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人生剩利組》影評:世界是個遊樂場

人生剩利組影評

生活就是由一個又一個小確喪組成的。

2018年第一個覺得很好看的電影:《人生剩利組》。

大概是一個天命之年的中年人漸漸知天命卻不認天命的故事吧。

很有趣的一點是,我一個距離天命之年還早的人卻莫名地有一點能理解男主角布拉德的糾結。所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說法,很大程度上是扯淡。任何時候,人都是會「惑」的,除非老年癡呆。這種「惑」更多地體現為一種迷茫,一種對自我的認知和對當前所處的社會地位的懷疑。說是訴求不滿也好,說是無事生非也好。這種精神上的飽暖思淫慾一旦觸發,就會很長時間揮之不去。之前堅定不移地走出去的路,下出去的棋,突然有一天,就會在某一個閒得冒泡的午後,史無前例地覺得有一點點後悔了;突然有一天,就會在某個睡不著的半夜瞪著雙眼看著吊燈悄悄問自己:他娘的,當初是不是不該這麼玩?

這樣的困惑必然是不可能說出去的,至少對於男主角布拉德是這樣。要老婆有老婆,要兒子有兒子,有車有房有存款,不管跟誰說這些有的沒的,都會被人說是胡思亂想。可是憋著就是一個牛角尖,一個死循環,想不通的事,任你想多久都想不通。

睜開眼照照鏡子,看著自己過著中產階級的小日子,錦衣玉食談不上,說是衣食無憂還是不為過的。閉上眼卻總能想到當年一塊Happy的老朋友們一個個都身家發達,私人飛機起落往返,哈佛大學講座不斷,提前退休拉著兩個小兩輪的女孩做女朋友在私人小島逍遙自在。再看看本來可以一直做下去的工作被自己換成了非營利組織的企業,員工離職,自己四處拉著人捐款投資不說,還被土豪哥們拉黑了;想買張飛機票還因為是個打折網站上的便宜貨換不了艙。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由不得你不去想。要不然怎麼說,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瘋呢。

這也正是表面上布拉德不動聲色,但心裡總是不放過任何一絲可以給自己帶來哪怕一點成就感的細節。所以當他聽說兒子有可能,哪怕只是有一點可能申請到哈佛大學的時候,整個人都振奮了。對於他來說,這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是絕大的自我肯定。哪怕前一秒鐘自己還不知道兒子有可能申請到哈佛,也絲毫不耽誤他下一秒看著兒子沾沾自喜地說我怎麼培養了這麼一個天才出來。

你說是成就感也好,說是虛榮心也罷。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佛,看不了那麼開,就算偶爾看開了,想想私人飛機和小島,也就又看回去了。

最慘的不是比不過人家,而是明知自己比不過還沒有縮短差距的空間。如果有什麼比這個還要慘,就是明知比不過也縮短不了差距,還得裝著不在乎。

每當電影裡出現布拉德內心獨白,暗嘆歲月飛逝而自己虛度時光而無所作為的時候,都會出現相同的背景音樂。我看的字幕版本是對場景音效有標註的,而那段經典的配樂被叫做agitated instrumentals. 這個詞很有趣,焦慮不安,躁動難耐都可以用它表示。不僅僅是音樂,更是男主角的內心,那種似乎覺得自己有所作為,又發現無所作為;想要有點作為,卻終究止步於內心的糾結與不安,或者說,不爽。

真的不爽。

這很現實。不是每個人都和電影裡光環附體的主角一樣,隨隨便便就不顧一切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這個時候硬說不滿想推翻重來太難了,回頭看看說好聽一點是牽絆,說不好聽是包袱。

有一段情節非常妙。學音樂的兒子說自己可能會申請到哈佛,布拉德當天晚上就做了兒子申請到哈佛的夢,一家三口舉杯相慶;兒子錯過面試,布拉德趕緊一通電話找各種朋友成功爭取到一次機會,然後大白天的就夢到兒子的未來一片大好,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上了雜誌封面,他和妻子買了一沓雜誌見誰都往手裡塞。然後看著喜不自勝的兒子一轉念突然又想到,成功都是人家的啊,你算老幾?上哈佛的又不是你。然後腦子裡瞬間閃出兒子在電視節目上嘲諷自己的畫面,整個人都不好了,擔心兒子的成功更反襯出了自己的失敗,幻想著未來的自己嫉妒著成了大明星的兒子,把人家照片都從牆上摘下來扔了。

一愣神,自己還和兒子站在大街上。

他就是這樣一個內心戲爆炸的人,任何一個細節都會讓他浮想聯翩。就算是在白日夢裡,他都能想像出各種可能性讓自己變得更加糾結。

現實,真的現實。

類似的內心活動極其多。也就像我一個朋友說的,人生的意義就是折騰。布拉德在電影裡的每個晚上都睡不好,有的沒的都要去想。他也不想鑽這個牛角尖,但是沒用,性格如此,要換成他知足常樂的老婆,必然不會在乎這些。

人的糾結就在於,環顧四周似乎每個人都過得簡單粗暴,只有自己最複雜,也只有自己最平庸。

遇到兒子同學的經典橋段更不必說。他看著兒子年輕有為的哈佛政治系大三學姐和自己師出同門,又是那麼富有激情而理想化,就好像看到一個年輕的自己。熱情,飽滿,高談闊論,指點江山。那種沉寂許久的熱血又冒了上來,甚至背著兒子去參加人家的聚會,和女孩侃侃而談。而現實是女孩聽完這些卻嗤之以鼻,反問他:你知道什麼叫貧窮嗎?你可知足吧,五十歲的人了,還覺著全世界都圍著你轉。

好容易湧起來的熱血又涼了。

誠然他是知道這一點的,可終究是有點不甘心。

從這個角度看,這片子也挺喪的。但是這種喪不是《海邊的曼徹斯特》裡那種絕望到窒息的喪,是那種小人物在掙扎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安於現狀又不爽的喪,是小確喪。

你敢說他得知光鮮在外的大款朋友也要為病重的女兒四處求醫時心裡沒有一絲平衡嗎?你敢說他在大款告訴自己所謂的私人飛機是公司租來的時候他沒有一點釋然嗎?如果沒有,他就不會在得知自己一直在暗中較勁的那個在哈佛教書還經常上電視的同學壓根就沒有一絲一毫和他比的念頭的時候那麼鬱悶與懊惱了;如果沒有,他就不會在得知那個給朋友租飛機的公司就是那朋友自己開的的時候禁不住地黯然神傷了。生活就是由一個又一個小確喪組成的。

甚至直到他甩開那個自己嫉妒得不行,人家卻絲毫沒把他當作任何比較對象的朋友,獨自起身離去的時候,那朋友都是一臉懵逼的。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你一心一意地嫉妒人家,人家乾脆沒想過跟你較這個勁。就好像卯足了勁的一拳打在一團棉花上,怎麼著都不爽。

電影裡把這種小人物的複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有人說演了半天他依然是個Loser,既沒有逆襲也沒有看開。這太正常了,芸芸眾生又有幾人能看得開?這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如果最後他咬牙打破自己平凡卻穩定的生活,開始創業開始變革然後一路逆襲,這電影就完了。

就像他想對當年的自己說的:「別搞什麼理想化的非營利組織了。掙錢,掙得越多越好,你想實現夢想,就要做比爾蓋茨。沒錢,沒有夢想。」他這樣說是因為倒退三十年,那個時候還有可能。他就不會對現在的自己這樣說。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呈現的各種各樣細膩的感情。甚至回頭重溫的時候會發現比自己意識到的還要多。布拉德和兒子之間的感情,和妻子之間的感情,和不同朋友之間的感情,和連面都沒見就已經永別的老教授之間的感情,都值得細細尋味。

結尾的音樂會上,他看著舞台上亭亭玉立的表演者們,感覺這世界也不過如此。聚光燈只有一個,雖然照向的不是他,卻也並不妨礙他愛著這個世界。儘管他曾堅定地認為,對於那些身價菲然的朋友們來說,世界不是戰場,就是個遊樂場。

生活還要繼續,人也還要奔波。整部電影看下來,布拉德一直都在思考,從未做出行動。這一場發生在他腦中的春秋大夢從開始到結束,起承轉合,前因後果都只有他一個人知道。這才是最值得琢磨的樂趣所在。沒有人知道他曾經是如此的糾結,這樣掙扎,這樣不爽。每一天,當你走出家門,像無數個布拉德打招呼,並問他今天怎麼樣的時候,他們都會告訴你,好極了。

(完)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