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媽媽咪呀!回來了》影評:當他們老去時,別忘了,他們也曾年輕過…
媽媽咪呀!回來了影評而我們大多數人,都並不了解我們的父母,不曾了解也從不好奇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曾經歷過什麼
很多年前和朋友看過《媽媽咪呀》中國版的歌舞劇,在去看《媽媽咪呀!回來了》的電影點映前特地看了一遍第一部的電影版。
提到《媽媽咪呀》,不得不先介紹下ABBA樂隊—— 《媽媽咪呀》改編自百老匯以瑞典樂隊ABBA歌曲為基礎寫出的音樂劇,而ABBA是瑞典的經典流行組合,成立於1972年。
ABBA樂隊的名稱來自於四名成員的姓名前字母的縮寫的組合,這兩男兩女在事業走上坡路時曾是兩對夫妻,在事業開始下坡時又分別勞燕分飛,是流行音樂史上著名的夫妻組合也是著名的離婚組合。ABBA雖於1982年解散,卻留下了數十首經典歌曲,傳唱至今。
《媽媽咪呀》1999年倫敦西區愛德華王子劇院首演,據說,首次上映就讓倫敦交通為之癱瘓。
此後,這部經典的歌舞劇曾先後在40多個國家、超過240座城市演出,觀看人數超過4200萬,在百老匯演出時間超過了《音樂之聲》,被稱為代表21世紀百老匯藝術風範的經典之作。
而《媽媽咪呀》便是根據這部經典的歌舞劇改編的電影版本。
《媽媽咪呀1》的故事並不複雜,女主人公Donna的女兒Sophie在結婚前想解開自己的心結——知道誰才是她的親生父親,於是以媽媽的名義偷偷將媽媽當年的三個情人請來,在美麗的希臘小島上,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卻又充滿溫情的尋父記。
因為之前看過歌舞劇版本,可以說,《媽媽咪呀1》電影版對舞台劇中的場景和細節進行了高度的還原。
不過,雖然第一部有梅麗爾?斯特里普、皮爾斯?布魯斯南、科林?菲爾斯、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四大巨星加持,但說實話,看慣了成熟內斂的「梅姨」,再看片中她飾演的動不動就扭動腰肢、說跳就跳的中老年熱血婦女,不但沒有被感染,甚至覺得有點尷尬……
寫到這裡的時候轉念一想,或許再過二十年,等我到了片中Donna的那個年紀,再回看這部電影,或許又會是另一種心境。
《媽媽咪呀》這部電影,年輕人大概看的是熱鬧,而同樣經歷過年華逝去、歲月變遷的父母那代人看,可能又會有另一番感觸吧?
橫跨了大半個北京城趕到《媽媽咪呀!回來了》提前點映的影院,因為路途遙遠,緊趕慢趕,還是遲到了10分鐘,錯過了電影的開場。
落座時,正好趕上年輕時的Donna與Harry(年輕版的「臉叔」)在旅館中相遇的一幕,隨即展開的約會、歌舞場景一氣呵成,非常具有觀賞性。
與第一部「高齡」大牌撐場不同,《媽媽咪呀!回來了》的故事結構以雙軌推進——既是第一部的前傳,也是前情的後續——在講述身為母親的Donna年輕時如何與Sophie的三位「父親」相識相知的同時,也描寫了在母親去世後,女兒Sophie如何獨自經營旅館、迎接內心的成長。
個人認為,與第一部相比,《媽媽咪呀!回來了》的情節更加豐富,歌舞的嵌入也更加自然,隨著故事的深入,Donna這一人物也被展現得更加豐滿。
在第一部中,對於母親Donna與三位昔日戀人之間的情感經歷沒有過多陳述,只是通過女兒Sophie偷讀母親日記的段落簡單交代——母親曾在同一時期與三個男人先後發生過親密關係,連她自己都不能判斷到底誰是女兒的父親。
而這個聽起來有點離經叛道的青春故事在十年後的第二部裡被婉婉道來。
年輕貌美的Donna在旅途中先後與三位英俊的少年相識相知,隨即展開三段或許不能全部稱之為愛情的感情經歷。
與 Harry的相遇是小旅館的露水情緣,與Sam是在偏僻小島的刻骨銘心,而與Bill則更多是失戀後的空虛與療癒……
經過簡單地估算便可知道,《媽媽咪呀》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西方上世紀70年代左右的性解放時期,Donna對待感情自由灑脫的態度正代表了那一代人對待感情的方式。
雖然,年輕人的衝動、激情在美景與歌舞的加持下,一切顯得那麼美好而又自然而然,但在與戀人分別後,Donna不得不獨自面對生育、撫養孩子的重任。
在第一部中,女兒Sophie一心想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在與母親發生意見衝突時,她會忍不住刻薄母親:「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後像我一樣,連自己的父親是誰都不知道!」
雖然在最後,她理解了母親並接納了三位「父親」,但也僅僅是接受現實而已。
而在第二部的故事中,母親Donna已經去世,女兒Sophie在幫助母親圓夢的同時,變得越來越理解母親——和愛人之間的不同理念,讓她不得不開始思考或面對可能到來的「分別」;重建旅店過程中經歷的風雨與波折,讓她理解了母親的堅強與堅持;即將迎來的新生命,讓她體會到做母親的忐忑與勇敢……
而這一切,在十年前,對於20歲時的Sophie來說,都是她與母親之間存在且為之苦惱的代溝。
影片最為催淚的片段,是Sophie懷抱女兒等待受洗的那一刻,已去世的Donna出現在教堂中。
原來,她一直陪伴在女兒身邊,從未離開。 飾演老年Donna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動情演唱、與女兒告別,此情此景與當年她孤身一人為還是嬰孩的Sophie受洗時情境重合,時空交錯,她的女兒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幸福,沒有重複母親當年的磨難與不幸。
一曲唱罷,母親Donna深情為女兒送上祝福,靜靜關上教堂的門,獨自離去。
看到這一段,忍不住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這段母女之間並未真實發生的祝福與道別,或許會擊中很多人,令他們聯想到自己與父母之間無法言說的溫情與感傷。
或許是因為過於熟悉,或許是因為自我們懂事起,他們就已經是個大人了,我們常常忘記,我們的父母,他們也曾年輕過,也曾有過自己的夢想,也曾犯過錯,也會有迷茫……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並不了解我們的父母,也從不好奇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曾經歷過什麼。
作為兒女,父母對我們的守護似乎理所應當,而直到我們最終也為人父母、經歷過相似的波折與考驗後,我們才會真正地理解他們、想走近他們。
而父母對我們最大的祝福,或許就是希望我們不必經歷他們曾經遭遇的挫折,幸福一生。
影片的最後,延續了《媽媽咪呀》第一部時的Happy Ending,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老年版與青年版的扮演者同時出鏡、熱舞歡唱,精彩紛呈。
不但有「臉叔」的逗趣舞蹈,更有年逾70的傳奇歌后雪兒作為神秘外婆與昔日「教父」的精彩獻聲。
整部影片歡聲笑語、極具感染力,令人陰霾盡掃、忍不住嘴角上揚,可以說,即使只為看片尾的歌舞彩蛋,也足以值回票價。
影片結束後的互動環節,主持人問:「如果讓你選擇,你希望和誰一起來看這部電影?」
如果讓我選擇,我更希望能陪伴父母一起走進影院、重溫這個故事……
當他們老去時,別忘了,他們也曾年輕過。
PS:
1. 真的很喜歡影片中 Tanya的扮演者克里斯汀·芭倫斯基,對比十年前的第一部,她的身材與狀態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一把年紀了仍能面不改色地劈叉~~羨慕
2. 據聽說這部影片的排片不多,想看的同學要趁早,影片歌舞場景眾多、希臘小島拍攝地美景如畫,建議選擇巨幕影院觀看~~
也希望影院能多給這樣一部歌舞俱佳的好電影多一些排片——生活有時太現實,與其皺眉思考人生,不如停下來,感受下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