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BPM》影評:「這世界我來過愛過」,HIV確診之後她說
BPM影評你對HIV瞭解多少?是毫不在乎的態度,覺得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還是聞艾色變,覺得HIV是一種罪惡?我之前也是這樣的,直到我身邊有個大學同學……
Lynn個長相很漂亮的姑娘,身材較瘦比例完美,平時穿著時髦,是那種在人群中望去會覺得很顯眼的人。
Lynn很開朗健談,這一點她在大學時就表現的很搶眼,姑娘學習超好,人緣處的也不錯,更是有許多異性爭著要做她的小貓小狗。她的男朋友也是從校內紅人小奶狗到社會大哥小狼狗換個不停。
我跟她很久沒聯繫了,再次聯繫是起因她朋友圈曬了張電影海報,並附上了一句話:「這個世界我來過愛過,我不後悔!」
電影是《BPM》,這個電影我看過,大概講的就是:同性戀者和艾滋病人聯合起來抗擊病魔和戰勝自己的故事。
我看到lynn的這條動態,心想這都多久沒發票圈了?突然有一種奔赴沙場君必死的感覺?於是想和她聊聊,這一聊嚇了我一跳。
更使我驚訝的是lynn說起她的病情,一副坦然達觀的模樣。
「我是通過X關係傳染上的,我的那個男朋友2017年去世了,當時不知是何原因,他只是腹瀉,人越來越瘦,最後竟失明了。」
lynn是2017年查出感染上HIV病病毒的(2017年6月正好我們畢業),當時她堅信是血檢結果錯了,繼而又做了兩次確認實驗,可怕的時刻還是到來了。「當時我覺得很絕望,說不定哪一天,我的死期就到了。」
知道這個消息的我起初是感到震驚!是真的看著手機屏幕驚到張嘴的那種,後來意識到HIV原來離得這麼近!離我這麼近!
它就潛伏在你身邊,如果你不做好保護措施,它就有可能會找上你,請不要低估這個可能的概率。
就像電影《BPM》裡眾多主角「ACT UP」的民間公益組織成員他們來自不同職業教師、歷史系學生、抬擔架的還有孩子和母親......他們接觸到的人也是各行各業,(這裡這個行業是不分優劣等級,高低貧賤的)請理解為不要視艾滋是一種低賤病。
只有濫交、同X或不正當X關係才會得上HIV,這種想法太錯誤!
只要你有xing生活,XX就有患上艾滋的風險。這個風險並不小!
《BPM》講的是在HIV病橫行的九十年代,在法國社會自發成立起一個「ACT UP」的民間公益組織,他們把HIV公布於世,像一道強光照入人們視野。
ACT-UP全稱"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HIV病患者聯合起來發揮力量」),也可照縮寫直譯為「行動起來」,影片上半部分也是慣行了這一組織的名字意思。
電影能讓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病魔的無情、社會的恐懼和人性的對撞。那些感動、羞恥、絕望、亢奮、焦灼、憤怒、歡笑、淚水和鼎沸,就像攪動生命的萬重浪,又像川流不息的動脈血液,每分鐘都在鏘鏘敲打心臟。
電影中不得不提兩組關鍵的人物:一是內森和肖恩,二是一位母親和她的兒子。
肖恩身患HIV是組織成員,內森是剛剛加入組織的新人,在組織工作中兩人產生了感情,內森對肖恩的愛,是在組織把戴TT防HIV病傳播到校園時,內森向一個同學發傳單卻遭到拒絕和侮辱,身邊的肖恩直接和他舌吻以示眾人。
電影在中間部分演繹兩個人赤裸xx的鏡頭,肖恩雖然身患晚期艾滋但一直堅持要求內森戴TT做,內森和大多數男人一樣不喜歡戴TT並且本身沒有感染HIV病。
沒有盡性的兩人便開始了聊天,過程中得知肖恩的第一次便染上了HIV,是和自己的數學老師。
在很多事情上,我們不懂得保護自己,很多錯誤的造成實際上不怪我們自己,也就是我們不是錯的那一方,只是我們當時沒有做好防護措施。
十幾歲的肖恩,什麼都不懂,但人到中年的數學老師不會不知道,如果當時帶了TT肖恩之後也不至於遭受HIV病痛,並不能和內森長久相愛。
最後被HIV病毒折磨的生命,只留有一絲氣息的肖恩躺在病床上,面對死亡的害怕和恐懼擊潰了他的內心使他不由得對內森哭了起來,內森用手為他ZUO了最後一次,看著弄得到處都是的jing液兩人都開心的笑了。
我覺得肖恩和內森的愛情是符合Xing與愛的理論的,他們起於Xing慾、了解後產生吸引力、相處中有了依戀。
關於愛與性的討論請回看我們上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