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影評:大尺度又小清新,這是法國人的浪漫與深刻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影評

終於看完了入圍今年戛納金棕櫚的電影《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完全被片中渾然天成的法式浪漫與濃情吸引,今天就來聊聊這部動人的愛情片。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

提到去年大熱的同性題材電影,就一定繞不開《BPM》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兩部。

《BPM》以90年代初期艾滋病肆虐為背景,描摹了為爭取權益而勇敢抗爭的同性族群群像。

整體影片基調是高昂與熱血的。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則把視角投向意大利小鎮Elio與Oliver無疾而終的夏日戀情。

游泳池、鋼琴曲、夏日舞會,遠離外界紛擾,兩人情不自禁彼此吸引、靠近,基調是略帶感傷的明亮清新。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則像是二者的融合體。

它的背景是「抗艾」,但卻並沒有著重於政治訴求,而是描繪在這樣肅殺環境下相戀的一對同性情人的故事。

雖然這部影片在敘事節奏把控上稍有欠缺,支線的繁多會令人偶有不適,但好在總能有不斷的華彩篇章出現,令觀眾的心再度被抓牢。

而它最值得圈點之處是它在嚴肅、不可迴避的政治議題與個體的愛欲之間找到了平衡,而法國式的愛情表達方式為其增色不少。

就如同淺藍色的整體色調一般,《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浸潤在一種憂鬱卻不會過度哀傷的氛圍之中。

男主角之一,Jacques是一名生活在巴黎的35歲作家。

他和自己的女性好友生下一個孩子路易,並共同撫養他。

Jacques雖不至於窮困潦倒,但也沒混出什麼名堂。

他時常會調侃自己,「都35歲了,才只買得起宜家」。

在感情生活方面,他有一個已分手的前男友Marco,不常見面的情人Pierre。

平時生活除了讀書、寫劇本,就是和住在同一幢公寓的好友Mathieu閒聊。

某天,他溜進一家影院,遇到了正在看電影的22歲文學系學生Arthur。兩人一見如故,輕鬆地交談起來。

一夜雲雨後,兩人又回歸各自的生活中。

Jacques感染了艾滋,他不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再將自己置入情感糾纏中,也不希望影響Arthur原有的人生軌跡,把他拖入不幸之中,因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沒有聯絡Arthur。

而Arthur以為Jacques也只是將自己當作一夜情的對象,擔心煩擾對方,亦未去糾纏。

不過愛情已然發生,彼此牽掛,思念的心思難以克制。

我知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暫,然而,然而」。

兜兜轉轉,兩人最終重逢,袒露真心。

時常覺得對於文學與藝術的熱愛是刻在法國人基因裡的。

所以Arthur與Jacques首次相遇就可以自然地與陌生人談論自己對電影與人生的看法。

Arthur:「人生比電影更令人驚嘆。」

Jacques笑了:「人生比電影更蠢,如此而已。」

那一晚,Arthur追隨Jacques到了他暫居的小旅館樓下。

他說他有車,他可以驅車去聖米歇爾山,在車上談心,放著音樂。

到那邊後,睡在停車場的車裡,黎明時分在彼此的懷裡醒來。邊望著太陽在海上升起。

他們當然沒有去聖米歇爾山,但在寂靜的夜裡,他們在草坪上接吻、親熱,喝著酒,向對方訴說私密的成長故事。回到小旅館,激烈的纏綿後,Arthur帶走了Jacques的內褲,在日出之前離去。

Arthur與Jacques兩人「話癆式」的相處模式讓我想起一部經典愛情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

偷得浮生半日,換得一生相知」。

愛意的深厚與否,從來都與相處時間的長短無關,只在於兩人是否相通。

Arthur的年輕青澀,旺盛的好奇心與活力對於生命即將走至盡頭的Jacques是致命的誘惑。

而Jacques的風趣博學以及其對於情慾的克制令Arthur心之嚮往。

片中有一段情節饒有趣味。

Arthur與路上偶遇的打順風車的金髮男孩發生了關係,恰巧這時Jacques打了電話過來,得知Arthur有新的性伴侶後,非但沒有惱怒,反而興致勃勃地為他講解自己為生命中出現的男孩們的分類。

而Arthur還認真地記著筆記。

「美心」為第一眼就很完美的男生,但可望不可即。

「錯金髮男」為意外之喜。

「惠特曼」為人盡可夫的壞男孩。

而「凡德爾公園」就像70年代北歐物種的復刻版,憤世嫉俗,有說不出的頹廢。雖然對來說別人不完美,但完全契合自己的喜好。

雖然Jacques一開始違心地將Arthur歸類為「惠特曼」令對方一度惱怒,但好在再度重逢後,他最終勇敢面對自己內心,告訴Arthur,他於他而言,是最後的「凡德爾公園」。

法國人直面愛情、性與直面自己的坦誠令人嘆服

對於我們中國人或者東方人而言,總是喜歡用「承諾」去評斷一段感情的真摯與否,我也曾堅定不移地這樣認為唯有被給予承諾的感情才有價值。

後來隨著年歲增長,我才漸漸發現,那些「indefinite relationship」(不確定的關係)並不比所謂明確的戀人關係要低一個層級。

只要兩人在相處的當下是真誠,毫無保留地面對對方,並且是發自心底地喜歡著彼此,那這段關係即使沒有承諾,沒有結局,也是有意義的。

除了Arthur與Jacques這條愛情主線外,影片還由這兩者出發,描摹與其相連結的其他人,力圖呈現更加真實、豐滿的男同性戀生活。

這其中有無法迴避的殘酷。

例如Jacques的前男友Marco:

他身患艾滋,漸漸失去行動能力,身體越來虛弱,最終孤獨死去。

當然也會有溫情的一面。

Jacques與好友生下了兒子路易,兩人如同普通父母一般送孩子去夏令營,討論孩子教育,相處融洽。路易和其他家庭的小孩子一樣學習、生活,他喜歡讀詩,也喜歡小動物。

而Arthur在發現自己有雙性傾向時,及時向女友坦白,並獲得對方體諒。兩人依舊是親密無間,可以交流心事的好朋友。

這便是這部影片一大重要價值之所在。

它令觀眾了解到鮮活的男同性戀個體與生活方式,令其不再被妖魔化。

看完整部電影,想到了蔡康永在《奇葩說》第二季含淚說過的一句話「我們不是妖怪」。

的確,同性戀群體也只是有著正常悲喜情緒的普通人,他們渴望愛,渴望被愛,期待尊重,也值得被尊重。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