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計高一籌》影評:趁著這會兒沒人,我偷偷告訴你,什麼是「藝術」

計高一籌影評

人們對於藝術的追求往往都是很盲目的。為什麼這麼說?真正的藝術鑑賞者,一定會有著自己的立場,你讓一位不喜歡梵高的作品的人去鑑賞,他肯定不會對梵高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溢美之辭。相反,你讓一個對於藝術沒有一定的審美的人去附庸風雅的話,得到的結果卻會讓你大吃一驚。

驚奇的就是對於一部作品前後兩次截然不同的態度。2017年上映了一部作品《摯愛梵高·星空》。這部作品是好幾些位對於梵高非常信仰的畫家親手繪製的畫作集合而成的電影。那部作品一經上映,整個影視評論圈不乏溢美之辭。為什麼?因為這部作品毫無疑問成了當年的藝術熱點。

梵高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人們會對於他一個曾經非常落魄的畫家無比的崇拜。而這一切的崇拜僅僅是限於自己已經離世。本著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原則,對他的作品異常追捧。人們是病了嗎?估計是的,如果梵高能活在今天,看到這麼多狂熱的,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狂熱的粉絲,也是會被嚇一跳的。或許他看到這些以後,就更加的鬱悶了。

追捧死者,卻無視活人,不知這是什麼時候流行起來的風氣。在近一點的話,霍金的離世依舊是如此。在互聯網異常發達的今天。任何一點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地震。現代文明為藝術的傳播打通了渠道,但是卻貶低了藝術的價值。因為這些偽藝術愛好者在以摧枯拉朽的力量破壞著前人們建立起來的藝術欣賞體系。藝術,最終敗給了商業和金錢。

說這麼多為什麼呢?是為了引出今天的這部電影——《我的傑作》。這是一部對於以上所言的風氣進行了赤裸裸的諷刺的影片。他充分的揭露了人們附庸風雅的不良習氣。如果有反作用的話,那一定是他給了那些妄圖不勞而獲的人們一個捷徑。或許,藝術真的可以忽悠一大幫人。

碌碌無為的畫家與一個畫展商人是好友。畫家究其一生也沒有在藝術上有任何的建樹,畫展商有著自己經商的秘訣,那就是欺騙。但是在很多次的嘗試之後,這位畫家依舊是扶不起來。畫展商放棄了。沒想到畫家意外的出車禍然後住進了醫院。從這以後,他們開始走運了。畫展商看到了一個商機。她與畫家密謀導演了一場離世風波。

此後,畫家的畫迅速升值,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但是這個秘密卻被一個誠實的人給舉報了。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畫家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的大的懲罰。他的畫作依舊是不斷的溢價。最終,他被包裝成為了一個現代藝術家。

這是一個非常諷刺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互聯網非常發達的今天,很多看似惡劣的情景會通過意想不到的轉折而達到不可預期的結果。藝術究竟是什麼?是那個冥頑不靈的畫家不願意改變的畫風嗎?是那個妄圖通過一張巧嘴使得買家不斷出價的畫展商的陰謀嗎?或者說,是人民群眾們對於日益豐富的物質與自己低下的審美之間的錯覺?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答案。

我們對於藝術的追捧,無疑是一種從眾心理。一個三流畫家死後,他的作品被賣出了天價,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人們追捧的並非藝術。而是一種潮流。就如同畫家遲遲不願與時下流行的潮流畫風做妥協一樣。他正是因為這種不妥協,而最終變得妥協。

除了他的作品被賣出天價以外,這一切都沒有任何的改變。人們的鑑賞能力並沒有直線增加,增加的或許僅僅是對於這些畫作的無腦追捧。至於他們所追捧的到底是什麼?沒有人在乎,只要是小眾的東西都有著自己存在的意義,即使這種意義毫無意義可言。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那些在梵高以及霍金離世後不斷的對於炒作他們的熱點報以熱情的人們。他們不見得可以對兩位大師的作品有著很深刻的理解。但是這卻不妨礙他們對外宣稱自己的「沉痛懷念」。他們究竟懷念的是兩位大師,還是說他們僅僅是懷念「懷念這兩位大師可以給自己帶來的大師氣息」。沒有人知道,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藝術確實難以捉摸,正因為如此,我們對於藝術才有所景仰以及追求。一旦藝術成為了一種可以肆意炫耀的奢侈品,那麼失去的就不僅僅是那一方畫布,可能靈魂最終也是會灰飛煙滅。欣賞一部作品是不應該有時間維度的。或許,對於那些附庸風雅去追求所謂的藝術的人,應該冷靜下,停一停。因為你的行為配不上你的靈魂。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