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月光光新慌慌》影評:從這部電影看「砍殺電影」簡史
月光光新慌慌影評觀眾追求的永遠是砍殺電影那份屠戮的無腦刺激,以及「誰會是下一個」的不可預知。
主廚刀,技工服,白色套頭面具。
三樣看似風馬不及的物品,倘若同時裝配在一人身上,足可讓半數美國人嚇破了膽。
這個人叫邁克爾·邁爾斯,來自[月光光新慌慌],六歲開始殺人,縱橫銀幕40年,刀下亡魂無數。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叫人驚駭澎湃,不能自已。
不得不承認,人類窺視暴力時會有種原始的快感,所以邁爾斯的殺戮盛宴從來不缺觀眾。
而美式恐怖片裡也從來不缺殺人狂。
[十三號星期5]系列裡頭戴棒球面具的傑森,[猛鬼街]中鋼爪在手的弗萊迪,又或是[月光光新慌慌]裡的邁爾斯。
他們被觀眾尊稱影史三大殺人魔,都來自美式恐怖片。
確切點說,是其下一個子類型——砍殺電影(slasher film)。
19世紀末,砍殺電影還未出現,樂衷觀看暴力的恐怖迷在一個叫大木偶劇院的地方找樂子。
裡面什麼都演,最吸引他們的是自製恐怖劇,這裡,觀眾一晚上能看4到5起「謀殺」,舞台上殺人狂總是很受歡迎。
於是,1928年,銀幕上也出現了連環殺人狂,名叫「恐怖」,登場於華納公司的第二部有聲電影[恐怖]。
該片成功讓同行看到殺人狂的恐怖張力,也為後來的砍殺電影引進了核心主角。
再者便是1932年[十三個美人],女主因年少時受同學霸凌,長大後開始殺人復仇。
嚴格來說,二者和如今的砍殺電影出入較大,但「殺人狂和他的悲慘經歷」,確實成了重要的兩個要素。
姑且將兩片算作早期雛形,而60年代兩部佳作[偷窺狂]和[驚魂記],則又給類型片添了道工序。
前者開創了殺人狂第一視角,後者則為謀殺場景的拍攝開闢了新思路,均被後來砍殺電影化用,成為黃金年代來臨前的敲門磚。
黃金年代是70年代,[德州電鋸殺人狂]和[隔山有眼]率先大獲成功,不過,1978年約翰·卡朋特的[月光光新慌慌]顯然更具代表性。
作為砍殺電影的集大成者,它幾乎糅合了所有前輩的優點,也定下了行業模板。
之後的砍殺電影無不遵循卡朋特模式——
過去創傷造就殺人狂,每至特定時日,便會從休眠狀態啟動,只用冷兵器,喜歡跟蹤作案逐個擊破,最重要的是,不會被徹底消滅。
[月光光新慌慌]之後也迎來砍殺電影井噴,據統計,其後6年,全美共發行了100餘部砍殺電影,儼然美式恐怖主流。
由於成本低廉,為快速盈利,通常會加入毫不避諱的性描寫來提高賣相。
就像1980年的[13號星期五],傑森之所以溺斃水晶湖成為怪物,歸因於指導員在帳篷雲雨耽誤了救援時機。
然而,進入80年代,以裡根為首的共和黨上台,美國社會開始擁抱保守主義。
雖說《海斯法典》早已廢除,但MPAA(美國電影協會)還是通過大量閹割來管控砍殺電影,也使得100餘部中絕大多數選擇了錄像帶發行。
對其傳播固然造成一定影響,不過並不影響製作方財路,同時期的錄像帶銷量,砍殺電影僅次於色情錄像。
產量不減反增,由於太火,市場過度飽和,80年代中期,觀眾審美開始疲勞,熱潮逐漸褪去。
只是,直白的感官刺激總是讓人咂摸回味。
砍殺電影雖然黯淡,十年後,觀眾又開始想它。
85年之後,砍殺電影嚴重萎縮,只剩下三大殺人魔還在一部部翻來覆去,苟延殘喘。
不過,1994年的[猛鬼街7],導演韋斯·克雷文一反往常,用戲中戲的方式對弗萊迪進行了解構和調侃。
新潮的拍法對上了新一代年輕人的胃口,230萬票房,較之前有了點起色。
嘗到甜頭的克雷文在1996年接著推出[驚聲尖叫],這部比[猛鬼街7]目的性要更強。
請來如日中天的年輕演員,大量運用時下流行音樂,順帶還夾雜了點青春期的成長與男女關係,既像砍殺電影,也像青春片。
正如當年行業一股腦模仿[月光光新慌慌],[驚聲尖叫]作為新砍殺電影模範,上映第二年便被學去,叫[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幹了什麼]。
相應的,[猛鬼街]這類超自然砍殺電影,新千年裡也有了[死神來了]這樣的新鮮血液傳承衣缽。
而砍殺電影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換言之,即形式越發多元,但不變的是,觀眾G點永遠在遇害的過程上。
所以,2004年[電鋸驚魂]橫空出世,這部以謀殺方式為賣點的系列作品,讓砍殺電影復興潮到達頂峰。
雖說之後也有[人皮客棧]類似的照貓畫虎,卻很難撼動「豎鋸」地位。
新砍殺電影顛覆又成功,與此同時,那些老派也被大量翻拍,陳舊血漿配合全新畫面,竟也有了獨特韻味。
譬如03年翻拍的[德州電鋸殺人狂],比原版更加精緻陰暗的畫風,加上幾處別出心裁的謀殺場景設置,也獲得不俗口碑。
同年還有部[弗萊迪大戰傑森],兩個老派砍殺電影經典IP還來了次跨界決鬥。
又是今年的[月光光新慌慌]。
縱使第一部已過去整四十年,再次打破系列記錄的票房無不暗示砍殺電影回溯潮仍未消退。
鐵打的殺手,流水的死人。
這句話道出了砍殺電影的精髓,同時也說明一個事實——砍殺電影僅有一個主角,且只能是連環殺手。
觀眾被殺手折服,一方面因他標誌性的殺人技巧,另一方面,也因打不死的小強精神。
大部分殺人狂都有異於常人的體質,總能免疫各種致命傷,或是電影結束時殺個回馬槍,或是受傷暫退,下一部滿血復活。
就像邁爾斯,機槍掃射,火燒,高壓電擊...對他而言只是皮外傷。
傑森也是如此。
[電鋸驚魂]的豎鋸倒是個稍微正常的瘋子,在第三部壽終正寢,不過,理念卻被門徒沿承,殺戮沒有終止,並不能算真正死去。
至於[死神來了]系列中不見實體的死神,更是拿其毫無辦法,只能祈求每部開場時不要上那輛趟殊途同歸的「靈車」。
不過,殺不死的並非只有殺人狂。
絕大部分砍殺電影裡總會留下一個倖存者,通常是女孩,她們也被稱作「最後的女孩」。
74版[德州電鋸殺人狂]中的薩莉便是公認的首位「最後女孩」,結尾時上了好心司機的皮卡,從而逃離魔窟。
南茜也是,[猛鬼街]第一部活到最後一部,串起了整個系列故事線。
有人認為這是女權運動的結果,其實不盡然。
早期,這些「最後女孩」不同於片中其他狐朋狗友,當他人放浪形骸逐個遇害時,她們靠著傳統本分笑到了最後。
實際上,這些「最後女孩」取悅的是男性視角下的惡趣味,越傳統,越存活,動機昭然。
直到[驚聲尖叫]裡同樣不羈的西德尼卻照樣活到結束,「最後女孩」才真正有了女權的影子。
而[月光光新慌慌]裡的勞瑞亦是從第一部存活至今。
早年弱不禁風,新版本中,橫跨四十載的她練就一身武藝,一反早前隱忍,選擇主動出擊。
這一刻,「最後女孩」才算徹底完成了女權母題的表達。
當然,女不女權對砍殺電影可能並不重要,畢竟暴力窺探更接近人的本能。
觀眾追求的永遠是砍殺電影那份屠戮的無腦刺激,以及「誰會是下一個」的不可預知。
銀幕上鮮血如注,他們腦中的多巴胺已然蓄勢待發。
-
作者/夭夭酒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破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