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梅根李維》影評:你好, PTSD,請了解一下!
梅根李維影評
喔,陳奕迅,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還有,周杰倫,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哦,錯了,是PTSD了解一下!
PTSD,即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翻譯為漢語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被翻譯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為「戰後心理綜合症」,常常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導致的後遺症。對參加過戰爭的人來說,很多人往往陷入戰場之中走不出來。
如果字面不好理解的話,下列幾張圖片可以很形象地解釋什麼是PTSD。
上述照片非常傳神地將PTSD展現了出來,幾位士兵已經遠離戰場回到了家鄉,卻時不時地還以為自己仍身處戰場之上,再度承受戰火下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這種壓力一再重複,乃至於承受者精神瀕臨崩潰,呈現出戰後心理綜合症。
PTSD不僅僅包括戰後心理綜合徵,其實經歷過地震、海嘯等災難的人往往也會有這種心理症狀,還有曾經遭受強姦的女性,身心往往也會飽受摧殘,很容易陷入PTSD的泥潭之中。拋開極端狀態不說,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高考有時也會造成一種輕微程度的PTSD。我作為一名參加了三次高考的人,至今就經常在夢中又回到了高考氛圍之中,為某道題不會做而驚悸,然後醒來,獨對黑夜。馬雲、俞敏洪也參加過三次高考,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有這種的心理?反正高考真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真特麼的!
回攏一下,回到戰後心理綜合證上去。戰爭對人的折磨與摧殘,其實影史上早有過非常多的影片了。經典如《現代啟示錄》《細細的紅線》《第一滴血》等片,都有非常形象的刻畫。近兩年也有《比利林恩的中場休息》《美國狙擊手》等片進行過刻畫。
「你雖然身體回來美國了,但你的靈魂和心仍留在那裡,那個殘破不堪的戰場——美國狙擊手"
「原本戰場特別危險,回到日常生活中,才覺得戰場裡更安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這兩段台詞就很精準地將那種感覺展現了出來。
《梅根李維》講述的故事中,PDST就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實,這片的英文名字叫「Megan Leavey(梅根·利維)」,這是片中女主角的名字。以主角的名字作為電影名,顯然是一部人物傳記片,但到了中文名字時就改成了《梅根李維》,片名變成了片中的一條狗的名字,偷梁換柱,這是一種很雞賊的做法,大概是發行人員覺得中國人對狗狗類型的電影相對感興趣一些,畢竟像《一條狗的使命》在中國就迎來了大爆。
以狗的名字來命名這部電影,視角上是很成問題的。《梅根李維》不像《戰馬》那樣,後者以真的以馬的視角為第一視角,馬走到那裡,故事就發生在那裡,而《梅根李維》作為一條戰犬,它與女主梅根·利維之間在戰場上的交集並不大。從小,瑞克斯不是由梅根·利維養大的,只是在前主人無法駕馭它時,才被交到了梅根的手上,之後她們一起去伊拉克戰場去參戰。再之後,梅根退役,瑞克斯則繼續留在軍中服役,再次去伊拉克參戰。直到最後,瑞克斯退役後,才終於再次被梅根領養,直至終老。而且,作為戰犬,瑞克斯的性格也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只是有些膽小,在軍中建立了功勳,但與其他戰犬比起來也並沒有過多超越。
以梅根·利維的視角,整個故事才說得通。她作為一名問題女孩去參軍,結果到了軍隊後依然沒有收斂,一次醉酒後居然在以嚴厲著稱的頂頭上司的辦公室外小便,由此受到懲罰,被送到戰犬營裡去打掃狗廁所。也由此,她得以與戰犬們接觸,並認識了德國牧羊犬瑞克斯。瑞克斯生性膽小,對人心懷抵觸,它的前主人帶它去檢查時,不小心被瑞克斯咬傷,梅根由此以替補的身份接受了訓練瑞克斯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梅根·利維逐漸成熟起來,不僅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人,而且表現優異。最終,成功馴服瑞克斯,並與之一起前往伊拉克一線戰場去參與排除炸彈的任務。
梅根與瑞克斯不辱使命,拆除了許多炸彈,救了許多人。但他們也在一次路上作業時,遭遇伏擊,梅根與瑞克斯都被炸彈炸飛了,雙雙受傷。得到診治的梅根被允許退役,但瑞克斯卻被心存偏見的獸醫診斷為不可被人收養,而且要繼續去前線服役。
回到家中的梅根,患上了嚴重的PTSD,陷入到戰場的回憶中不可自拔,難以再次融入社會,而且與母親的關係也非常緊張。科學也表明,女性相對於男性來說,更容易罹患PTSD,而且受創程度也比男性更深。對於梅根來說,唯一能夠拯救她的方法,就是由她去領養瑞克斯。但是豈止人類會罹患PTSD,狗狗同樣會。收養屆的人士就明白,那些被主人拋棄了的狗狗們,往往心理會受到很大的傷害,與平常的狗狗比起來會有一些不正常,而且恢復起來也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罹患PTSD的狗狗們,之所以不被允許收養,在於有案例表明,這些狗狗往往會擁有攻擊性,尤其是當某人突然在它身邊放鞭炮等時候,突然想起的鞭炮聲會讓狗狗瞬間回到戰場之上,以為放鞭炮的人是在對它開槍,於是就會衝上去撕咬。
膽小的瑞克斯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PTSD症狀,於是獸醫在它的病例上註明了不可被收養。但對於梅根來說,能夠與瑞克斯相依為命,將會是對雙方的最好的安慰。於是,她走向街頭去募集簽名,以尋求更改瑞克斯的簽注,她還向相關官員尋求幫助,為了能夠領養瑞克斯而費盡心思。終於,她的行為打動了相關的人,瑞克斯得以被她收養。還因為梅根在收養瑞克斯路上的種種努力,她們再次成為了國民英雄。
其實,這片挺不好看,故事猶如流水賬一樣,並沒有大的波折起伏,澀淡如水。而且,凱特·瑪拉的表演也給人的印象一般,論演技,凱特·瑪拉遠不如她的妹妹魯妮·瑪拉那樣耀眼。而且,本片在深度上來講,對於PTSD的刻畫也不夠深,也是蜻蜓點水般一點而過。原本,它想講一個堅強的女人,如何經過軍隊及戰爭的鍛鍊,變成了一個剛強的女人,結果又陷入了PTSD的泥潭,最終還是經過自己的努力走了出來,電影改編自梅根·利維的自傳,書看起來一波三折,但改編成電影在容量不夠的情況下,這種波折就無法展現出來,只能流於形式了。倒是本片與那個總是與哈利波特作對的反派小帥哥「馬爾福」(湯姆·費爾頓)飾演了一位重要的角色,形象上費爾頓已完成了轉變,希望他能夠徹底走出馬爾福的陰影。
相對來說,由邁爾斯·特勒主演的《感謝您服役》就更集中一些,全片濃墨重彩地講述了PTSD對於軍人的身心的摧殘。
影片片名叫「感謝您服役」,其實是一種反諷,因為片中的三位從伊拉克戰場上回來的士兵,在現實中並沒有得到感謝,甚至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他們也沒得到感謝。三個好友的結局,一個因為被女朋友拋棄而飲槍自盡,一位索要賠償金未果,一位因對死去的戰友心懷愧疚,三個人,都活的人不人鬼不鬼,受到PTSD的嚴重摧殘。
本片揭示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美國對退役軍人的福利太差了。早些年間,已經有《勇闖惡魔島》來揭示了這一問題,艾德·哈里斯飾演的將軍也是影史上經典的悲劇形象,結果這些年過去退役軍人的福利問題依然很不堪。戰士們在前線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拿命換來國內恐怖襲擊的降低,結果回國卻得不到應有的承認,甚至連本應拿到的都拿不到,這才是讓人感覺絕望之處。所以,這是一部很喪很壓抑的影片,情節沒有太多可說,全靠演技來支撐。
邁爾斯·特勒經歷過《爆裂鼓手》的錘鍊之後,演技迅速成長,儘管也有《神奇四俠2015》這種超級爛片,但他還是隨即在《浴血而戰》《軍火販》中完成了翻身,有著相當棒的表現,在這部《感謝您為國效力》中也貢獻了傳神的演技,看起來角色有些木訥,但這恰恰與PTSD的症候吻合在了一起,角色匹配程度大大提高,看起來更真實可信。
不過,《梅根李維》與《感謝您為國效力》都講到了PTSD,卻有一個共通點,而且是致命的共通點,就是有關戰爭的描寫過低,因果關係過弱。《梅根李維》中,描寫戰爭的場面,只有一段公路排雷並遭遇伏擊的小型戰役;《感謝您為國效力》中同樣是一段街頭伏擊戰,一支小隊在途中遭遇伏擊,為了爭奪制高點,戰車上的戰士下到一棟樓上,並在樓頂與恐怖分子展開戰鬥,具體的戰爭細節戰爭就是樓頂上的狙擊戰。兩次很微小的戰鬥,造成的結果就是,在觀眾看起來這兩次戰鬥並不算過分激烈,而且是被迫發生的,並非那種硬碰硬的大戰。但故事的重心,又偏偏是戰後的PTSD,這就讓人感到有些尷尬了,顯得過於矯情了。給人的感覺是,就這麼點事兒,一個看起來很弱的因卻導致了一個很強大的果,那就那麼一點戰鬥,就PTSD了,真犯得上嗎?這心理也太脆弱了吧。
以最大的善意來解釋的話,大概是兩個劇組都沒有太多預算,於是只好把戰爭的規模縮小,然後就變成了這個樣子。不過這樣的話,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就是矯情。就這點規模,還把自己整出病來,實在是太過於脆弱了,真不夠爺們!真特麼美國賤人,賤人就是矯情。往高里說,這樣的美國人,一旦科技實力消失了,戰爭打起來將會不堪一擊。
但戰爭規模再小,也是戰爭,對參戰人員的心理威壓依舊不小。真要論戰爭的殘酷性,即便是非常微小的局部戰爭,對參與其中的戰士的身心摧殘,也可以到嚴重扭曲的程度,另外一部堪稱經典的局部戰爭片《生死之牆》就很值得關注一下。這部由製造了《諜影重重》的導演道格·里曼執導的影片,生生將伊拉克戰役變成了兩個人之間的戰爭。故事聚集於兩個狙擊手之間的對弈,看起來有些類似《兵臨城下》,但格局更小,整個故事之發生在一堵牆的後面。但即便如此,戰爭的殘酷及帶給人的恐懼感依舊爆棚。
《生死之牆》沒有講PTSD,它只是直陳戰爭的殘酷性。看這部影片,可以與《梅根李維》《感謝您為國效力》相對起來,其實可以把《生死之牆》來代替前兩者的戰爭過程,這樣對他們何以會患上PTSD,就會更清晰明瞭。
《生死之牆》講述美軍一個狙擊小組,在自認為完成任務後,打算撤離時,結果卻陷入了伊拉克狙擊手的槍口之下。主狙擊手「約翰·塞納」中槍倒地,而觀察手「亞倫·泰勒-約翰遜」則滾落打了一堵矮牆之後,故事由此展開。
說是戰爭片,其實是一部《活埋》一樣的密閉空間的影片,整個戰爭就高度濃縮在了一堵牆的背後。敵狙擊手始終在等待著他的獻身,並爆他的頭,在求生與反觀察之間,「亞倫·泰勒-約翰遜」身陷命運的深淵之中,飢餓、暴曬、風沙、寒冷、餓狼這些都成了小事,進退維谷的生死對峙才真正攝人心脾,更何況他壓根不知道敵手身在何處,在這場貓鼠遊戲之中,貌似強大的美國戰士這番變成了弱小的老鼠,伊拉克狙擊手則成為了守株待兔的貓。
最好玩的就在於將戰爭凝縮與密閉空間這種設定,使得這部戰爭片看起來別開生面。作為單人表演支撐起來的電影,它的缺陷就如其他同類一個人的密閉空間電影一樣,要想完整撐下來一部電影,總會有顯得無聊的一些片段,在故事的銜接上有時會力不從心,看起來有些散,要想一直都充滿緊湊有些難。但瑕不掩瑜,這片對於軍迷來說,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最終,影片的結局也很悲劇,「亞倫·泰勒-約翰遜」終於獲救了,己方的直升機將其救起,他看著疑似狙擊手藏身的地方,表情複雜,心存不甘。如果就這麼回去的話,他大概也會患上PTSD,但是電影卻沒有給出這樣的結局,而是整架直升機也被狙擊手擊中,飛機墜毀,無人生還。堅持了整部電影的時間,結果最終還是丟了性命,而且還搭上了更多戰友的性命,這種設定相當震撼。這大概也只有好萊塢才能給出的結局吧。
三部影片,三種風格,我把他們歸攏在一起,合寫了這篇,算是偷了個懶。