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重磅腥聞》影評:三女神飆戲,這片演技要炸
重磅腥聞影評本文首發公眾號bbmovie
今年奧斯卡提名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演員獎項裡,提名最佳女主女配兩獎的《重磅腥聞》,也算自帶話題。
不僅因為集齊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瑪格特·羅比三代女神,更是由於《重磅腥聞》這部片,本就來源於轟動一時的性醜聞。
《重磅腥聞》
1
《重磅腥聞》的原型,是2016年的羅傑·艾爾斯性騷擾事件。
羅傑·艾爾斯是福克斯新聞台CEO,他曾幫助理查德·尼克松、羅納德·里根和喬治·布什三個美國總統的選舉,還提攜了眾多主持人。
而起訴他性騷擾的,是前美國小姐、前福克斯女主播格雷琴·卡爾森。
因為案件事實已經擺在那兒,所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故事,才是問題所在。
電影開頭就字幕交代,這是「基於真實事件的戲劇化作品」,不是重現真實的紀錄片。
《重磅腥聞》沒有單從漩渦中心的格雷琴切入,而是用格雷琴、梅根、凱拉三條線,三個曾受羅傑侵害騷擾的女人講故事。
這三條線索又恰是三個階段,被解雇的老員工格雷琴,正當紅的梅根,想往上爬的凱拉。
格雷琴拒絕羅傑的性交易和潛規則,被調至二流節目,最後被解雇。
但她早有準備,一直在蒐集證據、咨詢律師,解雇後就立刻起訴羅傑。
梅根是猶豫搖擺的,她事業正發展、家庭也美滿,台裡舉足輕重,很受羅傑器重。
她不知道是否該把十年前的往事說出來,於是以羅傑年紀大不會再性騷擾他人安慰自己,一度選擇沉默。
但羅傑一點沒變,他還在性騷擾女主播,盯上了剛進台裡的凱拉。
凱拉以在福克斯新聞工作為榮耀和夢想,有自己的小算計,但從未想到要付出身體,成為羅傑新的犧牲品。
因為羅傑一手遮天,真相披露舉步維艱。梅根猶豫發聲,格雷琴起訴後無人支持,凱拉找朋友求助對方卻明哲保身。
更難的是,福克斯新聞內部有不少支持者保護羅傑,這些支持者還很多是女性。
無論因為職業生涯、害怕畏懼,還是什麼其他原因。沉默者和支持者不在少數,給起訴造成更大困難。
2
《重磅腥聞》三條線都由好萊塢女神級明星出演,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瑪格特·羅比,她們仨的演技在各自年齡段都稱得上一流水準,這次發揮也很穩。
雖然真實事件的主角和起訴者是格雷琴,但這部片落腳在梅根身上,重心是她的心理過程。
梅根經歷從猶豫糾結到正義揭發,她的內心轉變,比格雷琴更有戲一點。
和格雷琴一樣,梅根這個人物也有真實原型,亦是熒屏露臉的女主播,演起來有難度。但這怎麼可能難倒一人千面的查理茲·塞隆?
《女魔頭》《瘋狂的麥克斯4》《極寒之城》《塔利》,查理茲·塞隆從來是演什麼變什麼,戲裡只有角色,沒有演員。
《塔利》
片中塞隆藉由化妝造型的基礎,從聲音、語速、表情、動作,完成對原型人物的高度貼近,差點認不出來是塞隆本人。
出演格雷琴的妮可·基德曼,《時時刻刻》《狗鎮》《冷山》《大開眼戒》,名片更是數不勝數。
《狗鎮》
她這次的戲份不多,但發揮算中規中矩,同樣做到對原型人物的成功還原。
瑪格特·羅比有《華爾街之狼》妻子和《自殺小隊》小丑女,也有《我,花樣女王》《瑪麗女王》的不同形象。
《自殺小隊》
本片她出演的凱拉是個虛構人物,因此可供創作的空間更多,片中也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
比如在羅傑的要求下,凱拉不斷掀起裙子,降低底線。
從無所適從的緊張、到緊張加劇的無助猶豫、再到心虛的妥協、故作鎮定的自我安慰,整個情感的轉變過程很豐滿,表演相當到位。
雖然和格雷琴、梅根不同,凱拉是虛構而成,但並不代表角色沒有真實性。
這個角色是泛指的,她展現了妥協的過程和可能。像凱拉一樣被脅迫被傷害的女孩,不在少數,只是隱藏在暗處。
梅根決心提供證詞才發現,她是證人W,在她之前有22個字母,也就是22個女孩曾經作證羅傑的性騷擾。
這也是梅根拋下種種顧忌,寧願犧牲職業前程、也要揭開真相的重要促動力之一。
3
同是新聞媒體的故事,如果說《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是媒體的傲慢,那麼《重磅腥聞》無疑是權力的傲慢。
媒體居高臨下,但實際也由人操縱。正如片中羅傑說,「媒體像一艘船,不牢牢控制,輪船會失去方向。」
因為這種邏輯模式,羅傑堅信自己是被人迫害,是黨派政治鬥爭的攻擊,指控都是可恥汙衊。
權力帶給他的傲慢,讓他忽略職場性騷擾本身。羅傑渾然不知,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被揭發後他很憤怒,因為在他的觀念裡,這是幫女孩解決工作,讓她們出人頭地。
但他「忘了」自己掌控福克斯新聞台時,為吸引觀眾,唆使女主播在鏡頭前穿更短的裙子、更性感的衣服、露出更多的大腿。
「忘了」他還以視覺媒體為由,要求每個和他會面的女主播站起來轉一圈,或是把裙子撩到更高看大腿。
對於羅傑而言,性不只是性,是他展現權力的方式。他或許從未明確要求性交易,但他卻會通過「忠誠的士兵」等概念暗示。
《重磅腥聞》的特殊在於來源真實事件,但並不是完全還原現實。所以電影運用真實資料片段和虛構故事鏡頭組合的方式。
片中突然的推鏡頭放大人臉細節、強調展現表情狀態,也確是紀錄片慣有影像處理。
種種跡象表明,電影企圖塑造一種紀錄片與劇情片夾雜,混淆真實和虛構界限的風格。
可惜影片質量不夠硬,完全可以更好。
明明是個群像故事,人物幾乎都沒立起來;本是個驚心動魄的真實事件,觀感卻瑣碎雜亂;令人記憶的點很少,很多地方虎頭蛇尾。
不過《重磅腥聞》的意義,不只在美學層面,而是披露出的內容及其社會意義。站出來,講出來,已經難能可貴。
就像紀錄片《日本之恥》的伊藤詩織,無論是媒體或是其他行業,無論是歐美還是亞洲,職場性騷擾不是孤立事件,說出口,很勇敢。
《日本之恥》
《重磅腥聞》和事件的結局是羅傑被踢出福克斯,福克斯低頭,賠償受害者5000萬。但諷刺的是,安撫羅傑等人,花了6500萬遣散費。
羅傑的案子結束了,但這類起訴不會結束。就像片尾所說,賭上職業生涯、打倒如此公眾地位人物的她們,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後,還會有人勇敢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