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留在海灘那一天》影評:麥克尤恩筆下最後的純真時代,性是婚前的禁忌
愛 留在海灘那一天影評
在這個越來越開放的社會,婚前性行為、婚前試愛、婚前同居,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
「不試試對方活兒好不好怎麼能結婚呢?」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共識。
畢竟,在很多人看來,性福是事關一生的事情,是快樂與和諧的重要保證。
最近,有一部電影就講了因為「糟糕而尷尬的初夜」,導致一對新婚夫婦吵架分手、婚姻只維持了六個小時的故事。
《愛,留在海灘那一天》
1962年,一對新婚夫婦來到海邊度蜜月。
丈夫,愛德華,在切爾頓山一個髒兮兮的農舍裡長大,貧寒、粗率、土裡土氣,有一位精神失常的母親和憂鬱索然的父親。
妻子,弗洛倫斯,住在哥特式風格的大別墅裡,有一位春風得意的父親。她精緻、高雅,是「弦樂四重奏」的領軍人物。
他們一見鍾情,擺脫了階級差別,抵擋了重重阻礙,終於結婚了。
他們即將要迎來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第一次滾床單。
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夫妻都是在新婚之夜才初嘗禁果。
愛德華和弗洛倫斯也不例外。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兩人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
當愛德華將他的舌頭粗暴地伸進弗洛倫斯嘴裡時,佛羅倫斯只忍耐了一會兒,就停止了。
當愛德華粗暴地扯弗洛倫斯衣服的拉鏈時,弗洛倫斯好幾次提出自己來,愛德華卻只是煩躁地叫她待著別動。
好不容易兩人都到了床上,愛德華卻連脫自己的衣服都要中場喊停,又來到床下慢慢脫,獨留佛羅倫斯躺在床上閉著眼忐忑。
終於即將進入正題的時候,愛德華卻怎麼也不知道該如何進去,只能像做俯臥撐一樣調整著姿勢。
弗洛倫斯根據書上所述,想要用手引導著愛德華進入,卻使得愛德華提前繳械投降了。
看到愛德華的體液黏在自己的身上,佛羅倫斯終於忍不住惡心,跑去了海邊,愛德華跟過去,兩人大吵了一架,就此分手了,並從此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陌路人。
《愛,留在海灘那一天》不斷用閃回,講述了愛德華和弗洛倫斯是如何一步步相愛的。
但他們的愛,他們精神的高度契合,並不意味著他們性和諧。
在性上,愛德華飢渴難耐,卻又缺乏經驗,因此顧慮重重,行動上畏首畏尾,弗洛倫斯心懷恐懼,竭力壓抑厭惡,希望取悅丈夫,不想掃了丈夫的興。
結果呢,愛德華疑似陽痿,弗洛倫斯疑似性冷淡。
在清冷蕭瑟的切瑟爾海灘上,兩人爆發了大爭吵。
弗洛倫斯:這實在令人作嘔。 愛德華:是你一直在拒絕讓我靠近。 弗洛倫斯:我想讓你開心,但我做不到。你總是索要更多我給不了的東西。哪怕我答應了,我也達不到你的這些要求。
愛德華:我們還是可以讓對方快樂。 弗洛倫斯:你可以去上別的女人,我不介意,我們可以繼續在一起。
最後這句話直接引起了愛德華的徹底爆發,導致了他們的最終分手。
但在電影的後半部分,我們發現,之後的人生裡,愛德華不斷有過性伴侶,弗洛倫斯也並非性冷淡,她有了新的幸福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子女。
最後,愛德華偶然去看了弗朗倫斯的演出,在他們當年約定的地點,愛德華坐在他們約定的位置上,弗洛倫斯演奏著他們約定的曲目。
只可惜這場演奏會是弗洛倫斯和丈夫合演的,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了。
曾經深愛的男女只能相望一眼,接著在悔恨中度過餘生。
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一方面,通過電影不斷閃回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弗洛倫斯對自己的父親很排斥很抵觸,甚至有點恐懼。當愛德華將精液射在其腿部時,她表現出了強烈反應。她可能在童年時受到了父親的猥褻。
另一方面,他們在第一次失敗的性經歷後茫然無措。如果他們互相道歉,願意嘗試和給對方機會,也許可以過上正常的婚姻生活。但是他們各自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並沒有給對方嘗試的時間和空間,以致錯過了彼此。
電影《愛,留在海灘那一天》改編自英國國寶級作家麥克尤恩的同名小說。
這些年,麥克尤恩的作品先後被搬上銀幕。比如《時間裡的孩子》、《兒童法案》分別由卷福和艾瑪·湯普森主演。麥克尤恩的作品被改編最成功的是2007年的《贖罪》,它已經成為了影迷心中的一代經典。
電影《愛,留在海灘那一天》很好地還原了麥克尤恩作品的精髓。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性解放運動尚未普及的60年代。在那之後,美國的年輕人們提出「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口號。
披頭士、嬉皮士、毒品、濫交、艾滋病像病毒一樣擴散。
而愛德華和弗洛倫斯所處的,正是最後的純真年代。
在性解放之前,麥克尤恩通過這樣一個故事,給我們提出了很多疑問:
愛和性、靈與肉是可以分裂的嗎?
我們真的能夠擺脫父母的影響去愛一個人嗎?
家庭出身不同的兩個人真的能夠在一起嗎?
以及,性教育是多麼重要。
在結婚前,弗洛倫斯閱讀了一本叫《愛,性和婚姻》的性教育書籍,得知「女人像門廊一樣,讓男人可以進入」。
她只能通過這個來了解性知識,但是她並不真正懂得性是怎樣一回事。
所以最終,她在新婚之夜得到的性體驗是「一種攪得五臟六肺都不得安生的恐懼,那種忍不住要作嘔的感覺,就像暈船一樣明顯」。
愛,留在海灘那一天,這場只持續了六個小時的婚姻埋葬了他們一生,海灘一別,便是永遠。
這就像你我終將被毀壞的純真年代,就像麥克尤恩自己在小說裡的感慨:「後來,在那著名的十年裡,這個時代會漸漸消亡。」
在如今這個越來越開放的時代,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告別了那樣的純真年代,告別了那個讓人又愛又狠、有太多天真又有太多禁忌的年代。
就像著名作家狄更斯寫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孰好孰壞呢?
或許,時間才會給我們答案吧。
註:本文首發於學姐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