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吾愛吾詩》影評:社會不許天才存在,你又怎能說她偏執

吾愛吾詩影評

乍看[吾愛吾詩]的名字和內容……還真的隱約以為講的是戀童癖。

誤會了誤會了。

其實看片的全過程中,情節的推進也讓人一直都不由得會去想

是不是最終會引向這方面……

就連海報中的人物狀態,都和之前兒童性侵題材的[信箋故事]有點像

還真不是。

不過,總感覺電影本身,是確實想塑造出這樣一個氛圍,有意引導觀眾往逾界犯罪話題去猜。

但本片包裹的主題,要比惡毒的犯罪要複雜得多——

電影的切入點,也與多數涉及兒童的題材中、由兒童出發的視角,有所不同。

以成年女主角入手,她是整個事件的實施者

小男主角吉米只是故事的立足點之一,他的存在是女主角心理狀態的投射甚至對比;

女主角混亂的內心被身邊各種人或物加以外化,推動著故事朝著不明晰的方向前進。

麗莎是個吾愛吾詩,是個普普通通的女人,是個溫柔的妻子,是兩個青春期少年的母親。

粗略一看,她和大多數中年女性沒什麼兩樣。

班上一個五歲男孩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偶然發現這個叫吉米的男孩是個詩歌天才——而除了她,大概沒人意識到這一點。

同樣熱愛寫詩,卻怎麼也走不出瓶頸的她,彷彿找到了救命稻草

她幾乎把所有的關注都傾倒在了這個男孩的身上——

她越來越癡迷男孩,一門心思、不擇手段要保護他的天賦

她逐漸走上危險又絕望的道路

雖然故事總體相對平和,電影仍是頗有些心理驚悚的意味;

女主角越繞越遠,最後無法自拔,到了幾乎有些癲狂的程度。

以靜為主導,引向最後女主角瀕臨崩潰時的波瀾——

旁人看來,她大概是走火入魔了;可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真的是她的錯嗎?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01

中年危機

遇上天才兒童

電影的最後一場戲長達近二十分鐘,描繪了麗莎與小男孩吉米相處的最後一天——

也是理智與情感爆發的一天。

麗莎瞞著所有人,帶吉米來到湖邊遊玩,試圖激活他寫詩的思維。

但結局與她預想的不大一樣。

又或者,她早已為這樣的結局做好了準備?

潛移默化地,她從一個擁有平凡家庭、平凡生活的平凡女性,走向了歇斯底里

在這一天,她打包好行李箱,一聲不吭地從家出來,開車跟蹤吉米到了他玩耍的地方。

沒有人知道她的前來,沒有人知道她會帶著男孩去往哪裡。

觀眾從頭到尾,可能都很難摸清她的意圖,到了此處,更是模糊。

在此之前,吉米的離開成為了最後一根稻草

但對於她一廂情願對於這名兒童的引導,並不是導致她失去平衡的全部原因;

作為現代女性,來自家庭、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所有壓力,都一並擔在了她身上。

這一切,都可以往前追溯。

畢竟整個故事發生的週期並不長。

她例行參加詩歌學習的課程

她報課,學寫詩,無非是因為自己就熱愛詩歌、熱愛藝術

但課堂上的分享效果並不好——她一直就希望寫出美好的詩篇,卻一直難以做到;

夢想的淡化和消逝,是觸發她「保護天才少年天賦」行為和導致她中年危機的根本來由。

與此同時,她生活中的庸碌感,也使她意識到自己和藝術追求之路的漸行漸遠。

丈夫支持她,但無法理解她

班上的孩子們,基本也和大多數孩子別無兩樣

自己的孩子,也離她的期許甚遠

所以最後的離開,與其說是她心態崩塌,不如說她終於下定了決心

她親吻丈夫,是因為她還熱愛這個家庭

但打包離開,是因為她再也無法忍受自己平庸的生活

吉米被帶走後,她內心對藝術守護最後的一點依託也已遠離,於是她沒有什麼可顧慮和留戀的了。

之前的一頓晚餐,說明了家庭的貌合神離,對於麗莎來說,看似完美的家庭已經坍塌了。

自己夢想的徹底崩塌,也發生在吉米離開之前

除了家庭狀況難以和解,她的詩歌創作之路也跌向深淵。

她決定讓吉米上台唸詩的時候,便接受了自己注定無法有這般成就的命運

與詩歌老師互相迷戀的這段關係,也迅速惡化

夢想,和夢想道路上遇到的知己,都轉身離去了。

所以在最後一次記下美麗的詩篇時,她無法抑制地哭了

她不僅為詩作本身而感動,大概也在唏噓自己人生意義的迷失吧。

家庭的疏遠,夢想的傾覆,除了這些,讓麗莎的執念被如此放大化的,正是身邊人

不僅是她身邊的人,更是男孩吉米身邊的人。

吉米是真正的藝術家、天才兒童,對於她來說,是可以寄予厚望的人——但似乎只有她一個人理解這個想法。

保姆並不在意吉米的天賦,把他當怪小孩

作為文學啟迪的叔叔,也無法為吉米做更多

吉米的父親更是不願意發展吉米的天賦

男孩的家庭生活狀態,對於男孩的天賦,幾乎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麗莎自己的夢想被各種原因擱置,她認為她有義務去保護這份天賦;

於是,便產生了愈來愈大的執念,最終無法回頭。

在她的眼裡,全世界都阻隔在吉米成為一名詩人的道路上,只有她還在堅持和維護。

最後她甚至進行跟蹤,偷偷把男孩帶走

從她的視角來說,她並沒有做錯什麼——殘忍的是這個世界,它不允許真正的詩人存在。

也許正是這個世界扼殺了她的夢想,所以她拼命要保護好吉米的特長。

不管是不是「單方面」,不管有沒有「救世」心理的嫌疑,電影其實把「白人特權」以隱晦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

比起麗莎的「嬉皮」家庭,吉米想要做自己想做的,難度會更大。

麗莎對於吉米總是關照有加

麗莎無疑是善良的人——

但她在想要「解救」的心情,和難以「解救」的愧疚感中,苦苦掙扎。

這樣的挫敗,時刻吞噬著她。

她失敗了,現在吉米也失敗了。

02

揠苗助長

心態不攻自破

在影片最後的高潮階段,麗莎的一番話,也完整表達了她的心情——

吉米將她反鎖在浴室,敵對情緒升起;

然而她仍想說服吉米,不是以企圖洗清嫌疑的語氣,而是仍不死心的執拗

但聰明的吉米報了警,讓她徹底放棄了希望。

在她心裡,世界上不會有藝術家的一席之地

她為想到吉米的未來痛苦,大概也在為自己的現在而痛苦。

想到吉米以後可能會和自己一樣庸碌和閉塞,她終於崩潰了。

可能大多數人看著電影的走向,無非是甩一句:這女的瘋了吧。

然而她看似「瘋」了的理由,正是無人與她共享心境的結果。

她甚至指導吉米如何報警

麗莎並不想傷害吉米,本片也沒有任何將話題引向「侵害」的傾向;

但她徹底失望了,她放棄了對保護男孩天賦的最後嘗試——

讓警察帶走他吧,讓他的家人帶走他吧。

所有人都不信她那一套,而現在一直聽話的吉米也棄她而去

終究,她是在為自己悲傷

她到底還是個不得志的中年女人,遇上了最複雜的中年危機;

她就像許許多多的父親母親,將未達成的夢想寄託在一個頗有潛力的孩子身上;

只不過她的夢想不是普通人會選擇的,她想要培養的孩子也不是她自己的孩子。

她使用的方式,也因極端,背離了美好的初衷。

她全部的心理掙扎,全都在這場戲裡

本片改編自2014年以色列電影[教師],原版在最後一場戲中的拍攝方法,與[吾愛吾詩]有著明顯的不同:

比如最後這段談話,原版中並沒有過多展現浴室中女主角的視角,而是以男孩在門外聽的方式,有些「悶」地講述出這些痛心的台詞。

[吾愛吾詩]中,鏡頭直接對準了跪在門前的麗莎的臉,讓她把所有的心碎,都直接地表現出來。

瑪吉·吉倫哈爾也以她微妙動人的演技,貼合了這種視角,放大了麗莎的心情。

女主角帶男孩出行的地點設置也有所不同

本片中,比起原版,麗莎選擇帶吉米前往的這片湖,要僻靜很多——

這在我看來,是為了電影的氣氛烘托

這無疑給結局又蒙上了一層心理驚悚的色彩,我們本來就難以猜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摸不清她的動機……

這個背景,就更讓人生疑。

原版中呈現了警察到來時的場景,本片卻沒有

沒有拍出女主角被警察帶走,包括女主角乞求男孩證明她清白;

本片以此為觀眾留有空間,我們都猜得到會發生什麼——但她的痛苦和絕望,大概已經不需要任何行為或語言的辯駁了。

原版中也討論到了上文提到的人種元素——階級問題無疑是這部電影埋下的暗線;

而女主角這牽扯多方的複雜中年危機,使影片一開始就讓我們能感覺到,這是個無法避免的悲劇

高潮部分的最後一句台詞,點睛作用極佳

這句話也是本片獨有的亮點——男孩坐在警車裡,雖然進行過了報警的行為,但心理上早已接受了麗莎的引導

然而現實將他們打敗,聽到這句話,讓人心頭一震,也讓人慨嘆不已。

女主角的舉止是模糊不清的,導演的意圖是模糊不清的,觀眾的理解也難免有些模糊不清;

但這個世界對於自我的苛責,對於溫柔的詰難,對於人類的追求,不也是模糊不清的嗎?

-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電影解毒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