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登月先鋒》影評:世間無處可放的哀思

登月先鋒影評

曾幾何時,主角身著宇航服的太空科幻片固定在每年第三季度上映,這幾乎要成為一個傳統了。接連兩年缺席之後,今年宇航員主角終於回歸。不過這一次不是科幻片,而是以真實歷史為依託的人物傳記片。

電影以高司令的亡命駕駛開場,隨著業務範圍的擴展,他表演技術的舞台已經從陸上搬到了天上。在莫哈維沙漠降落以後,他大概還趕得及晚上回城裡的酒吧彈鋼琴。以前他要上天不需要這麼麻煩,拉著喜歡的女孩去天文台唱歌跳舞即可。不過要登陸地球以外的星體,比如月球,就不得不用到更複雜的技術。像《月球旅行記》那樣,製造一台新阿姆斯特朗回旋噴氣加速式阿姆斯特朗砲,把人發射到月球,或許是條路子。但是一發入魂就不要想了,「砲彈」要經過幾次解體和重組,才能把人安全送上月球,再安全帶回地球。

片中高司令扮演的阿姆斯特朗執行的那次飛機試飛任務發生在1961年,其時阿波羅計劃已經提出,不過要到八年以後才能夢想成真。占據全片較大篇幅的是為阿波羅計劃進行技術積累的雙子座計劃。阿姆斯特朗是該計劃中極不多見的非軍隊出身宇航員。其實他曾參加過朝鮮戰爭,只是此時已經離開軍隊很多年了。在受訓成為宇航員的過程中,阿姆斯特朗和埃里奧特?希以及愛德華·懷特成為好友。

影片為數不多的笑點之一設置於前半段主角開始訓練不久。阿姆斯特朗還沒有成為登月先鋒,先成為了訓練儀第一受害者。鏡頭一轉,阿姆斯特朗吐完了從廁所出來,迎面遇到懷特。本來以為主角要遭到奚落,沒想到後面的人一個比一個吐得厲害。相比之下,阿姆斯特朗算是不太狼狽的。不愧是男人中的男人、天字第一號男人(First Man),連吐都吐得這麼精彩。

經過漫長的訓練,阿姆斯特朗和夥伴們吐哇吐哇的也都習慣了,終於可以上天了。1966年,阿姆斯特朗乘上雙子座8號,跟搭檔攜手完成史上第一次軌道對接。但是這次任務因為飛船突然失控高速旋轉而不得不中止。好在兩個宇航員平安返回了。

雖然結果早就知道,但是在鏡頭的引導下,觀眾還是忍不住要為主角捏一把汗。整個影片氛圍最緊張、主角處境最險惡的,是雙子星8號的這次任務,而不是最後的登月。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嘗試一下4D影廳,跟著鏡頭一起搖擺,應該會更加身臨其境。像我這種沒條件的,只能自己給自己的身體加搖晃的效果。

本片中高司令極力收斂鋒芒,去貼合原型人物不苟言笑的狀態。一同被收住的還有他的男神氣場。不過再度與他合作的導演還是捨不得放過他的美貌,哪怕戴著具有大幅加重臉盲症效果的宇航員頭盔,標誌性的長睫毛還是要隆重展示給觀眾看一下。

渡過上述危機之後,感覺主角也該時來運轉了,結果卻並沒有。阿波羅計劃的航天任務提上了日程。阿姆斯特朗的好友懷特作為阿波羅1號的三名宇航員之一,在航天器進行測試時葬身於突發火災。實際上令人壓抑的死亡氣息並不是由此刻才開始蔓延的,早在影片進行未至中點時,主角的另一名好友埃里奧特?希就因為乘坐的訓練機墜機而身亡。

甚至阿姆斯特朗參與登月計劃的動機,也在很大程度上與一個死亡事件有關。小女兒凱倫的去世對於阿姆斯特朗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但是他從不跟任何人分享自己對此的感觸。表面的冷漠不代表真的無動於衷,阿姆斯特朗選擇了最與眾不同的逃避方式——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航天事業中。

雖然我們都知道登月是「人類的一大步」 但是影片並非全然以一種歌功頌德的姿態在展現這項工程。大多數時間裡,觀眾看到的是它如何費力不討好。如果費的只是財力物力也就罷了,關鍵還搭進去了數條人命。因此影片也展現出了當時民眾對此的質疑。

阿姆斯特朗是所有人當中最淡定的,他早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說不定悲壯的結局正是他所嚮往的,那樣一來就無需繼續承受痛苦。阿波羅11號即將發射,臨行前,阿姆斯特朗在家裡一言不發地收拾行李。他的妻子珍妮特對他大發雷霆,命令他跟孩子好好道別。

珍妮特在片中戲份頗為吃重,雖然她不是技術人員,沒有直接參與到登月項目中,但是導演似乎在營造這樣一種感覺:阿姆斯特朗兩次平安返回地球,冥冥之中都受到了妻子的影響。她用她強大的生命力牽引著丈夫,就像地球牽引著月球。

雙子星8號遭遇突發狀況時,在家中密切關注動態的珍妮特發現廣播信號中斷,直接衝到控制中心,把阿姆斯特朗的同事臭罵一頓,逼他們恢復信號,隨後危機解除。最後這一次臨行前的交流,發生於阿姆斯特朗收拾行李時,也許他早就打定主意要帶上女兒的手鏈,也許他是受到妻子的啟發,覺得應該向孩子們妥善地道別,這不僅針對地上的兩個孩子,也適用於天上的凱倫。在月球放下女兒的遺物,也就放下了因為死亡而產生的種種執念,回到地球時,終於可以邁出新生的一大步。

《登月先鋒》時代背景是上世紀60年代,最近幾年的好萊塢電影,涉及那一段歷史的,總是免不了要提到黑人民權運動,沾一點政治正確的光。不過本片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向來是不好這一口的,從他的前作就可見一斑:什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全是狗屁;什麼有情人終成眷屬,門兒都沒有。想盡辦法也要往刁鑽、灰暗、喪的路子上走。當然本片對於黑人還是略有提及的。集會抗議美國航天計劃的民眾裡,有一支就是黑人組成的。

另外本片還有一個好萊塢電影大俗套,就是關於總統的刻板印象。一提約翰遜,那就是擴大越戰的的兇手;一提肯尼迪,那就是高瞻遠矚的明君。真實歷史中,時任總統尼克松曾與月球上的阿姆斯特朗在電話裡談笑風生,還去探望過返回地球以後受到隔離的三位宇航員,結果這位後來因水門事件名聲掃地的總統在片中壓根兒沒被提及,反倒是肯尼迪的演講錄像最後又被放了一遍。美國人最待見和最不待見的總統,恰巧是60年代的一頭一尾,同時也分別是阿波羅計劃的最早倡導者和成功見證者。

今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49週年,通常人們都會認為整十整百年份更有紀念意義,這部電影似乎放在明年「獻禮」更加合適。不過最近登月、太空旅行的話題確實又熱起來了,倒不是因為NASA又有了多少新動作,而是馬斯克的民營火箭屢有突破,繞月旅行的船票都已經成功賣出去了。或許未來也會有人以馬斯克的客戶為主角拍一部傳記片,片名就叫《自費登月先鋒》。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