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無罪謀殺:罪人的控訴》影評:一個開放式結局的悲劇

無罪謀殺:罪人的控訴影評

有劇透 有劇透 有劇透


電影是跟著毒舌觀影團看的超前點映,感謝毒舌爸爸免費的電影票。

回歸到電影本身,還是符合期待的,雖然不至於驚豔,但是顯然是超過及格的,因為豆瓣只能給3星或4星,這部電影顯然是超過及格的,但沒有那麼的超乎我的預期,就3星吧。(其實是因為寫到最後發現有不少問題然後回頭把4星改成了3星)

因為沒有系統的學過影視評論,僅僅就是從一些我自己了解的方面來進行一個簡單的評價的,邏輯也比較亂,非常抱歉。

1. 為什麼Collini要自殺?

我覺得,這基本上是很多人的疑問;當然這個疑問還有另外一個側面,也就是「如果Collini不自殺,法官會選擇如何宣判這個案子」。在觀影現場之後的分享中,有一個小姐姐認為這是導演、編劇的一種妥協,但是我更傾向於把這個看作一個開放性的命題。當然,這也是一個討巧的方法,稱之為妥協也不無道理,因為如果Collini沒有自殺,那麼這個時候法官(i.e. 導演、編劇)就會面臨一個非常困難的道德難題,也就是那個經典的「惡法非法」、「惡法是法」的安提戈涅式的問題。如果僅僅從法律本身來說,無論辯方舉什麼證據證明Collini的「Motiv」(動機)是如何如何,但是很難迴避的一點就是這個男人殺死了另外一個人,這樣的結局其實是大部分對於刑法有一定了解的人能夠預料到的;但是因為前面鋪墊起來的氣氛,以及納粹、屠殺、反人類的基調,大部分人其實很難接受這樣一個有罪判決,這就會讓法官或導演陷入到一個兩難的境地。就從電影的情節來看,前面也對於Caspar和Meyer的感情線進行了一個敘述,如果我們拋棄後面的納粹情節,那麼可能大部分觀眾會去支持處決Collini,因為一個薄薄的律師職業的操守,對於一個情感正常的人(不是一個對於「法律共同體」有著相當程度的信仰的人),很難去支撐Caspar這種行為在人們眼中的正義感。所以,這個時候必須拉出一個比人的具體的感情更高的、抽象的人道主義的情感來與前一種傾向進行抗衡,編劇和導演在其中安排Collini說出真相的那一段情節(即納粹殺死Collini父親的情節;甚至還用了很長一段篇幅),就是為了將這種抽象的人道主義觀點具像化,讓觀眾能夠get到這樣一個意旨。換言之,如果沒有安排那一大段對於Collini和Meyer的往事的敘述,僅僅就「Meyer是一個黨衛軍軍官,他在Montecatini殺了20個人,其中一個是這個Collini的父親」的簡單敘述,那麼這樣一場作為電影的庭審,其實就變成了「同態復仇」而已。

P.S. 說到這裡,我覺得這個電影的中文翻譯即《無罪謀殺:罪人的控訴》是相當糟糕的,這樣一個大標題其實是一個相當多餘的地方,電影原名是Der Fall Collini,直譯成英文就是The Case of Collini,導演其實正是把這樣一個抉擇或者說Guilty or Not Guilty的權力留給了陪審團(觀眾),但是這樣一個翻譯完全毀了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似乎就已經告訴了觀眾說,Meyer該殺,Collini值得同情,那個「拗口的法律」是「惡法非法」,而剝奪了觀眾在觀看電影後自己對於這樣一個案件的自己的評論,而英譯就會好很多,即The Collini Case而中文翻譯對於這樣一個電影可以說一場災難。

2. 雙線敘事——兩個案子

雙線敘事,其實是兩個主角,兩個案件,兩條線索,其實,就我很少的觀影經驗來看,這並不是少見、或者說能夠成為這部電影的加分點的安排,畢竟《唐探3》都有兩條線索呢(狗頭)。

明線是我們看到這個就像《99.9》中的Miyama的Kaspar因為對於法律的信仰和律師職業的信仰而追求真相。其實,嚴格來說這個人物的塑造只能說是平平無奇吧,這樣的人物形象即「初入法庭、對於法律的公正充滿信仰的、執著於追求真相的愣頭青律師」其實並不少見,這也是大部分律政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喜歡的題材,整體來說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並且其中有兩段(or三段)Caspar打拳的場景,也許是導演為了表現他心中的那種糾結,類似的有《半澤直樹》中半澤劍道、《金裝律師》中Harvey打拳、《99.9》中Miyama做菜(其實還有很多但是暫時沒有想起來),但是我覺得這種安排其實有點多餘,或者說是贅餘的,當然因為也是只看了一遍我不確定是否會與劇中的情節有關聯,但是就我現在的感受就是添加那樣一段敘述是多餘的。

同時,也許是因為兩條線索的原因,Caspar這條線其實沒有進行一個很好的展開,比如說Caspar的父親這個人物,僅就筆者的觀影體驗來說,完全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人,也許由於電影篇幅有限,所以很難對於Caspar的其他背景(比如說他父親為什麼拋棄他們母子(僅僅是一句帶過)、這樣一個童年環境對於Caspar的職業選擇和信仰產生了什麼影響等)進行一個展開,而僅僅將其當做一個「你有爸爸嗎,好好珍惜你的爸爸,因為他有一天會死」和沒有感情的掃描儀的工具人。

還有Caspar和Meyer一家的感情線:小Meyer為什麼會出車禍?這對於Johanna和Casper的感情線有什麼影響?對於Meyer一家人和Casper的關係有何影響?對於Casper本人的選擇有什麼影響?導演似乎在前面花了不少的鏡頭,比如說一起打拳(我沒看清楚那個是不是小meyer)、童年的初次相遇、一起游泳等等,但是倒最後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徒徒浪費了一些不錯的鏡頭和舖墊。

以及那個Pizza店的辣妹,我覺得她的出現完全是多餘的(似乎慣性思維是律師都需要一個Assistant?)。但是她戲份也不多,作為一個翻譯也沒起到什麼特別大的作用,而感情線上似乎也沒有和Caspar有什麼發展,我覺得對於這個人物我完全認為是多餘的、多餘的、多餘的。

還有一點是Caspar前後行為之間存在的張力,先是那個堅持雖然是「殺父仇人」,冒著得罪女友的風險,也要「公事公辦」的愣頭青律師;但是到了庭審中,卻拉拉扯扯一些和法律、犯罪行為沒有關係的法外因素,如果脫去了人道主義這塊「遮羞布」,這件事就是「這個人殺死你爹的原因的是因為你爹把他爹殺死了,但是現在你卻要用因為你爹殺了他爹來為這個殺了你爹的人來脫罪」。這樣一個張力始終是存在的,我覺得倒不如像《法官老爹》那樣一直就把對「法律共同體」的信仰貫徹到底,或者就乾脆從頭到尾就不要安排這些你爹他爹的事情。

回到那條隱藏的線,即Collini那條線,我覺得Collini這個人物的塑造還是比較好的,當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多少直接的描寫,在整個電影也沒有多少台詞和鏡頭,所以演員的演技在打分中佔了不少比重。當然沒有這條線顯然是不行的,這條線在很大程度上彌合了前一條線的一些矛盾之處。就是調子唱得有點高,搬出了納粹這尊「瘟神」,只要一搬出納粹自然就樹立起了和人道主義之間的一個對立,也就讓這部電影的背後至少多少有那麼點意識形態撐著,不至於變成同態復仇、「狗咬狗」。

所以,總而言之,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情感線做得不如《法官老爹》深入和感人,而對於人道主義、人性和法律的討論,遠遠不及《辛德勒的名單》、《朗讀者》等類似題材的電影深刻,意識形態味道濃了點(不是只有「樣板戲」才是意識形態),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它超過及格線,但是並不值得我打出更高的分數。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