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希望在世界另一端》影評:當生活捅了你一刀,別忘了希望在世界另一端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影評我們總願意討論演技,劇情,攝影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
有一位導演,卻用特立獨行的風格告訴我們——
僅僅是電影僅僅的形式本身,就有無窮的魅力。
他叫——阿基·考里斯馬基。
他總是能拍出讓人安靜下來去欣賞的藝術電影,用極簡的個人風格詮釋社會的問題。
他也自然當得起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這麼一個牛人,他的這部新作——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
100分鐘,在主流商業電影看來,不算長片,但對於導演阿基來說,實屬破天荒的頭一回。
因為這個固執的芬蘭導演說:
「怕犯菸癮,(我)只能拍70分鐘以內的電影」。
他出名的作品中,片長都很短。
《升空號》69分鐘,《火柴廠女工》實際才59分鐘,《薄暮之光》初次殺青也僅59分鐘,後為參加電影節加長到80分鐘。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講述了敘利亞難民哈立德(甚萬·哈吉飾)逃難到芬蘭的赫爾辛基,遭受冷遇、敵視和幫助的故事。
選擇在2017年上映這部電影,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大量湧入歐洲的難民,正是因為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三歲兒童偷渡過程中浮屍海灘這件事之前轟動一時……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背景設定在芬蘭,主人公恰巧也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
阿基以冷靜克制的攝影手法極讓人掉下巴的色彩而聞名。
一個避難的敘利亞難民的故事,不小心上錯了船來到芬蘭的哈立德,從煤堆裡爬出來不久。
下船四顧,船舷上反射的光,遠處的燈影,高光的木質船梯,一個悲慘的人物,周邊全是宜人的暖色。
當這個「難民」去澡堂洗好澡,褪去襤褸的外衣,換上襯衫之後——
滿面的紅光和精緻的面龐,儼然另一個山田孝之。
就連街頭樂隊的色彩,也堪稱繽紛
正如阿基自述色彩風格一樣
理想化地運用色彩,這時候我更像一個詩人,而不是個社會或政治評論者。
光影色彩和冷暖色調對比實現的明暗更替,則讓畫面更加簡潔,卻富有張力。
譬如哈立德在結尾處見到失蹤妹妹的畫面——綠色的外套,黃色的內襯,花布裙子,極具視覺衝擊。
這種色彩運用,可真不是台詞和表演功底能比擬的。
同樣風格的《火柴廠的女工》,它的色彩則始終籠罩著一層冷冷的灰藍色色調。
影片對白節約且精煉,加之以導演對香煙的偏好,影片畫面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大段台詞。
以片中第二主角,資本家維克斯特倫在賭場賭博的戲為例。
先是一張簡潔賭場的全景,裊裊上升的煙霧,西裝革履的打扮以及每個人嚴肅的神情,氣氛好壓抑。
第一場,1V5,導演只用了幾句台詞和一個表情,結果已經了然。
第二場,贏到第一人輸光退場,
然後畫面一切,一張冷冷的深夜賭場全景矗立了兩秒。
回到賭場已經有人熟睡,賭桌上只剩下兩人。
第三場,剩下巨頭的對決,這裡台詞開始多了起來,但仍然及其精鍊。
雙方雖然沒有多餘的話,劍拔弩張的氣氛渲染到極致,兩人不斷咂一口的香菸,則是這種氣氛下最好的解藥。
最後,維克斯特倫成了贏家,對方說了一句——
別再來了。
眉宇之間透出殺氣。而維克斯特倫只是淡淡回了句——
一場戲,短短幾句台詞,整個環境的氛圍和角色的心理博弈,彷彿一瞬間放大了幾倍。
煙霧繚繞,戲從煙來。
男主哈立德,第一次被關進移民局,碰到伊拉克好友,兩人就是以菸會友。
回到暫住的地方,認識同樣是難民的黑人小哥和其他人,也都是通過抽菸。
菸草是哈立德在陌生的赫爾辛基,結交朋友的唯一途徑。
菸,是這些難民的精神食糧。
維克斯特倫不但收留哈立德,為他尋找到妹妹以後,和司機三個人並不是相互道謝和感激,而是點起一支菸,慢慢品味。
除此,阿基音樂的運用和偏好,簡直有振聾發聵的功效。
哈立德被移民局談話,夜晚獨自買醉,窗外恰好有個流浪歌手。
我會緊緊抓住你
我們會徹夜歡娛
到破曉你會發現
我已經消失不見
流浪歌手的激情,與窗內哈立德木然的表情,對比鮮明。
流浪至此的難民,和流浪街頭的歌手,都沒有固定的職業,沒有固定的住所,甚至沒有親人。
一個因為生計手腳嘴並用,就為了換取幾個銅板,另一個連自己第二天能不能待在這裡都不知道。
傷離別的歌詞,世態炎涼盡然顯現。
當哈立德被驅逐,臨走前夜,彈起樂器——
身邊的人有的目光呆滯——
有的若有所思——
有的表情木然——
這是流落他鄉的眾生群像,是異國難民經歷的輓歌。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阿基很多電影被歸於「喜劇」,電影中確實有讓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沒有詼諧的台詞和動作,沒有誇張的表情。
淡之如水,味道卻濃。
電影進行到一個多小時,哈立德和維克斯特倫兩條故事主線才相遇,略顯尷尬——哈立德佔了老闆維克斯特倫倒垃圾的地方。
於是兩人大打出手,性格內向的哈立德也因為芬蘭的冷漠敵視而戾氣滿滿。
結果下一秒,兩人又坐在同一個飯桌上,哈立德狼吞虎嚥地吃著老闆的食物。
這種反差萌,雖然沒有一個演員說話或發笑,但是喜劇效果極棒。
警察來餐廳檢查,哈立德和狗被迫藏在了女廁所裡,當檢查完畢,廚師打開女廁所門時,哈立德不苟言笑得說了一段哭笑不得的話……
笑話從嚴肅或者身世悲哀的人嘴裏說出來,才更好笑。
這就是為什麼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
影片以希望在世界另一端為名,探討的確是難民的生活及在異國他鄉的遭遇。
可充斥在影片裡的暖色調,對芬蘭資本家的善意美化以及對底層人民友好的雕琢,卻有彷彿告訴我們——
Hope一直都在。
當哈立德問及伊拉克好友為什麼總是如此快樂的時候,他毫不避諱——
我是不是也應該假裝自己很快樂?
他們沒有失去希望。這希望是伊拉克朋友嘴裡的工作,是維克斯特倫的結婚戒指。
是哈立德妹妹不想輕易死去的信念,就像哈立德知道她還活著的信念一樣,
影片最後,哈立德被種族分子捅傷,坐在警察局對面看著妹妹去自首,
血流如注的傷口下,是一張平靜甚至充滿微笑的臉,還有一條衝上來舔他的狗狗。
是啊,生活不會找你談話,給你講道理,告訴你怎麼做,
它只會捅你幾刀,在你流血的時候告訴你:傻X,學會了嗎?
也許,希望在世界另一端,並不是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