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BPM》影評:血紅色的塞納河,艾滋病患者的怒吼!
BPM影評
影片名:《BPM》
上世紀90年代,法國是艾滋病患者最多的國家,政府創建的抗艾協會成立以來什麼都沒做,反而讓艾滋病人以每年成千上萬的速度在增加,面對政府的不作為,一個民間組織的團體「ACT UP」站出來了,哪裡有壓迫,哪怕有不作為,哪裡就有反抗。
這個團體是專門幫助同性戀人群,保護艾滋病患者的權利,他們把不同職業的不同人群聚集起來,在這裡只有活著跟即將死亡之分,沒有其他標籤,他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去遊行,普及同性與艾滋病的知識,讓人們關注到還有這麼一個群體被忽略,讓人們能夠看見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同性戀,癮君子,艾滋病患者,他們不是怪物,他們也是人。
他們很憤怒,也很激進,但他們從未傷害過別人,他們只想表達不同的訴求,只想活著,不想做燈光下的塵埃,更不想讓更多的人像他們一樣,沒有尊嚴的活著。
醫藥公司為了飢餓營銷,故意減緩藥品的數量,這群人氣憤的衝入藥品公司的辦公大樓,開始反抗,在正常人眼裡,這是一群暴徒,但他們明白,唯有憤怒跟失控的行為,才能引起注意,就算他們低到了塵埃,他們也必須學會怒吼,因為沉默就是死亡。
有人因為輸血感染,有人因為無知被感染,有人因為濫交,有人明知故犯,電影中的肖恩跟納森就是如此,國家在各方面的不重視,導致每個青少年輕視一切,16歲的肖恩跟數學老師第一次,因為沒有安全措施,就被感染。
他們不是壞人,但在別人眼中,像是罪人,他們沒有報復社會,只是加入了組織,想讓更多的人看見他們的呼喊聲,想讓人們停止歧視,想讓更多人注意保護自己,生命只有一次。
他們在宣傳的時候被漠視,被嘲笑,沒關係,兩個人之間的一個吻,就是最好的解釋,需求不是人人都需要,他們只把重要的知識,傳遞給那些深受其害,躲起來的同胞。
鏡頭中,肖恩跟納森在房間的對話特別溫馨,他們被情慾控制,但還是做好了保護措施。
肖恩說我是艾滋病人,所以我不怪你傳染給我,因為責任不可以分割,但你把艾滋病傳染給別人,應該負責到底。納森說我不是艾滋病患者,但我尊重你,包容你,理解你的一切,雖然我沒有患病,但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
他們的愛很簡單,簡單到一句坦誠相待的話,一句肯定的話,一起上街遊行,一起討論生活中的瑣事,一起暢想著簡單的明天。
遊行在繼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並支持,醫藥公司也派了代表,跟這個組織對話,至少,他們的發聲有了回應,至少他們做出了貢獻,他們都是深受毒害的人,本該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卻因為無知,因為不小心被感染。
當肖恩躺在病床時,愛的人給他最大的關懷,他們從一個組織變成了戰友,變成了生死相連的群體,有人在戰鬥中死去,有人在戰鬥中倒下,但他們不放棄,不屈服。
肖恩最終還是走了,沒有看到勝利,就結束了生命,她媽媽像是做好了這個準備,很平靜的接受著他的離去,每個患病的人都做好了看不見明天日出的準備,但他們仍舊在吶喊。
被染紅的塞納河像是夕陽灑下的餘暉,那裡集結了無數人的心聲跟鮮血,他們拿著骨灰在戰鬥,他們從未放棄過,哪怕力量微弱,聲音很小,但只要戰鬥,明天的陽光依舊很美。
這是一部讓人沉浸其中的影片,跟隨著他們一起狂歡,一起落淚,一起感受病魔的痛苦,前半部分更多的是群體的吶喊,人性的撞擊,患病的無情,社會的麻木,人群的冷漠,後半部分更多是有溫度的愛。
這不是關於某個群體的愛,也無關性別,在這裡只有對生命的尊重,對自己訴求的吶喊,每個人都是一個很小的個體,但團體就是一個喇叭,願往後的日子,你可以做一個溫暖的人,愛自己,包容體諒每個人,哪怕他很怪,那也是他愛自己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