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災難家》影評:一次的解構
大災難家影評有幸能看到這部期待了很久的電影《大災難家》,它改編自這本由greg sestero(格雷格塞斯特羅,之後簡稱greg)撰寫的關於電影《房間》拍攝過程的書。
要真正了解《大災難家》,我們需要去了解《房間》這部電影。
《大災難家》可以說是為電影《房間》立書作傳了,而且請來一大眾明星參演,就是為了能更好地復刻當年的拍攝場景,那麼這部《房間》究竟何德何能呢?
最簡單的查閱有關《房間》的評分,會發現它絕對算不上一部上佳之作,當然你如果真的看過這部電影的話,你會發現,一切去描述「爛片」的字眼大概都無法描述這部神作,與此相比,《富春山居圖》、《小時代》等等大家公認的爛片,其實都並沒有那麼爛,然而令人感到詭異的一點就是,你會很開心地看完這部電影,它的稀爛程度並不會讓你對這部電影產生反感,反倒是會讓你從這些粗製濫造的台詞,糊塗的劇情,糟糕的演技中,嗅出喜劇的味道。
而這樣的電影能算得上爛片界的扛鼎之作,讓我們看一下書中是如何描述它的成名之路的。
電影花費600萬美元拍攝,而且中途還鴿了包括主演在內的各種工作人員,電影以35mm相機和hd相機拍攝(都是購買而不是租借,兩種相機加一起大概有25萬美元)。
電影上映前兩週獲得了1800美元的票房,後來兩個電影專業學生Michael Rousselet和Scott Gairdner注意到了票上的宣傳「Watching this film is like getting stabbed in the head」。他們被電影迷住並組織更多人去看,這群組織創造的一些觀看電影的儀式性動作(扔勺子,扔橄欖球)在之後被紛紛效仿。他們同時盡自己的能力保證這部電影依舊留在電影院中進行放映。
這樣的行為使得電影《房間》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之後好萊塢喜劇團體為該電影舉行了一些放映會,使其獲得了更大的名氣。
2009年,房間進入主流媒體視野,出現在Entertainment Weekly,Time,Harper‘s並在CNN,Fox新聞,AVC World News上被提到,它甚至每年會在電視台播出。
而電影至今還在美國的電影院每週放映,成批的《房間》愛好者在電影院門口排成長隊,等待入場。而電影院內,不同於其它守序的氣氛,電影的每時每刻都充滿著爆笑,尖叫,大家一起跟著角色念出台詞,模仿動作,扔勺子,扔橄欖球,這成為了專屬於這部電影的一種文化。
而正是在這種具有傳奇性的電影發家史下,才有了我們今日看到的這部電影《大災難家》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1.逐夢逐夢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
《大災難家》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講的是greg從追求演藝夢,到遇到湯米,兩人成為最好的朋友,商議拍攝電影,以及台前幕後一系列的事情。
而電影的開場(在眾人評說完《房間》之後)很有意思,將greg和湯米相遇的場景變得更加戲劇化,湯米的出場是先聞其聲,只見背影,隨著鏡頭的推移,一個相貌獨特的人逐漸展示在觀眾面前,而他在表演課上的表現可謂驚世駭俗,情感的張揚讓人瞠目結舌。這樣充沛的情感折服了greg,他向湯米求教,一來二去,兩人成為摯友,而兩個都對成為演員有著極大期望的人一拍而合,greg和湯米開車去洛杉磯,準備在好萊塢尋求夢想。
逐夢演藝圈?那當然是騙人的。
greg除了有著姣好的面容,其實力並不出眾(雖然他之前其實也參與過一些表演,不過都是非常龍套的角色),因而雖然被簽約,卻陷入了遙遙無期的閒置狀態。
而湯米,在他一口歐洲口音之下是一副特立獨行的相貌,無論軟件硬件自然都不符合好萊塢的選人標準,自然也是毫無可能成為明星。
既然別人不認可他們,他們只好拍攝自己的電影了。
2.湯米的星球(tommy‘s planet)
湯米是個很神奇的人,greg如是說。湯米從來不說自己的年齡,自己從哪裡來,然而湯米卻有很多錢,多到可以揮霍的錢。
在現實中,greg是被湯米用一大筆錢吸引才決定出演馬克這個角色的(之前他只是wiseau影業的副主席23333),甚至頂替了一個最初出演mark的黑人don。
電影中自然省略了這些細節,不過我們依舊可以看出,湯米的自戀,自大,是與他做事的謹慎程度成反比的,他花費巨額資金購買兩台攝像機同時拍攝(這是真的),是因為他想做一些之前沒有導演做過的事情,他送給greg的禮物是一個印著「湯米的星球」的筆(這是真的),他甚至話費6000美元給自己在片場建了一個能洗澡淋浴上廁所的地方(這也是真的,而且片場本來是自己有廁所的)。
然而他對於電影的掌控絕對無法匹配上他如此多的頭銜(導演,製片,主演,劇本,公司主席,執行董事,投資人,品牌經理,會計,法人,管理層助理,電話接聽員,郵件回復員...),電影的拍攝過程可以說是災難性的,演員對於自己的台詞並不熟悉,而他本人出演角色的糟糕演技以及各種臨時的念頭又給拍攝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greg此時搬離湯米的住處與女朋友住在一起,眾叛親離的湯米在經歷重大的人員改組之後磕磕絆絆地拍完了所有的場景,雖然,沒有人認為它會完成並上映。
3.「This is my life」
出人意料地,電影在2003年上映了,眾主演以及工作人員還有一些觀眾被邀請到了首映式,湯米在台前說了這樣的一句話「This is my life.」
電影上映之後發生的事情我在最開頭已經講過,不過《大災難家》很好地將《房間》這部電影和湯米的生活聯繫到了一起。
《房間》裡被最多人吐槽的橄欖球,其實是電影中他和greg一起運動的方式。
《房間》裡的「you are tearing me apart,Lisa」也是出自電影裡湯米喜歡的片段。
《房間》裡湯米和greg在咖啡館的橋段也出現過。
《房間》裡經常出現的天台,是他和greg眺望洛杉磯的觀景台。
《房間》中湯米遭到背叛,在《大災難家》中,是他遭到了摯友greg的背叛。
一切都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他塑造了一個心目中最完美的自己,融入生活中的點滴,然而這樣生活無憂無慮的自己被好友,被妻子背叛,他陷入狂亂與絕望,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湯米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是如此珍視,所以他在劇本中設立了「丹尼」這樣一個像他兒子一樣的角色,他在劇情中如同丹尼的父親一樣給他照顧,與他談心,原諒他的錯誤,而在他死後,丹尼趕走了虛情假意的lisa和背叛朋友的mark,成為了最後一個為他哭泣的人。
其實這是一個莎士比亞式的悲劇,雖然湯米一不小心讓他的死充滿趣味。
4.兄弟基情,明星助陣
說起《大災難家》的拍攝,如何還原湯米不羈的形象以及姿態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我們在電影中很欣慰地發現,詹姆斯弗蘭科很好地還原了湯米的形象,語氣,甚至還有他的一些小動作(比如隨時捋頭髮),而有趣的是,他的弟弟戴夫弗蘭科扮演了greg這個角色,兄弟二人演繹的不少對手戲都十分精彩並且充滿劇情張力,兩個人在電影中甚至有了那麼一絲基情的味道,而詹姆斯弗蘭科為湯米的形象賦予了很有力度的演技,使得湯米的形象立體而又生動,他浮誇,煩人,卻又讓人覺得可憐而心酸,無法厭惡起來,因為他最原初的夢想是那樣簡單,而他不改初心,以自己的方式去試圖完成自己和greg的電影夢。
而電影為了還原《房間》的場景與人物也進行了一定的努力,《大災難家》無疑將《房間》的部分場景原原本本地復刻了一遍,兩相對照更顯出喜劇效果,至於演員,只能說實在無法完美地重現當年那群演員的模樣,不過看這部電影的話,還是能在電影中的角色裡發現很多驚喜,比如開場的jj.abrams,劇中本色出演的幾位明星(大家肯定能認出老白),丹尼的扮演者喬什·哈切森,這些都能讓大家會心一笑。
5.然而,我必須說。
這部電影並沒有那麼好,或者說,他的觀感不錯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房間》本身的魅力之上的。
我作為《房間》的忠實擁簇者,看了很多遍電影,發現網上無法找到中文字幕(最早在a站有一個比較搞怪不正經的字幕,不過後來a站b站的資源都不見了)後,我自己翻譯了一個版本的字幕並上傳到字幕網,因為要譯製字幕,所以電影的很多細節,台詞都看了很多遍,也越發感受到這部電影的魅力。
《房間》的電影爛不爛,絕對是爛的,台詞的毫無營養,前後不照應,甚至大篇幅的重複是很大的硬傷,演員演技的乾癟(主要是湯米),劇情的尷尬,包括一些不知所云的鏡頭,都印證了這部電影爛到谷底的性質。
然而,我需要說的是,湯米在電影中隨著劇情爆發出的充沛(過分)的情感,包括一些對白,都看得出他是認真在對待這部電影的,他真的是把這部電影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來拍的。
事實上,我想分享一下這個《房間》裡的劇情。
我無法不去想象,這裡面糅合了湯米自己的人生經歷,而片中出現了很多次的幾個男人關於情感方面的討論,大概也是湯米想通過電影來敘述出的事情。
就是這些細節,讓你覺得這部電影十分用心,這也是使它從諸多爛片中脫穎而出並且受到喜愛的原因:這部是認真製作出來的爛片。
《大災難家》的效仿,形有點似,神也有點似,雖然可笑依然可笑,不過總覺得比足以稱作經典的原作差了不少火候。
6.
我覺得,這篇影評雖然開始是在寫《大災難家》不過最終的落點大概還是《房間》。
用一部絕對在水平線之上的《大災難家卡》去致敬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爛片,我想是合適的。
《大災難家》將《房間》解構成湯米與greg的友誼的象徵,兩人共同追求的電影夢,甚至是他自己傾盡自己的人生去製作的一部傑作。這部電影使得《房間》本身更具魅力,因為當你了解了台前幕後的很多故事以後,當你重溫這部電影的時候,你會對於湯米的形象以及台詞有全新的理解。當你看過電影很多遍之後,一開始有趣的,引人發笑的台詞與行為,會讓你產生哲思,你會猜測它本身的意味是否超出屏幕所展示的那樣。
當然,能去美國現場看一場《房間》也是我的願望,能和所有人一起把勺子扔向銀幕,一起高喊「how is your sex life?」「Oh,hi mark」,被這樣的氣氛所環繞,大概會成為我觀影生涯中最難忘的體驗之一。
一部超出其本身的電影,讓人反復去玩味,去觀看,並從中得到體悟與快樂。
我想,這就是《房間》能帶給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