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真愛收信中》影評:地球就像我注定要穿越的沙漠,找尋那些熟悉的面孔
真愛收信中影評#寫在前言#
出差回來的路上看完了這部電影,這個名字就很奇怪,略微拗口。根西島與土豆皮餡餅俱樂部是什麼一個故事,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個名字。此電影是根據小說原著改編的,安妮.拜羅斯整理了其姨媽瑪麗.安.謝弗的手稿,這篇小說才能在2008年得以問世。時隔十年之後將原著搬上大銀幕,沒有看過原著,所以這篇影評也是電影看完的感想。看完電影就想去看原著的衝動,說明電影也是成功了,如果你看完此篇評論,想去看電影,那麼說明我的影評也成功了。
貓貓貓小姐 2019.2.07
#戰勝並沒有結束#
在英吉利海峽靠近法國海岸線邊緣有一座名叫根西島的嶼島,這個島在1941-1945被德國人佔領。被德國人佔領的幾年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島上卻有一個讀書俱樂部,它有著奇怪的名字—真愛收信中,成員有Elizabeth,Dawsey , Amlia , Eben , Isola 。故事從二戰剛結束的1946年敘述起,都市女作家Juliet愛上世外桃源農夫-Dawsey的故事。導演明線給觀眾呈現的是美好的愛情故事,有情人終成眷屬;暗線卻是想給觀眾傳達戰爭的殘酷,以及戰爭後的人們怎麼走出戰爭帶給他們創傷溫暖治癒的故事。
1941的根西島,俱樂部的成員,因為誤了禁肖令的他們被德國軍官逮住,靈機一動的Elizabeth說,他們是為了讀書,他們聚在一起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會的名字正是—真愛收信中。至於為什麼會有土豆皮餡餅,這個還是等大家自己看電影去了解吧,就不劇透了。
戰爭的殘酷,不是沒有吃的,也不是沒有穿的,而是內心的孤寂與恐懼,只有Elizabeth意識到大家的真正的需求,組織大家聚在一起,彼此建立聯繫,互相取暖,這才是那晚真愛收信中成立的意義,並非為了單純的吃烤豬。
導演就用了幾處戰爭的場面就恰當的展現了戰爭給人們了帶來了什麼,戰爭表面上結束了,但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創傷卻依舊在繼續,心靈上的創傷何時才能修復,誰也不會知道。這個也是為什麼俱樂部成員Amelia反對Juliet把他們的故事寫在泰晤士報,常人是以登上泰晤士報為榮的。
Amelia為何拒絕?Kit又為什麼叫男主爸爸?這其中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為何這個讀書會的創始人Elizabeth會不在島上?她去了哪裡?她和男主又是怎麼的關係?為何大家都不提她的事情?被德國佔領的這幾年中,島上的人都經歷了些什麼?又到底發生力了什麼?
但是俱樂部並沒有因為Elizabeth的離開而中斷,讀書會依舊在繼續,在那個空間裡,彷彿存在魔法,大家都忘記戰爭帶來的傷痛,失去土地,失去親人,忘卻自己,沉浸在書中,沉浸在文學裡,讓心靈得到一次短暫的療傷與撫慰。
#一直找尋的自己#
怎麼說呢,一個小說家愛上了一個農民的羅曼蒂克的故事。這樣門不當戶不對的故事,只有發生在特定的壞境才會顯得真實與恰當,讓人覺得就女主就該拋棄多金又帥氣的未婚夫與農夫男主在一起。為什麼女主會喜歡男主?
女主的父母在她年幼時因為戰爭去世了,戰爭給她帶來的傷痛一直還在,她的不安一直都在。而這一切她的出版商兼朋友Sidney一直都是知道的。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女主父親的那個水晶球,那個水晶球代表父親,是女主活下去的希望與支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女主有錢卻一直住在出租的公寓裡和可以愛上男主Dawsey了。男主和他一樣經歷過戰爭,他們看似常人的狀態下實在已經千瘡百孔。
浪漫的氛圍下,實則卻是很壓抑的,女主一直活的很壓抑,想去尋找自己。對於女主來來說,外在物質的東西並不重要,她不喜歡用真名去寫作,不喜歡參加公開活動,她一直在找尋真正自己想要的一切,另一半也好,居住地也一樣,她一直在找尋著。直到收到男主的來信,電影的配樂也發生了變化,由嘈雜轉換成安靜的音樂。
電影用了非常強烈的對比來呈現這一切,和未婚夫Mark在一起,每次約會女主都是穿著華麗的衣服,妝容精緻配上經典的大紅唇,但女主卻無所適從,連雙手都不自;大大的磚石戒指,為何她不去戴?答案顯而易見,人永遠欺騙不了自己的內心。
在根西島上的女主衣著素雅,和男主在海邊赤腳走路,抱起豬圈裡的小豬,燦爛的笑容,唇色變成淡淡的小清新,和Kit快樂的奔跑著,彼時的女主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好像終於自由自在的呼吸一樣。
或許女主都不知道,其實第一次收到男主來信時,她就喜歡上他了。那種心靈相惜的感覺很多人都是後知後覺,所以知道他們週五有讀書會時,才會奮不顧身的要去根西島。後面去了就一直找藉口不回。一邊是繁華的倫敦生活,有著門當戶對的訂婚對象,另外一邊是在有點脫離現實的夢幻天堂裡的農夫,何去何從?而我們的女主在根西島找到了自己,明白自己是屬於那裡。
喜歡最後女主寫給俱樂部人的一句話,不知不覺中我覺得多年來我一直在找尋熟悉的老面孔,你們會覺得,在我們遇到某人之前我們已經屬於他們了麼?而這就是我對於家人的理解。
#遇到你之前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女主賣掉的《蘭姆伊利亞隨筆集》輾轉到了男主手上,就這樣兩人通起信來,那種情愫有點像《查令十字街84號》,雖然沒有見面但卻彷彿已經認識很久。在沒有遇到女主之前,男主可以說一直是Elizabeth的守護者,之前作為一名農夫養豬過著平淡的生活,德國人侵佔了根西島,只能種土豆。是Elizabeth讓大家走到了一起,成立了根西文學與土豆皮餡餅俱樂部,每週五大家都會聚在一起讀書。
男主之前可以說是喜歡Elizabeth的,但是到底有沒有上升到愛的程度呢?這一點我是有點懷疑的,如果是愛,我想男主會向Elizabeth表白的,在她沒有認識德國軍官之前。因為真愛總給人勇敢不是麼?
最後男主讀了女主Juliet寫的信,奮不顧身的去倫敦找女主,那樣的勇氣就是真愛。在女主第一次參加讀書會時,和大家一起討論著簡愛,我和你有一樣的靈魂。當時男主眼裡都是星星,那種情感在不經意間自然流露出來,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吧。
能俘獲女主的心當然不僅僅靠的帥氣,而是兩個惺惺相惜的心靈。不太確定女主心意之前的隱忍,終於在最後的女主書信中得到了答案。電影最後的畫面非常唯美,女主從Elizabeth的別墅中走來,男主在給Kit讀者莎士比亞的詩歌集。
人與人的鏈接,往往是很奇妙的,地球就像我注定要穿越的沙漠,去找尋那些熟悉的面孔,而我們的生活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當我們遇到真愛時。
#有關Elizabeth#
最後想談一談Elizabeth,這位女二,是串聯整個故事的核心。而飾演Elizabeth正是唐頓莊園的三小姐,在唐頓莊園裡,三小姐就是一個先驅者,關心政治與女權運動,不為世俗追求真愛嫁個自家的司機。除了三小姐外,女主和其他幾位也是唐頓莊園的裡人物,就不一一介紹了。這裡的Elizabeth也是差不多的建設,你可以說她太過於偉大,為了救奴隸丟下女兒和朋友親人,我想她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為戰爭,而戰爭帶他們的是我們常人不為所知,也無法理解的。
這讓我想到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男主也是因為曾經參加過戰爭,表現各種不一樣。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創傷,並非一日就可以撫平,真愛收信中就是大家心靈的避難所,治癒了每一個心靈。
最後附上Kit優美的詩歌結束此篇影評
When I was one , I had just begun
When I was two , I was nearly new
When I was three , I was hardly me
When I was four , I was not much more
When I was five , I was just alive
But now , I am six , I am as clever as clever
So I think I ‘ll be six , till forever and ever
Now I am six ……………………………………….
而根西島,簡直就是一個世外桃源,附幾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