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茱蒂》影評:從到,她們將生命獻祭舞台

茱蒂影評

大概有人天生就是帶著使命降生的。

「茱蒂,你得讓他們有夢可做。」

電影一開始,經紀人路易·B·梅耶就在給少女茱蒂澆灌這顆使命的種子。

這顆種子一旦開始發芽,此後的一生,就會是他們燃燒自己去完成使命的過程。

燃燒盡了,一生也就結束了。

1. 從《玫瑰人生》到《茱蒂》

今年2月,闊別銀幕多年的芮妮·齊薇格憑藉新作《茱蒂》,讓自己終於站上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領獎台。

以真實人物為背景的音樂歌舞片一直都是廣受歡迎,成功率很高的影片類型。但看《茱蒂》的時候,腦子裡很難不回想起另一部從故事到敘事都很相似的奧斯卡經典——《玫瑰人生》。

法國香頌天后艾迪絲·皮雅芙(édith Piaf),和美國女演員及歌唱家茱蒂·嘉蘭(Judy Garland)隔空呼應——同樣出身卑微,同樣少女時期靠天籟之音的歌喉進入演藝圈,同樣常年飽受藥物依賴帶來的身心痛楚,對舞台有著同樣深重的執念……

面對故事背景高度相似的兩個人,《茱蒂》的導演甚至也有些偷懶地襲用了《玫瑰人生》裡鏡頭多次時空閃回的方式,來講述她的故事。

如果拿兩部電影本身的質量作對比,當然毫不猶豫就得票給《玫瑰人生》。畢竟珠玉在前,《茱蒂》在故事本身無甚新意,獲獎只能歸功於芮妮·齊薇格精湛的演技。

戲劇的是,這二位都只活了47歲。

(也不曉得演藝圈是不是有類似大佬活不過47歲的詛咒,我又想起了張國榮。)

2.「我這不是巡迴自殺」

兩部片細微的不同是,艾迪絲·皮雅芙的故事更多聚焦在了歌手本人。

對於這位香頌天后,影片從童年到末年的故事都講述得非常完整,全程充滿溫情,能看到傳奇歌手一生跌宕起伏的全貌。

艾迪絲的母親一直以藝術家自居,縱然天賦不俗卻只能街頭賣唱維生。父親是一個遊走的馬戲團雜技演員。她童年跟著父母顛沛流離,一度被寄養在祖母開的妓院裡。

雖然生活環境混亂,但妓院裡的女人們給了她如同女兒般的照顧。以至於被父親強行帶走時,年幼的艾迪絲跟妓女蒂迪內都哭得簡直如喪考妣。

父親脾氣執拗,一言不合跟馬戲團主起爭執,開始了父女倆獨自賣藝的生活。意外地,父親發現自己費盡力氣擺雜技造型,還不如小女兒唱支國歌吸引人。

雖然貧窮,但父親卻會在小女兒駐足櫥窗巴望的時候,給孩子買下一只精緻的玩偶。這成了艾迪絲臨終回望一生時都還憶起的幸福時光。

無論在台下她內心如何破碎酸楚,站上舞台,她永遠是那個法蘭西香頌天后,是巴黎的代名詞。影星瑪琳·黛德麗評價說:「那晚她演唱的時候,我就彷彿身在巴黎——在街上,在巴黎的天空下。她的嗓音就是巴黎的靈魂。」

疾病纏身時,艾迪絲拒絕聽從勸告就醫養病。她努力讓自己放鬆振作,一次次打止痛針強行上台,跟記者們戲謔著「我這不是巡迴自殺」,唱著「不,我不後悔」,終於倒在舞台上。

感謝瑪麗昂·歌迪亞,活靈活現地演繹了這位對舞台有著與生俱來的狂熱,不死不休的艾迪絲。

3. 「我連自己名字都記不住了」

而茱蒂·嘉蘭的故事,則更多是從茱蒂個人角度切入,展現好萊塢這座造夢工廠,以及整個娛樂圈對於人性如同絞肉機般的碾軋。

茱蒂的童年在電影中只有一句十分粗暴的交代。

因服用藥物和長時間工作,茱蒂精神狀態極不穩定。在她一次情緒爆發時說「我連自己名字都記不住了」的時候,經紀人梅耶惡毒地告訴她:

「你的名字是弗蘭西絲·古姆,是個從小地方來的鄉巴佬,腳踝粗壯、牙齒不齊。你爸是個同性戀,你媽只關心我怎麼看你。現在你記得自己是誰了?」

一丁點溫情也沒有。雖然也熱愛舞台,但茱蒂的人生其實別無選擇。

童年的不幸讓茱蒂對兒女的關係一直有執念,所以後來她事業低迷流離失所的時候,甚至寧可帶著孩子們一起在出租車上過夜,也不願意將孩子交給離婚的前夫。但惡劣的經濟狀況,讓她一次次無奈低頭。

她的身材,她的精力,她的睡眠,全都依賴藥物維持。以至於失眠、暴躁、焦慮、神經質伴隨了她的整個人生。

跟艾迪絲心甘情願的自我透支相比,茱蒂的自我燃燒是被迫的,是被剝奪的。

她是《綠野仙蹤》裡的桃樂茜,背負著讓所有人「有夢可做」的使命,傀儡般地扮演著一代人的夢想,連一丁點正常人的自由和快樂都沒有剩下。

也許是為了中和這個悲情的故事可能導致的觀感不適,電影虛構了一個溫情的片段——茱蒂與一對同性戀粉絲的互動。

這段虛構來源於茱蒂作為第一代頂級gay icon的歷史。她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反抗命運,對於小眾人群抱有難得的包容和友善,這成了她受到同性戀人群持續追捧的原因。

甚至在影片結尾,茱蒂最後一次登台唱那首金曲《Over the Rainbow》的時候,都是靠這對虛構的同性戀粉絲的配合,才得以圓滿地收了場。

4. 透支生命鋪就星河璀璨

站在高台之上,享受著萬千目光的聚焦,就免不了遭遇詆毀和懷疑。

艾迪絲是這樣,茱蒂是這樣,茱蒂的扮演者芮妮·齊薇格也是如此。

常常好奇:古今中外這些星光璀璨的人,到底是靠什麼才敢於挑戰身體極限,透支靈魂,才能走到如此高度。

這兩部電影的答案是:靠藥物和精神執念。

最後的演出上,茱蒂問觀眾:「你們不會忘記我的,對嗎?答應我不會。」

如同張國榮在《明星》裡唱:「當你見到星河燦爛,求你在心中記住我」。

也一如當年梅艷芳身患重病,告別演唱會上穿著婚紗唱「夕陽之歌」,緩緩走上階梯,再轉身跟觀眾鄭重道別的樣子。

被觀眾記住,被舞台記住,是他們每個人的嚮往。

艾迪絲和茱蒂都在舞台生涯謝幕後不久即油盡燈枯,這似乎也是許許多多老一輩藝人們的歸途。是他們燃燒生命,才鋪就了人間仰望的星河燦爛。

好在,芮妮·齊薇格們選擇了另一條路——跟抑鬱症和解,跟自己的身體和解。

畢竟,用死亡來獻祭舞台,實在太令人心碎了。

- THE END -《玫瑰人生》到《茱蒂》,她們將生命獻祭舞台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