敢)娶回家可是另外一回事。
姐姐們活了30多年,即便歷經了無數男人,或者摔也摔了無數次(還是經常在原地摔),看來真的不但還沒有參透人生的殘酷真理,還會繼續走在這條自我糊塗的路上繼續跌下去.......
有人把這些事情怪罪給中國的娛樂和社會價值觀,因為好萊塢那些真正的「姐姐」,甚至「大媽」,都依然走在自己人生的巔峰道路上,似乎這是社會價值觀導致的差異。比如:1949年出生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幾乎每年只要她出演的電影,幾乎都會入選奧斯卡影後評選,最近一次她拿奧斯卡影后入圍,是2018年的《華盛頓郵報》,而她已經69歲了.......又比如凱特.布蘭切特,甚至英格麗.褒曼,在她的64歲,還拿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1979年的《秋日奏鳴曲》).......而中國的娛樂圈,基本只看到「小花」的存在,「姐姐們」一過35就幾乎毫不例外的從屏幕上日益稀缺乃至消失.......
真的是這樣麼?其實好萊塢的姐姐們失意的也很不少,甚至人家在全世界影壇上「乘風破浪」,遠比中國這些「姐姐們「成就不知道高到哪裡去的,一樣最終人生黯然收場的大有人在。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就是這樣一位特別」乘風破浪」乃至帶有傳奇色彩的姐姐,在她生命中最後歲月的故事:
17歲就因為主演《綠野仙蹤》爆紅全球的好萊塢女星茱蒂.嘉藍(Judy Garland),是位列AFI最偉大的女演員第八位,1999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卻一生離婚了四次,人生大多數時間都陷於憂鬱、病痛、酗酒、離婚、自殺和負債累累中.......她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都在英國的高端餐廳中做歌手,憑著過去自己的經典作品,在舞台上換取她生活需要的花銷和人生被需要的感覺。最後,年僅47歲,因服藥過量,孤獨的死在酒店中。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當然不會留下像茱蒂.嘉藍《Over the rainbow》這樣傳世經典的作品,距離那樣的人生和事業高度差的距離不是一點點,但是,即使是以茱蒂這樣的成就,又為何會走到那樣慘淡的人生終點呢?
電影,當然是以緬懷和同情的情感去記錄了茱蒂最後的歲月,但也不無惋惜的寫出了巨星人生道路的失落:人生可以乘風破浪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有些本質的東西不去注意,無論你多牛逼的成就,依然得不到幸福和一個美好的結局.......
每一條道路,都有相應的代價
女性自立其實本來當然是好事。R君自己也向來欣賞並且特別喜歡幫助那些願意在社會上留下足夠成就的女性。畢竟在任何領域能做出建樹的人,無論性別,都是人類社會的精英,並且往往歷經了很多的波折和困難,付出了相當多的努力,甚至一些做了外人無法想象的犧牲,才實現這樣的高度和成就,當然值得尊重。
尤其是娛樂明星,藝人和名人,他們的成就往往不單單只代表了他們的個人,更因為寄託在他們個人形象上的一些角色和精神,因而更容易被人們牢記,喜愛,甚至崇拜。所以,粉絲們,影迷們對他們的崇拜,本質是對他們表演的內容和形象的喜愛,與他們真實的本人,並不存在完全的匹配。
比如,屏幕上的一個溫文婉約的女性,但是演員本身上有可能卻是性格暴烈;或者在劇中是一個居家好男人,但是實際生活中卻放浪形骸.......
猜一猜,當大眾發現某位藝人和她屏幕上形象差距很大的時候會怎樣?
當然,你可以盡量按自己的本性來選擇自己的道路和角色,但是在這個社會,我們要做純粹的自己,再取得相當的成就,除了真正的學術者以外,基本上是很難的。所以,我們要成就一些事情,必然要改變自己去迎合一些需要,比如角色的需要,階段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生意的需要,使得我們自我和外在之間永遠都存在相當的差異。
其實,不要說自己的成就本身就依託了一些虛擬出來的東西,就算是一個真正靠自己白手起家而成功和成熟的企業家,一樣應該對世界具有敬畏之心,對那些幫助自己成就今天這個地位的人帶有感恩之心。那才能讓自己持續受到他人的尊重和關愛,也才能持續獲得更好的福報。
茱蒂.嘉藍,這位好萊塢童星,曾經像秀蘭.鄧波兒一樣是全球影迷的偶像,但是她如此成功的人設和形象,當然離不開米高梅電影公司的一路規劃和安排。因此,正如電影中表現的(也是現實),茱蒂的一切行動和生活,都需要按照電影公司既定的策略和路線來走.......
於是茱蒂失去了自由行為的權力,在別的孩子可以自由遊樂、嬉戲、甚至大快朵頤的時候,她為了維持自己的身材、形象,為了滿足公司的進度和計劃,只能遵從別人的標準,別人的安排。
這樣的生活當然看起來夠憋氣、壓抑,並且沒有人性,甚至有些殘忍。但是這就是你選擇的道路的代價。正如電影中米高梅的老闆問她:「難道你想成為那些千千萬萬的普通城鎮婦女,過她們的生活嗎?」
你選擇的道路,當然就有相應的代價。
有人可以反駁,說茱蒂年少,又被家庭所迫,所以沒有選擇。的確,也許早期茱蒂確實沒有選擇,但是隨著她的成長,成熟,有很多事情她自我的自主權一定會越來越大,她應該可以越來越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但是實際上,隨著歲月的增長,茱蒂的人設是日益崩塌的。隨著她自我意識的增強,重新抓回自我命運的控制權之後,她所做的很多事情,比如酗酒,吸毒,遲到,行為不端,全都讓她的人生日益在走下坡路,而不是越來越好。
當然,要承認,少女和青春期的壓抑的確破壞了她作為一個正常女性的心理成長,這真的是很可惜。然而,過度自我和放縱無論如何都無法成為一個合理的犯錯的理由。
如果再嚴苛一點,我們也可以反問一下,好萊塢明星很多,童星很多,女星也很多,是不是每個米高梅的明星都過著這樣的人生的經歷和結局呢?如果不是,那麼究竟是茱蒂的個人問題,還是整個米高梅,乃至好萊塢娛樂圈的問題?
在電影中,茱蒂對極少的因為熱愛她的成就而為她搭建的舞台和機會,並不珍惜。人們慕名而來,期望看到他們心目中那個可愛,積極上進的茱蒂,卻只看到一個酗酒失態,言辭粗魯的歌者,以致於群起攻之,要趕她下舞台,這是多麼悲劇的事情。
哪怕你的歌聲再美好,代表的意義再優秀,依然無法代替你必要的社會行為和責任感。何況隨著歲月的流逝,你的容顏會老去,儀態和氣質會失去,甚至知識和能力都會因為脫離社會過久而失去正常的競爭力,這時候過去的成就還能幫你維持你想要的人設和那種萬人景仰的狀態麼?
事實上,大部分過於標榜和維持自我人設的人,無論是藝人,還是企業家,或者普通人,基本上最後都只能慘淡收場。為什麼?理由很簡單,過於愛惜自己外表的面子和羽毛,只能讓自己失去更多本質重要的東西,最後由內至外的失去一切。
所以一時「乘風破浪」又如何?就算一時財富自由又如何?你沒有像樣的職業,沒有像樣的社會參與和貢獻,沒有像樣的人生價值,沒有像樣的朋友和社交圈(也許有一些酒肉朋友,因為你的財富而來),甚至可能連個靠譜的終身伴侶都沒有,終日把自我感知寄託在已經過去的時代和那些虛浮的表面價值上,還在自我標榜重要性和價值,那麼茱蒂的命運早晚也可能會落到你的頭上。
人生其實不是忌諱「乘風破浪」,但是卻真的忌諱「自我標榜和滿足」。不信,我們可以等著看看,再過10年20年,這些姐姐們又都會有些什麼樣的結局。
過於自我,才是一切的悲劇源泉
成功真的會成為人生的負擔麼?
其實茱蒂對這個社會的貢獻遠比她自己能意識到要更多。
她那首《Over the rainbow》,以及她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實際上影響了很多人,尤其是同志群體。以至於在她死去5天後,1969年6月27日的悼念活動中,催生了美國同性戀團隊最大規模的維權運動 - 「石牆事件」,乃至每年的6月,都是國際同志月,全球各地都會有高舉彩虹旗的同志遊行。而這彩虹的來源,就是她的這首《Over the rainbow》。
儘管她有那麼多問題和缺點,但是我們真的可以看到,哪怕在已經容顏盡失的時間,茱蒂還是擁有那麼多的愛戴者和追隨者,她其實應該是個很幸福的人才是。
但是她沒有,因為她有一個人生最大的性格缺陷,在源源不斷的吞噬著她所有的幸福源泉,這就是她過於自我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茱蒂一生經歷了4位丈夫,並且有2個孩子。在電影中著重展現了她最後一次婚姻的過程,卻頗具代表性的展現了她最大的人生悲劇的源泉。
很多女性都以「對自己好」作為擇偶的一個最重要標準,甚至唯一標準。但是大多數人卻沒有意識到,他們對「對自己好」判定的標準經常都源自一種錯誤的角度,比如只要符合自己想要的,就是好;但凡有一些不符合自己意願的,就都是不好.......
這個世界,真的不是圍繞某一個個人來轉的。失意、挫折、失敗豈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你的個人喜惡只屬於你自己,別人依然有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要去維持,遵守,不可能跟你永遠一致。所以真正的伴侶關係也好,生意夥伴關係也好,哪怕朋友關係也好,都是需要博弈平衡的。
換句話說,任何長久的關係,都需要進退有度,而不是單向的唯一價值觀。很多時候,妥協,退讓其實就是一種進步。對面子來說,永遠是裡子更重要。
茱蒂就是那種過於自我中心的人。她的愛是因為她覺得有人給到了她想要的東西,她不愛了是因為她覺得她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東西。這還真不是一個成熟的情感個體,完全是一個孩童般的自我獨佔意識。用這樣的意識去生活,怎麼可能會得到長久的回報和幸福?
所以她在舞台上也不珍惜自己僅有的機會和粉絲們的愛戴,因為不符合她隨心所欲的需求。她不會照顧別人的感受,要的只是單向的「眾星捧月」。
其實這樣的問題,在她最初做童星的時候就顯現出來了。那次她不顧一切跳入舞台的泳池,雖然也是情有可原,但確實說明這個人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比較弱,容易衝動且不計後果,會做出犯迷糊的事情。在年少時,還多少有所顧忌,但當年長時,她就會做出很多衝動型的行為和決策來,比如閃婚,比如情緒失控,意氣用事,或者因為一點點不如意和挫折就責怪別人,以致將真正的愛人和朋友全都從身邊驅趕出去.......
因為過於自我,所以總是過於輕率的依據自己的情感去做出判斷,過於輕信,或者又過於悲觀,喜歡把很多其實普通的事情想的過於美好,又喜歡把一些簡單的不如意處理的過激。簡而言之,就是喜歡走極端,又輕信而隨意。
其實世上的事情,要想完美,甚至做成,哪有那麼容易......螺旋曲折前進,這本來就是世界運行的普遍規律。太完美的事情,R君還多數不敢去相信和觸碰呢........
如果茱蒂再成熟一些,願意多換位思考,想一下別人的出發點,困難和動機,多理解別人的期望,尊重別人的需求和自然的規律,很多事情當然會走的更順,乃至最終走到她要的結果。
何況,她還有那麼多的影迷,粉絲,有那麼多愛著她的人,其實人生完全可以過的更幸福,快樂一些,不必去那麼著急非要在某一些時間滿足自己的那些小小慾望和訴求。
人的欲望太多,太急,只以自我為中心,終究很難幸福......
而蕾妮.齊薇格,當然演的非常出色,名至實歸的奧斯卡影后。不過,從那個微微富態可愛的《甜心先生》中的秘書,到光彩奪目的《芝加哥》裡的明星,到《冷山》裡充滿自信的農村妹子,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會讓她在影壇悄悄消失了6年,又瘦到幾乎無法相認,而在這次的《茱蒂》中幾乎是演出了她自己的人生。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知道,但似乎預感並不算太好.......(R君也還是懷念《甜心先生》裡那個善良可愛的蕾妮,歲月給人的摧殘有時候也真是殘酷.......)
也許「乘風破浪」的能量太大,並不是人人可以hold得住把。
正如R君的好友兼導師陶老師說的:「窮人的煩惱好解決,有錢就可以了;但是有錢人的煩惱,那就很痛苦了,因為錢都無法解決。」 而痛苦的有錢人突然沒錢的時候,那真是加倍的痛苦且沒有解藥.......
所以人要自知自重,時刻警醒自己,不能得意而忘形。
當終有一天,容顏和財富都已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的周圍和人生還會剩下什麼?
最後,本作其實也是R君幾個月前就看了的,屬於奧斯卡系列影評之一,本來拖欠了很久,沒想到正好應景用上,也算補全一個功課........
《茱蒂》:一代傳奇明星的最後歲月,讓我們惋惜,卻給我們警醒。這個世界終究很少有人能「乘風破浪」一輩子,學會必要的感恩和退讓,也許才是終極幸福之道。
R君,2020年6月24日,於上海。
全文完,如果覺得還行,點個「在看」支持一下吧!謝謝囉!
財貓電影
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近期電影影評:
92屆奧斯卡專題影評:
91屆奧斯卡專題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