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瑪麗雪萊》影評:A Life to Live
瑪麗雪萊影評There is something at work in my soul which I do not understand……
黑色的基調,霧濛濛的倫敦,並不寬裕的生活裡維多利亞式的裙子,唯一白的元素就是艾麗·范寧的臉,染坊、墓園、鬼怪小說,點燃心靈的篝火,是一種別樣的熒光閃爍。
雖然繼母干涉她讀書,父親在Mary失眠的時候陪她讀書,"to love reading is to have everything within your reach",告訴寫作不需要模仿別人,而是要她表達自己的聲音。Mary跑向母親的墓園,靠在MaryWollstonecraft的墓碑上讀哥特小說、寫下那些早已熟稔於心的話。Scarcely had the demon cast his buring stare upon her in her icy cheeks……
Percy和Mary的第一次見面是在蘇格蘭的一個聚會上,她的心裡有著數不清的文學夢等待發芽,他的眼底裡透著的是桀驁和冷峻。好像父親的朋友在有意識地讓他們認識,Percy一開口就問Mary什麼才是有「實質」的詩歌,Mary給出的答案是「anything that curdles the blood and quicken the beatings of the heart」,沒有作家不是敏感的,也沒有作家不沉溺於對事物的細微察覺中。Percy被主辦方叫走去朗誦一首詩的時候簡單的留下了一句without audience, ideas remain mere words of a page。他在寫作中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表達能被別人看到(出版),能造成影響(比如寫了the neccesity of Atheism被牛津退學),卻不是很在意是不是屬了自己的名字,這一點也讓後面Mary被要求匿名出版並且必須有Percy寫的序時他的不解和她的憤怒有所鋪墊。
Mary生氣地質問Percy為什麼沒有告訴自己他已經結婚的事實,Percy並沒有說服力的解釋,但是Mary卻說她不在乎名聲。她只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論前方是大海還是深淵。雖然父親承認Mary和她母親的相像,也說出了you can't be confined too long,但還是讓Mary做出了Percy和fatherhood的選擇。她在離家之前說出的"I fear nothing but let your meaningless words scare me away from my desires",她選擇燃燒生命,追尋所愛,開始了「心懷天下、心懷詩歌」的生活。但是Percy信仰的是愛情的自由,而Mary信仰的或許正是Percy Shelley這個人本身。這種Percy嚮往的自由,這種或許已經在Mary的媽媽身上實現的自由,當Mary看到母親的情人的畫作Nightmare - the curse of the incubus時,她疑問道,為什麼(自由)給她帶來了那麼多痛苦?如果她都不能承受,那我有這麼能夠呢?
可是,她把只好她受過的苦難、失去、孤獨、背叛都化成了那個科學怪人,既是對死去女兒重生的願望,又是自己孤寂但火熱內心的投射,正像她自己所說:「如果我沒能在痛苦中殺出一條路來,我就不可能找到自己的聲音。」最後,那個坐在母親的墓碑前寫作的文學少女的名字也變成了燙金的字。
影片把戲劇的張力做到了極致,情節的安排上特意設置了很多counterpart來襯托Mary的選擇。比如:公園裡Percy見到前妻和女兒與Mary懷孕(前妻Harriet和Mary),Claire對Lord Byron的感情和Mary對Percy的感情,Polidori的The Vampire出版時被認為是Lord Byron的作品和Frankenstein被認為是Percy的作品……甚至Godwin和Wollstonecraft這對無政府論和支持婚姻自由的夫婦也是Percy和Mary的一組對照。
有兩段比較混亂(聲音和畫面不同步)的剪輯非常喜歡,一段是在日內瓦的城堡裡拜倫和雪萊喝著酒在近乎瘋狂的狀態下吟詩,中間插入了醫生和Mary關於電流復活死人的探討;另一段是Mary在寫作時,回憶中的景象在腦中一幀幀地閃過去。
影片比較讓我不同意的一點是把Lord Byron拍的氣質放蕩甚至猥瑣,他本人的那種羅曼蒂克的氣質表現的很失敗,那些恰爾汗·哈羅爾一樣的拜倫式英雄正是他本人的風骨。附帶一個插曲:喬治艾略特寫Daniel Deronda的開頭靈感來自於她在德國的一個賭場看到拜倫的孫女不停的賭錢(?),然後她就把這個情節安到裡Gwendolen身上。
電影結尾在Godwin的書店裡,最有空間感的一幕,和她斷絕關係的父親為她匿名出版的作品舉辦了慶祝會,Mary穿著顏色暗淡的裙子躲在角落裡。Percy說出Frankenstein的作者是Mary的時候,他道歉是自己造成的許多悲劇讓Mary承受導致這份怪異可怕的產物,聽眾們漸漸退去,整個世界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她說:「我以為你已經離開我了」。那麼這一幕是真實發生的呢,還是Mary的想象呢?
倘若歲月能一直停留在童真的時期,倘若時光能靜止在青澀的年際,他還是那個在書本後面遞給你詩歌的少年,仍然是那個坐在教堂的祭壇上拿起酒杯請你喝酒的無神論者,還是那個和你大聲討論柯勒律治的詩人,而不是躲債主、酗酒的滄桑者。你只好這樣寫和那個曾經的他道別:He was soon borne away by the waves and lost in darkness and distance。但是,閉上眼睛,音樂聲響起,他仍然是那個塞給你寫著詩句的小紙條的深情款款的Percy,你一個人走到陽光下打開,上面寫著「If thou kiss not me」。
巧妙的是,影片的結尾也是停留在Mary的18歲,她說:「我的選擇決定了我的人生,所以我沒有什麼後悔的」。
I regret nothing.
【附】電影中提到的詩歌:
柯勒律治的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雪萊的Queen Mab(1812),Epipsychidion(1821),Love's Philosophy(1819),Absence, On Death
拜倫的She Walks in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