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獄怪客:血後的崛起》影評:真漢子走到哪裡都有貓可擼
地獄怪客:血後的崛起影評接連兩篇東西標題都帶有「擼貓」字樣,這裡面固然有我個人的癖好,但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近來的漫畫改編電影都太熱衷於蹭貓的熱度了。從電影編劇到觀眾,似乎都已經默認了——主角搞不定的敵人就交給貓來搞定——是一項非常合理的設定。
一上來就把「主角身邊最關鍵的配角是隻貓」這個電影一直捂到最後才抖出來的包袱給劇透了,好像有點太草率。不過考慮到官方預告片已經自行劇透了,我也就因此不必背負太大的道德壓力了。更何況,除了預告片以外,角色本身的名字也早就暴露了他的種族屬性——韓國演員金大賢扮演的特工名字就叫「大喵(Daimio)」,還有比這更明顯的線索嗎?
軍人出身的大喵少校跟神盾局的尼克弗瑞局座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有一張被喵星人撓過的臉。不過大喵少校付出的代價更小,得到的回報卻更大。影片進行過程中他隔三差五就要給自己打針,我一開始以為那是為了抑制糖尿病而注射的胰島素,後來才知道其實是化毛膏。如果不按時注射,大喵少校就會渾身長滿貓毛,變成一隻名符其實的大喵。
《地獄男爵》系列在抱貓大腿這件事情上,可能是漫畫改編電影界除了擁有貓女形象的《蝙蝠俠》系列以外,走得最早的了。2004年和2008年的兩部老版《地獄男爵》裡,主角患有嚴重的寵物囤積癖,家裡隨便一個角落都有可能不小心拎出一隻貓來。可惜的是由於貓隻眾多,戲份分散,沒能讓具體的某一隻成功站上C位、大紅大紫。
隨著時代的進步,商業片裡英雄救美的套路逐漸演變成了美女救英雄,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女英雄救美男。而類似的變化也發生在電影裡的貓咪身上。作為一名編劇界的民科,我的理論武器主要就是布萊克施耐德先生的著作《救貓咪》系列。「救貓咪」是英雄給觀眾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標準動作,兩部老版的《地獄男爵》嚴格遵循了這一編劇技巧,連生物種類都不帶變換的,分別讓主角從疾馳的地鐵上和饞嘴的巨魔嘴下救了兩次貓咪。而如今的觀眾對於貓咪的認知,已經從寵物變成了主子,於是貓咪也就不再單純扮演被拯救者的形象了,可以與主角並肩作戰,甚至常常救主角於水火之中。
作為黑馬漫畫旗下的頭牌英雄,頭頂兩枚公章的地獄男爵形象並不討喜。但也正是這種粗獷到甚至有些兇惡的外表,配合上一顆溫柔細膩的貓奴心靈,才更能製造出更大的反差萌。兩部老版《地獄男爵》的導演是墨西哥著名御宅族吉爾莫德爾托羅。對於這位喜愛怪物多過人類的導演來說,無論有貓沒貓,地獄男爵這個紅色大塊頭都一樣萌。老版《地獄男爵》裡面的角色雖然也都怪模怪樣,甚至可以說是惡形惡狀,卻被導演拍得充滿童趣,觀眾彷彿是在看貓咪咖啡館裡一群毛茸茸的小傢伙互相打鬧、舔舐、磨蹭。
新版《地獄男爵》的導演尼爾·馬歇爾是HBO的電視劇導演出身,很顯然他把自己過去的工作經驗融入了電影的拍攝中。HBO的尺度大家都懂得,因此新版與老版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殘酷戰鬥畫面的直觀展示,這也是近年來漫畫改編電影的一個大趨勢,《死侍》和《金剛狼3》都走了這條路。追求更加極致的視覺刺激,最大限度地滿足固定受眾,再以此為突破點尋求「打破次元壁」、滲透到更廣泛觀眾群,原本相較漫威英雄而言就更加小眾的《地獄男爵》,選擇這樣的策略也在情理之中。
新老兩版的《地獄男爵》除了在血漿用量多少方面存在差異,情感內核方面也有顯著不同。兩部老版《地獄男爵》的B故事主要是HB和莉茲的愛情,而新版卻改以布魯姆教授與HB的父子情貫穿全片。這又是另一個近年來漫畫改編電影的大趨勢,結合上一段提到的變化,背後反映的其實是觀眾的變化——得益於漫威宇宙的風靡,漫畫改編電影的受眾當然是不斷被拓寬了,但是我這裡說的變化卻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關注著此類電影的那批核心老觀眾,他們自身發生了變化。
本世紀頭十年的漫畫改編電影能明顯看出面向的是青少年,因為那批觀眾當時就是青少年。所以電影裡面充滿了帶有青春氣息的愛情故事,電影主人公享受的甜蜜與面臨的煩惱,也正是觀眾享受的甜蜜與面臨的煩惱。而如今他們大多已踏上了社會,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浪漫的愛情故事不再是他們最關心的了,反而是父子情、父女情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親情故事與愛情故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能夠給觀眾帶來雙倍的代入感。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既是某人的父母又是某人的子女,電影主角也處在這樣的地位上。對於我反復提及的那一批觀眾來說,成為父母往往並不意味著馬上就能適應這個身份,大家反而會因此更懷念起曾經被父母呵護的時光,那種「我未長大,你已老去」的焦慮感會空前強烈。《銀河護衛隊2》《金剛狼3》以及如今的《地獄怪客:血後的崛起》,在從不同角度展現親情的同時,都抓住了觀眾的這種心理,贏得觀眾對角色和故事的認同。
當然《地獄男爵》也不全是接地氣的情感。本片不僅蹭了貓的熱度,還蹭了亞瑟王這個大IP,以此來增強歷史厚重感。西方的亞瑟王就跟東方的孫悟空一樣,總是會被各種想要弘揚傳統文化的創作者盯上。比起身為出家人的孫長老來,亞瑟王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可以結婚生小孩兒,於是創作者們蹭他IP的最方便途徑,就是給他安排各種莫名其妙蹦出來的後代。相比《變形金剛5》的尬蹭IP,《地獄男爵》跟亞瑟王攀關係造成的違和感要弱得多,畢竟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宗教神話色彩的故事,與亞瑟王的傳說在氣質上也比較吻合。注意我說的只是故事,要說到形象嘛,那可就一言難盡了。
畢竟我們熟悉的亞瑟王是醬嬸兒的。
然而電影裡她(他)的後代卻是醬嬸兒的……
關於《地獄男爵》的顏值爭議由來已久,在老版《地獄男爵》第二部裡主角在面對路人時都自我吐槽:我知道我長得醜。年輕時先玩了《鬼泣》,後來才接觸到《地獄男爵》,我心裡一直覺得這兩個系列在設定上頗有相似之處,並且十分不解,為什麼《地獄男爵》不安排一個長得帥一點的主角呢?最近回想了一下,發現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喜歡過的那些英雄並不總是主流審美體系下的「帥哥」,顏值武力兩開花未必是常事。比如醫療事故的產物死侍、復仇者的力量擔當綠巨人浩克、飽受脫髮之苦的一拳超人埼玉老師、死魚眼天然捲的萬事屋阿銀,還有我最喜歡的超級賽亞人孫悟空,雖然長得算是有個人樣兒,但是頂著一頭髭毛乍鬼的殺馬特髮型,形象終究不夠體面。至於卡卡羅特的原型、古典小說《西遊記》的主角齊天大聖孫悟空,更是連個人樣兒都沒有,西天取經的路上因為那副毛臉雷公嘴的尊容增加了不知道多少溝通成本。但是這些造型非主流的藝術形象卻憑藉著自身實力和魅力,征服廣大受眾,成為主流的英雄。人可以固執,卻不能狹隘,否則就會錯過很多被一時誤會成醜陋的精彩。
《地獄怪客:血後的崛起》片尾有三個彩蛋,其中第一個彩蛋出現在演職員表之前,照理應該算作正片的一部分,但是由於跟主線劇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在我這裡仍定義為片尾彩蛋。這三個彩蛋共同體現出的是黑馬漫畫打造自己電影宇宙的野心。如果本次的《地獄男爵》在商業上能取得理想結果的話,那麼後續想必會有更多黑馬漫畫的超級英雄走向大銀幕。
片尾那段似彩蛋非彩蛋的長鏡頭動作戲的設置,除了給看完最終決戰意猶未盡的觀眾提供更多滿足感以外,也是為了預示老版電影中人氣角色魚人亞伯的回歸。該角色不僅廣受觀眾喜愛,也是老版《地獄男爵》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心頭好,也因此導演才會帶著他單飛,專門給他量身打造了一部《水形物語》。只不過看了那部奧斯卡獲獎影片的觀眾應該大多跟我有相似的困惑:地獄男爵和魚人這哥兒倆一個是擼貓的,一個是吃貓的,究竟是怎麼過到一塊兒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