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三小一家人》影評:十年之後終於重啟,這才是引爆法國票房的超級IP!
三小一家人影評開門見山。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它的前作堪稱法國電影史上的奇蹟。
10年前,超過1/4的法國人參與過這次空前熱鬧的觀影行動,堪稱真正的國民電影。它打破了《虎口脫險》霸榜了近半個世紀的票房紀錄,以2.45億美元的成績成了最賣座的本土電影。
不賣關子了,它幾乎是所有高分法國電影榜單的上榜之作——《歡迎來北方》。
當年《歡迎來北方》(以下簡稱《北方》)不僅僅在法國掀起了觀影狂潮,還在周邊比利時等國引起轟動,4年後意大利也翻拍了這部電影。而這部較好又叫座的電影成本僅僅只有1700萬。
而在豆瓣上,超過2萬的觀眾留下了評價,這部地域特色濃厚的電影,跨過了東西方的文化隔閡,「有笑有淚」是8.1高分背後提到得最多的一個詞。
《北方》還有一個更土味十足的譯名《歡迎來東北這旮旯》,其實這個翻譯更為貼切。影片的主演是著名的脫口秀演員,喜劇表演明星丹尼·伯恩。他出生於法國北部的諾爾省,因此有一口濃重的北方口音,而這也成為他日後最具標誌性的特點。
他在自己的脫口秀節目中使用方言,用一個個地域梗打破大家對北方的偏見。幽默風趣的表達讓他成為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
一直以來,摘掉刻板印象,將被妖魔化的家鄉「東北」介紹給更多人,都是伯恩的夙願。在參演了多部電影之後,他終於決定自編自導,用最輕鬆的方式,讓觀眾們在笑聲中消除偏見。
法國的北方,給人的刻板印象是寒冷、潮濕,那裡的人也被打上了粗鄙、落後的標籤。與萬人所嚮的度假勝地法國南部的黃金海岸相比,去北方幾乎就等同於被流放。不過北方一直有一句俗語——每一個來北方的人都會哭兩次,一次是來到的時候,一次是走的時候。
來的時候,是被嚇哭的;走的時候,是捨不得。
《歡迎來北方》講述的就是一個被迫調任來到北方工作的郵局主任,從一開始幻想著自己將度日如年,到最後樂不思蜀的故事。觀眾們前期被逗得有多樂,片尾就哭得有多慘。
當我們真正跟隨主角走進北方,走進那一個可愛的小鎮,走進熱情好客的北方人中,很難不被他們的單純可愛所感染。有位在法國留學的留學生就說,曾經自己也因為去陰冷的北方而悶悶不樂。但早上一走出門,整條街的陌生人都會笑著互問早安,這種點亮一天的感覺,比日照來得更溫暖。
時隔十年,這個經典IP,終於重啟。還是由丹尼·伯恩親自操刀,編導演一體——《歡迎來北方2》(以下簡稱《北方2》),還是熟悉的正宗北方味兒!
《北方2》延續了前作的喜劇風格,但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故事。
與上一次從南向北的路線不同,這一次伯恩玩了回逆行。如果說前作是「歡迎來北方」,這一部確切的說是「北方佬來了」。而在這個續作中,南北差異不再是被調侃的重點,靶心瞄準到了階級梗上。
影片的主角杜克恩是一位知名的家居設計師,青年時代他到時尚之都巴黎讀書,並最終留了下來。成為設計師後,他一改土味十足的口音和做派,操起了一口正宗的巴黎腔,不僅如此,衣食住行也都是上流做派。
當然,他的設計也做派十足,早就脫離了低級的底層需求。一把椅子最重要的不是要坐著舒服,而是體現一種獨特的設計理念。大多數椅子都需要四條腿,才能穩定,他偏要搞成三條,必須要配合特殊的坐姿才能坐穩。這讓春宵想起了一度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設計師在想什麼」系列中,一堆凡人看不懂的設計。
知名人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立得住的人設,杜克恩不願意承認他來自土土的北方,於是在媒體採訪中,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幼年喪母的孤兒。
而同為設計師的妻子,她所付出的工作在他口中被簡化了,她只是他的靈感來源,而不是合夥人。
杜恩克越融入巴黎的社交圈,越是想要逃離老家的人,他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他忙著籌備自己的設計展,但他早就忘了那一天是母親80歲的生日。
就在這一天,老家的土老帽們不請自來。一場啼笑皆非的家庭遭遇戰即將打響。
「老家來人了」幾乎是每一個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的夢魘之一,早就不相容的生活習慣和思維觀念,讓尬聊假笑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但再彆扭也要不失禮貌地相處下去。
不過,在這個話題上,我們能聽到的聲音往往是單方面的。作為被嫌棄的「老家人」,其實沒有那麼多的話語權,他們無法在網絡上自如地發聲,哪怕開了口,也會因為表達不清被忽視。
其實很多時候,他們能察覺到「城裡親戚」態度裡的扭捏,但他們也只能維持表面和平。《北方2》別處心裁地從弱勢的一方出發,去勾勒他們的可愛與笨拙,他們的熱情與敏感。
這樣一出地道的法國喜劇,其實很容易引起共鳴。
中國有北漂滬漂,法國有黎漂,都是從三四線城市到國際大都市闖蕩的青年人。其中不乏有像杜克恩一樣,漂著漂著人就真活飄了的,在大城市稍微站穩腳跟,就以為自己與高端接上了脈,忘記了身上流的血。
春節期間大家總拿「城裡的Lisa,回村變成了菜花」來自嘲。怕就怕有一天只承認自己是城裡的Lisa,拋棄了村裡的菜花。
中國有句老話常說:做人不能忘本,這幾乎就是《北方2》的註解。
這是一次啼笑皆非的歡喜之旅,在笑聲中放下偏見,獲得反思,這或許是法式喜劇最大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