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影評:喜歡的變位,愛的不定式

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影評

Arthur

有人說Vincent Lacoste長相像王思聰,也有人說我像王思聰,然而我自認為和Vincent Lacoste外形相似之處很有限。儘管如此,影片中他扮演的Arthur走出Corvisart地鐵站的那個鏡頭,我還是活脫脫看到了初到巴黎的自己,在同一個地鐵站出口,堅定又有一絲茫然、充滿憧憬地張望著。

Arthur是個非常典型的法國式角色。典型的法國人推崇的清瘦而不失肌肉感的身材,以及對待感情毫無遮掩的坦蕩。也許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這確實是我熟悉的一部分法國人的常態,也是我由衷喜歡這群人的地方。Arthur對女友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也對男性感興趣,對方也沒有因此發作,對他的感情也始終不變。愛,就是純粹的愛。法語裡的Je t'aime就是最高形式的愛的表達,沒有任何矯飾;即使只加上「很/bien」這個詞,je t'aime bien並不是比「我愛你」更深的「我很愛你」,只是「我喜歡你」的意思。

這並不是我臆想的。恰好在看影片之前不久看了導演前作Les Bien-Aimés, 裡面反反復複的一個唱段就是:

Je peux vivre sans toi 沒有了你我也能活

mais le problème c'est que je ne peux vivre sans t'aimer. 但我做不到活著卻不愛著你

愛情本身甚至比愛人的存在更重要。

Arthur就有大把的青春年華,去嘗試,去愛。相比與5分鐘內勾搭上的金髮Stéphane的床戲,印象更深的是他在深夜裡,走到兩三個孤獨男人佇立的停車場尋歡。那場戲幾乎無聲無色,那些男人也早已不是風華正茂,Arthur的青春氣息把他們的目光釘死在他身上。其間有幾個試探的瞬間,氣氛尷尬到讓人啞然失笑,然而漫出銀幕的情緒和欲望卻令人緊張,直到少年的上衣被掀起,繃緊的裸露的年輕肉體呈現在銀幕內外所有人眼前時,那種詭異糾結的美好達到頂點,令人喘不過氣來。

一開始Jacques大概也是Arthur探索路途上的獵物。愛情是如何萌發的?也許誰也不能說清。在Arthur聽聞Jacques身患艾滋病卻毫不退卻那一刻我就愛上了這個角色的無畏和果敢。對他來說,愛上Jacques也是某個可能未自知的瞬間的事。

Jacques

Pierre Deladonchamps外形並不算我特別喜歡的類型,演Jacques這樣事業小有所成的巴黎作家倒很適合,因為像他這樣的巴黎中年男人太多了。劇情裡Jacques 35歲,就是所謂「C'est déjà trop vieux pour mourir jeune(現在死都算不上英年早逝)」的年紀,雖然有人到中年的困擾、只買得起宜家貨的窘迫、死亡陰影的籠罩,活得還是有巴黎式的精緻。

22歲的Arthur到35歲時,應該也是Jacques這個樣子,所以他們互相吸引是必然的:Jacques身上有Arthur追尋的文學氣質和淵博學識以及閱歷和事業積澱下來的翩翩風度,那是這個22歲大學生最渴求的東西;而中年將死的Jacques,最貪戀的也是自己已經無可追回的青春和生命力。他們就是互相眼裡最好版本的自己。不同的是,年輕的Arthur無所顧忌,即使艾滋的陰影也阻擋不了他;而時日無多的Jacques,只能在理智和情感間糾結,一次次拒絕,甚至小到稱呼這樣的細節都堅持用敬稱vous來保持距離,提醒自己他和Arthur有多麼不同。

也許是巧合,這次和Jacques同居的將死的昔日戀人Marco,外形特點和Pierre Deladonchamps在【湖畔陌生人】演對手戲那位很相似。Marco的存在始終是Jacques心裡最柔軟的地方——浴缸裡的相擁和溫存,Marco宣布搬走時Jacques的勃然大怒,Marco死後Jacques的無法排遣的悲痛,以及Jacques兒子路路口中那句,「爸爸愛你」。Arthur和Jacques,是將開始卻強行結束,Jacques和Marco,有一段完整的愛,但在電影裡未得善終的兩人苟延殘喘地維繫著彼此關係。影片這樣的視角,跳脫了一般情節劇愛得死去活來的戲碼,卻令人十足悵惘。

Jacques有個大名叫Louis的兒子路路,正在上小學。這個可愛呆萌的孩子,也許是Jacques望得到終點的生活裡最大的慰藉,以及整部影片憂鬱冷清的藍調裡,最大的一抹暖色。沒有孩子對父親的不解,沒有孩子生母對Jacques的不滿,一家人在送孩子去夏令營時和其他家庭並無不同。撇去了這些drama, 影片的重心才能真正落到愛與慾望,以及生命的無常感上。

Plaire/Aimer

法語裡plaire是個很微妙的詞。A plaire à B, A的特質對B有種吸引力,使得B喜歡上A。主動權在A手裡,A卻不自知。

Arthur和Jacques初遇就是plaire這個詞最好的註腳。幽暗的電影院裡一個眼神交換後就心照不宣,彼此都不願意移開目光。Jacques主動坐過來後,兩人更是無法抑制交談的欲望,直到旁人不滿才罷休。這段非常動人,在我心裡甚至接近了【阿黛爾的生活】裡的那場初遇,如出一轍的電光火石、意猶未盡。其後那段夜行的構圖、光影和運鏡,有種詩歌般的美感。酒店門前Arthur的堅持,Jacques的回絕,如同每一段感情裡的拉鋸,最後以Jacques的妥協告終。一夜歡愛後Arthur帶走了Jacques的內褲,Jacques一人赤身在床上,若有所思。這是很經典的法國式關係開頭,接下來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互相加深了解,順利的話開始同居生活。然而Jacques回到巴黎後出於對自己病情的糾結,很久沒有聯繫Arthur,直到抵不過內心的衝動,給Arthur打了那個長電話。我覺得Jacques那時心意已定,才會那樣掉書袋,拼了命取悅對方;而正在和Stéphane親熱的Arthur也徹底被套牢了,不顧臨時對象無聊得聽起音樂,竟拿出本子開始記錄。

然而Jacques病情的突然惡化改變了這段感情的走向。Jacques一開始理智上不願見從雷恩來到巴黎的Arthur,在長久的無奈和糾結之後,他還是選擇去見了一面。橋上他向Arthur坦陳一切,Arthur選擇去接納和愛。Arthur擁有青春年華和健康,他的無畏和執著令人動容;而Jacques行將失去一切,他的退縮和遲疑令人心碎。這一段是全篇最苦澀而甜蜜的一段,這種複雜的感覺集中體現在他們在塞納河邊光天化日下最後一次親熱,即使在今日看到也會讓人驚詫——Arthur的無畏來自於他的愛情,Jacques的無懼來自於他的死亡,這場戲有噴張的、絢爛的情慾,卻也有悄悄滲透出來的、靜默的死亡,像飛蛾撲火般壯烈,像圍著金牛犢起舞般末日狂歡的絕望。

因為有Marco的對比,以及Jacques那封情書裡輕佻的肉慾,在影片結尾前我都不確定Jacques對Arthur是否真能超越plaire到aimer的程度。但到了最後那個不會有人接起的電話,我想我明白了。一邊是Arthur的語音留言裡的無限憧憬,另一邊是Jacques和好友Matthieu下決定後難堪的靜默。Jacques畢竟經歷過Marco的最後一段日子。他選擇不讓Arthur也像自己那樣經歷一次。Il l'aime.

Courir vite

我到現在也沒明白標題的courir vite具體何指。法語裡有Le temps court vite(時間飛逝)的說法,當然字面意思是快跑。也許是雙重指向,人生苦短,所以要盡力飛奔,抓住每次機會,抓住每次愛情。

算下來從【巴黎小情歌】開始,也看了導演Christophe Honoré四部作品了。從【巴黎小情歌】結構上對【瑟堡的雨傘】的模仿就知道,這位導演就是執著於法國癡男怨女形形色色的愛情。四部作品裡「愛而不得」是共同的主題,甚至在【被愛的人】裡,導演藉角色之口說道,得不到的愛才是最完美的。

【Plaire, aimer et courir vite】棄用了歌舞形式,甚至導演標誌性的一些轉接鏡頭也用的少了。這次更像是一次新的敘事嘗試,仍舊是非常美的成品。演員也不再是Louis Garrel,Chiara Mastroianni,Ludivine Sagnier這樣的老班底(【巴黎小情歌】和【被愛的人】兩部實在串戲十分嚴重),Vincent Lacoste與Pierre Deladonchamps的表現都很自然流暢,對一部Honoré電影來說是一種耳目一新的體驗。

當然,它依舊很Honoré,依舊很巴黎,也許對沒有浸淫過法國文學和電影、體會過法國人情愛觀的人來說,這部電影自帶無形的壁壘。對於一部被打著同性標籤的影片,很多人期待的認同點,在裡面絲毫不會找到。說到底,它的內核無關艾滋、無關自我認同、無關社會平權,這只是個探討情愛與慾望的故事,正如之前千千萬癡男怨女的一樣。


附本片歌單:

Les gens qui doutent 歌詞及翻譯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